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會群 劉慧萍 彭紅英 丁革紅 史飛龍 郭光霞 陳蘇紅
(貴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白云醫(yī)院血液透析中心,貴州 貴陽 550014)
護理程序健康教育對維持性血透患者血管通路認知度的效果評價
劉會群 劉慧萍 彭紅英 丁革紅 史飛龍 郭光霞 陳蘇紅
(貴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白云醫(yī)院血液透析中心,貴州 貴陽 550014)
目的 探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護理程序健康教育對患者血管通路依從性的影響。方法 選擇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2015年6月-2016年1月采用傳統(tǒng)護理程序健康教育模式,2016年2-6月采用護理程序健康教育模式,比較護理程序式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對血管通路自我護理認知度及依從性。結果 護理程序式健康教育前透析當日自體動靜脈內(nèi)瘺患者自我護理知識掌握情況得分為(14.4±3.2)分;透析間期自體動靜脈內(nèi)瘺患者日常自我護理知識掌握情況得分為(25.7±4.8)分;中心靜脈置管患者自護知識掌握情況得分為(38.1±5.7)分。護理程序式健康教育后其知識掌握情況分別提升至(19.6±2.3)分、(30.9±3.8)分及(43.3±3.8)分,前后得分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護理程序健康教育能夠提高維持性血透患者血管通路的認知度,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生存質(zhì)量,延長患者壽命。
護理程序健康教育; 維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依從性
Nursing procedures health educatio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Vascular access; Compliance
血液透析是終末期腎病患者腎臟替代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這種技術使尿毒癥患者的生存期及生存質(zhì)量得到極大提高。但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率仍然高達14%~26%[1]。血管通路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線,是決定整個治療過程成功與否的重要影響因素[2],血液透析患者由于對血管通路護理知識、重要性及并發(fā)癥缺乏認識,易導致患者血管通路使用壽命縮短,心理壓力增加,治療依從性降低,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生活及生存質(zhì)量、以及社會活動[3]。因此我科對此類患者進行了護理程序健康教育;護理程序由“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等五個步驟組成[4-6],以促進和恢復人的健康為目標所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的護理活動,是一個綜合的、動態(tài)的、具有決策與反饋功能的過程。通過對血透患者進行護理程序健康教育,評價其對患者血管通路依從性(認知)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2016年2月前采用傳統(tǒng)健康教育方式,2月開始采用護理程序健康教育。100例患者中男70例,女30例,年齡17~85歲,平均(51.1±3.2)歲。自體動靜脈內(nèi)瘺患者79例,中心靜脈導管患者21例。納入標準:(1)維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癥患者,年齡≥18歲。(2)意識清晰,無溝通障礙,配合治療。(3)知情同意,所選患者均在本院治療,實驗前未進行護理程序健康教育。(4)行血液透析3個月以上,每周規(guī)律透析3次,病情相對穩(wěn)定。排除標準:(1)意識、認知障礙,精神、神經(jīng)病病史。(2)有嚴重并發(fā)癥,伴心、腦、肝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3)腎移植患者。
1.2 方法 2016年2月對患者采用護理程序健康教育模式,護理程序健康教育模式包括評估、診斷、計劃、實施和評價五部分。
1.2.1 評估
1.2.1.1 自體動靜脈內(nèi)瘺自我護理評估 (1)透析日自我護理評估(拔針按壓時間、放松壓迫綁帶時間,能否觸及血管震顫或聽到血管雜音且不出血)。(2)透析間期使用護理評估:拆線后瘺側(cè)肢體局部功能鍛煉方法、時間、頻率;判斷內(nèi)瘺是否通暢,能否捫及震顫、聽到血管雜音;瘺側(cè)肢體熱敷方法(如溫度、時間、頻率等)、穿刺血管周圍有無血管硬化、硬結、滲血;瘺側(cè)肢體禁測血壓、輸血、輸液、采血,避免瘺側(cè)肢體提重物、帶手表、帶飾品、受壓、碰尖銳物品、避免刀傷。
1.2.1.2 中心靜脈置管自我護理評估 (1)頸內(nèi)靜脈插管者頸部活動:治療中頸部勿隨意扭動,勿打折、扭曲、壓迫、牽拉導管,勿靠近尖銳物品,導管夾處于夾閉狀態(tài)。(2)中心靜脈置管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項:中心靜脈置管者可散步、日常家務活動,不可劇烈運動,如出現(xiàn)縫線脫落、導管滲血、導管感染、導管破裂、導管脫出,及時就醫(yī)。應穿寬松、開衫棉質(zhì)衣服,不穿高領、套頭衣服;保持導管處清潔、干燥,洗頭、洗澡分開洗;洗頭采取干洗、平躺式洗;洗澡采取上擦、下沖法,避免淋浴。
1.2.2 診斷 采用“護士長-臨床護理組長-責任護士”三級評價小組,針對患者健康教育問題提問;采用血透健康教育調(diào)查問卷,評估并判斷患者上述血管通路自護依從性的認知力與遵醫(yī)行為是否缺乏。
1.2.3 計劃 根據(jù)患者知識缺乏面制定個體化健康宣教計劃(如:血管通路健康宣教表、血管通路護理手冊),逐一針對性突破。
1.2.4 實施 根據(jù)評判性計劃采用多樣化健康教育方式,通過口頭講解及操作示范的方法進行[3],配合給患者播放相關影像資料,衛(wèi)生宣傳欄、發(fā)放血液透析相關護理知識小冊子,配合健康宣教知識PPT講解,發(fā)放健康宣教評分表,舉辦腎友會,一對一進行指導。
1.2.5 評價 反饋式評價健康教育方式的有效性,以“護士長-臨床護理組長-責任護士”組成反饋評價等級小組,一對一針對性提問患者健康教育知識及患者執(zhí)行情況,強化健康宣教力度,提高患者依從性,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1.3 質(zhì)量干預 培訓血透護理程序健康教育專科護士,組成“責任護士-責任組長-護士長”三級干預系統(tǒng)。
1.3.1 一級質(zhì)量干預 責任護士負責所管血透患者血管通路健康教育,采用護理程序健康教育評估患者血管通路健康教育掌握度,診斷患者未掌握內(nèi)容、針對性制定教育措施,形成評估-反饋護理程序模式。
1.3.2 二級質(zhì)量干預 責任組長負責每3天定期對所管血透患者進行隨機抽樣,評估患者血管通路健康教育自我護理掌握情況,并對患者進行反饋評估再教育,同時將存在問題反饋給責任護士,形成反饋控制。
1.3.3 三級質(zhì)量干預 護士長每周定期對科室所有患者進行隨機抽樣調(diào)查,采取提問方式評估患者血管通路透析日及透析間期的自我護理情況,記錄患者存在問題,進行反饋評估再教育,將存在問題反饋給責任組長、責任護士,強化反饋控制,使護理程序健康教育形成良性循環(huán)。
1.4 評價指標 分別應用自制調(diào)查問卷對患者護理程序健康教育前后血管通路透析日、透析間期的自我護理及中心靜脈置管自護認知度及患者依從性進行調(diào)查。
患者自體動靜脈內(nèi)瘺自我護理認知度、中心靜脈置管自護認知度比較及遵醫(yī)行為得分比較 見表1。
表1 患者自體動靜脈內(nèi)瘺自我護理認知度、中心靜脈置管自護認知度及遵醫(yī)行為比較±s) 分
護理程序健康教育以“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五線譜方式,應用于維持性血透患者血管通路自我護理健康教育,干預后患者知識的掌握、遵醫(yī)行為均明顯優(yōu)于干預前(P<0.05)。護理程序健康教育以“護士長-責任組長-責任護士”為鏈條,形成連續(xù)性、遞進式、三級反饋式循環(huán)護理程序模式,宣教內(nèi)容由“護士長-責任組長-責任護士”三級干預系統(tǒng),實行精準評估、精準教育、精準護理。本研究通過應用護理程序健康教育對維持性血透患者進行血管通路健康教育,克服了傳統(tǒng)健康教育模式在時間和內(nèi)容上隨意性大、護士健康教育水平參差不齊、效果不盡如意的弊端[7]。提高了患者對血管通路知識的掌握度,有效改善患者透析當日、透析間期的血管通路護理不當行為,增強其自我保健意識,對保護血管通路、延長血管通路使用壽命、提高治療依從性、預防并發(fā)癥意義重大,達到了預期效果,從而延長患者生命。
[1] Yoshino M,Kuhlmann MK,Kotanko P,et al.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dialysis mortality reflect background general population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J].J Am Soc Nephrol,2006,17:3510-3519.
[2] Besarab,A.,Access monitoring is worthwhile and valuable[J].Blood Purif,2006,24:77-89.
[3] 付其剛,劉從鳳,李列寬,等.三段式健康教育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20(6):47-49.
[4] 唐世芳.護理程序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06,9(1):79-80.
[5] 劉建琴,王玉珍,揚麗鳳,等.運用護理程序?qū)κ褂靡葝u素筆糖尿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3,20(3):90-91.
[6] 劉曲.護理程序在帕金森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7):23-24.
[7] 余瑞玲,梁馨苓,黃紅友,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臨床健康教育路徑可行性研究[J].護理研究,2005,19(6):526.
貴州省護理學會科研課題(編號:GZSHLXH20)
劉會群(1979-),女,貴州貴陽,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護理管理與護理教學
劉慧萍,E-mail:1718342923@ qq.com
R472,R459.5
B
10.16821/j.cnki.hsjx.2017.10.020
2016-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