陳勝+周密
摘 要:微信是目前最受歡迎的即時通信類綜合平臺,妙用微信,能夠優(yōu)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水平,構建大學生良性微信生態(tài)小環(huán)境,使大學生具備微信自我教育功能。本文通分析微信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主要探討了妙用微信,優(yōu)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以期能夠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關鍵詞:微信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6-0029-01
微信是手機媒體時代中最重要的即時通訊方式,近些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微信的使用范圍也隨之不斷擴大,成了當下最流行、最熱門的社交工具,對大學生帶來很多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如果妙用微信的長處和優(yōu)勢,優(yōu)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了高校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1 妙用微信對優(yōu)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目前,碎片化的微閱讀、微視頻改變了大學生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和社交方法,已經成了大學生的新寵。而微信“朋友圈”已經成為網民社交的強烈需求,是社交網絡第二大新聞渠道。為了共同構成這個教育過程,教育載體會將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體緊密結合在一起。由此,將思想政治教育移植到微信平臺中,將會大大促進教育活動取得理想效果,充分挖掘其開展教育活動的潛力。
其次,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微信滲透到了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和黏性,恰好契合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同時,傳統(tǒng)的師生“單通道”信息傳播方式被打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走向了新型的平等交互、共同影響的傳播方式。如果能使微信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妙用微信,將枯燥的灌輸轉化為多媒體、多層次、多角度的感染,將教育活動的內容、過程、交互性的評價放在微信上,將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能提升教育效果,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另外,網絡環(huán)境日益成為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投射和補充,呈現(xiàn)出強即時交互性、海量定制信息、傳播主體大眾化、傳播方式私密性等特點。作為用戶最多的社交平臺,微信帶有顯著的自身環(huán)境特色,擠占了學生的碎片化時間,深入滲透到了學生的生活中,表現(xiàn)出了社交方式的“超時空”性。并且憑借著微信平臺的網絡傳播環(huán)境,不但能夠提高大學生投入學習的主動性,還能有利于形成平等自主、多向度交互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環(huán)境,提升了教育的實效性。
2 妙用微信,優(yōu)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2.1 增強微信德育水平,提升輔導員微信素養(yǎng)
首先,為了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等內容滲透到學生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微信德育水平,著力提升他們的媒介素養(yǎng),努力使他們成為學生的“思想領袖”,提升他們的人格魅力。其次,由于新媒體時代,網絡參與個人主義價值傾向凸顯,信息傳播中的“去中心化”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性,在微信思想政治教育中,工作者要主動適應、積極改革教育過程和方式,改傳統(tǒng)的終結性評價為過程性評價,改生硬內容為貼近學生需求的熏陶,改傳統(tǒng)的單一灌輸為一對一或群體間平等互動。另外,為了增強與學生間的情感交流,輔導員要維持好與學生間的強傳播關系,采用多種方式及時與學生互動,妙用微信通信功能一對一輔導,妙用輔導員公眾平臺,發(fā)布院系動態(tài)及學生相關事宜,傳播主流價值,樹立民主管理理念。
2.2 發(fā)揮各級各部門微信公眾號梯隊優(yōu)勢,抓好頂層設計
學校要建構“微校園”,發(fā)揮各級各部門微信公眾號梯隊優(yōu)勢,積極建設本部門微信平臺,貼近學生生活、學習,從部門工作特點出發(fā),依托微信平臺發(fā)布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讓學生通過微信平臺參與到學校生活中,如:在線服務、信息發(fā)布、在線互動等,最大程度地網聚學生,對學生施加正向影響。另外,學校要抓好頂層設計,打造品牌官方微信平臺,充分認識到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鼓勵教職工積極參與微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造立足校園文化、以人為本、以內容取勝的品牌官方微信平臺。同時,學校要積極與學生互動,組織有專業(yè)北京的人員進行管理,回應大學生對人生、社會困惑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內容,組織專門團隊編輯貼近學生,以積極健康的主流文化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學生參與主動性,組織技術人員,以豐富多彩的活動,制作,編輯、轉發(fā)學生喜聞樂見的“微視頻”等,吸引學生長期關注“官微”,形成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全方位育人氛圍。
2.3 開展微信自我教育,培養(yǎng)學生辨別能力和政治參與能力
為了使學生養(yǎng)成較強的信息批判能力,學校要通過豐富的集體活動,引導學生充分認識虛擬網絡與社會現(xiàn)實間的差距,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使用微信的習慣。其次,面對良莠不齊的信息,要提高學生的微信自律能力,警惕污染信息,保護學生良好身心,抵制低俗信息。另外,大學生要加強理論學習,面對多元價值觀的沖擊,形成正確的政治觀念。同時,學生應積極參加學校微信平臺組織的各種主題討論和投票,培養(yǎng)學生辨別能力和政治參與能力,理性討論社會熱點和新聞事件,提升學生的微信素養(yǎng)。
2.4 加強對學生微信圈等的引導,打造一支高素質學生干部隊伍
為了增強團隊意識,學校要建設班級微信群,經常發(fā)布學生關注的時事政治、學校動態(tài)等,打造一支思想堅定、成績優(yōu)異、心理素質優(yōu)良的學生干部隊伍,組織班務公開、學習討論等,加強班風建設,加強對學生微信圈的引導,營造積極向上、自由民主和諧的良好班風,重視同輩群體效應。并且學校、社團、學生干部等要主動與學生進行微信交流,融入到學生虛擬網絡生活,關注“朋友圈”動態(tài)等,引導他們辯證地看待不同朋友群對自身發(fā)展的影響。另外,為了帶動微信朋友圈向德育工作者理想的方向發(fā)展,要加強對班級“思想領袖”的引導,增強家長、政府和社區(qū)等于大學生之間的微信互動,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健康的微信成長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 王平宇.新形勢下高校教師思想政治教育思考[J].黨史文苑,2016(24).
[2] 馬昌.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創(chuàng)新研究[J]. 鴨綠江(下半月版),2016(12).
作者簡介:陳勝(1987-),男,安徽淮北人,助理講師,研究方向:交通運輸工程。
周密(1990-),女,江蘇徐州人,會計,研究方向: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