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白云 (贛南師范大學科技學院 341000)
現(xiàn)代漢語交際中罵詈言語行為的類型分析
汪白云 (贛南師范大學科技學院 341000)
罵詈這種言語行為是我們交際中一種特殊的形態(tài)和類型,本文結(jié)合言語行為的相關(guān)理論將罵詈言語行為分為直接而公開的罵詈言語行為、間接而委婉的罵詈言語行為以及“詼諧式”罵詈言語行為這三類,并對罵詈言語行為的語音特征及體勢語特征進行了補充說明。
罵詈;言語行為;言外行為
語言學上的罵詈語,用通俗的話說就是罵人的話。日常生活中部分罵詈語確實不太文明,然而這類語詞仍是語言中極富生命力的有機組成部分。從語用角度看,我們在說“罵人的話”的同時,實際上也在實施一種行為。根據(jù)言語行為理論,言語行為包含三個方面,即言內(nèi)行為、言外行為與言后行為。
罵詈這種言語行為,其言內(nèi)行為一般是通過罵詈語詞或句子來表達字面上的“罵意”。這種“罵意”可以是斥責、攻擊、諷刺、辱罵、漫罵等惡意意圖,也可以是在特定語境下隱藏在“詈罵語”里的其他意圖。其言外行為則是說話者通過公開或非公開的言語策略來達到“罵詈”的意圖,這種意圖有時候顯而易見,有時候則要結(jié)合交際語境與交際原則進行一定揣摩。其言后行為則是這些“罵人的話”引起的變化或產(chǎn)生的行為后果,通常來說,這種言語都會使受話者在心理接受上產(chǎn)生一定對抗。
利奇將言外行為分為競爭(competitive)、和諧(convivial)、合作(collaborative)和沖突(conflictive)這四類,他將沖突類的言語行為定義為“言外功能與社會功能互相沖突的言語行為1”,很顯然罵詈言語行為應歸入此類。
罵詈言語行為的言外行為最重要的就是對聽話人進行攻擊、詛咒、威脅和侮辱,而這與受話者的接受是直接發(fā)生沖突的,而這一沖突的較量也直接導致罵詈言語行為在“罵意”的表現(xiàn)方式上有所差異。
(一)直接而公開的罵詈言語行為
說話人直接使用粗俗、侮辱和貶損的言語實施罵詈。如:
(1)羅盤是個兩腮沒肉、嘴尖、手細的小個子。他一邊推車一邊咕咕噥噥罵道:“娘的,這是人過的日子?”一會兒又自言自語嘆氣:“才半夜,外邊那些爛雜種一定還在樓上跳舞呢!”2(《作家文摘》)
(2)王惠琴翻起白眼,氣憤憤地把書撥開,說:“連這字也不懂,飯桶!”(《廈門日報》)
(3)約翰遜急得跳腳,大罵:“廢物、膿包!”(《廈門日報》)
“娘的”“爛雜種”“飯桶”“廢物”“膿包”直接而清楚地表達了說話人罵詈的意圖。這種公開而直接的方式對面子的威脅性是巨大的,在使用時應慎重為之。
這類罵詈言語行為中常見的罵詈語有“他媽的”“狗娘養(yǎng)的”“狗~”“尻”“雜種”“操”“屄”“屌/鳥”“~鬼”“賤~”“日~”等,而這些詞匯的聲母多為爆破音、塞擦音。粗糲的爆破音、摩擦音能有效宣泄負面情緒。
(二)間接而委婉罵詈言語行為
依據(jù)面子論,我們知道罵詈言語行為對交際的受話方有著極大的面子威脅,那么為了禮貌說話方通常會采取一些委婉、非直接又不公開的方式。
1.反語型
(4)你長得很有創(chuàng)意。
(5)你的樣子突破了我的想象。
無論是例中的“創(chuàng)意”還是“突破了想象”,聽上去都是贊美之意,實際上委婉道出了聽話人長相不雅的特點。這種方式可以說既不直接傷人又達到了嘲諷的效果。
2.夸張比喻型
(6)你這臉比我們家刷的墻還白。
(7)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說話人通常借用超越客觀現(xiàn)實的說法,同時根據(jù)兩事物的相似點,用乙事物來描摹甲事物,常常引入一些動物、事物等來比較從而貶稱聽話人。雖然不見臟字,但是夸張比喻加強了罵詈的語勢。
3.欲抑先揚型
(8)你是多好一姑娘,現(xiàn)在就這點事,把自己弄得人不人鬼不鬼的!
(9)你前幾次考得挺不錯的呀,這次怎么了,就這么低,腦袋進水了?
這兩句若只看前半部分,似乎會認為說者在表揚“姑娘的品性和學生考試的成績”,看完整句話就知道說者其實在批評“姑娘不愛惜自己和學生這次考試的失禮”。這種方式給聽話人一定的準備,增強了言語的緩和度。這種方式符合我們民族的心理,遵循禮貌原則,在我們政治思想工作或上級批評下級中被經(jīng)常使用。
4.暗示型
(10)大張偉老師呢,是苦學過一段時間外語:日語啊,韓語啊,英語啊。后來想著:何必呢!何必要連詞一起抄呢,音樂是不分國界的嘛,對不對?。ā锻虏鄞髸罚?/p>
(11)活著買不起房,死了買不起墓,可坐趟動車就把你埋了。(新浪微博)
例(10)顯然暗示了吐槽者李誕對歌手大張偉部分音樂作品“抄襲”的諷刺。例(11)則暗示了對有關(guān)部門安全技術(shù)及其管理的斥責與不滿。這類表達貌似與罵詈的言語行為沒有關(guān)聯(lián),但從合作原則出發(fā),從語境來看,我們?nèi)钥赏茢喑稣f話人真實的“罵詈”意圖。
(三)“詼諧式”罵詈言語行為
(12)這時,忽聽得一陣南風送來一聲:“水仙!”我瞥見毗鄰陽臺上的一位姑娘猛然抬起頭來,隨即看到一個小伙子從龍舟里拋上一團東西。那少女接住一瞧:竟是兩只粽子。也許她敏感到:兩只不就是一對嗎?“這死鬼真壞!”兩朵紅霞霎時飛上了姑娘的兩頰。(《廈門日報》)
(13)我有一個孽根禍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曹雪芹《紅樓夢》)
這類罵詈言語行為中的“罵語”并不負載侮辱、詛咒等“罵意”,反而是親密關(guān)系之間表達愛意的方式。例(12)是兩情相悅的少男少女之間的打情罵俏,傳達的是一種親昵的情感,并非責備、辱罵之意;例(13)中的“孽根禍胎”、“混世魔王”表現(xiàn)了王夫人對叛逆的寶玉無奈卻寵溺。
罵詈言語行為中也伴隨一系列體勢語:面部表情上有冷笑、陰笑、歪嘴、撇嘴等,眉目間有時是橫眉怒目,有時又是慈眉善目;手則多擊打桌椅,對對方指指點點,或伸出個別手指表示輕蔑,更有甚者全身倒地,撒潑打滾,破口大罵。
注釋:
1.Leech,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 Longman,1983:104-105.
2.例(1)—例(12)來源于國家語委現(xiàn)代漢語平衡語料庫。
[1] Leech,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 Longman,1983.
[2]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3]孟建安,柳金殿.詈語與社會文化[J].修辭學習,1997(5).
[4]陳偉武.罵詈行為與漢語詈詞探論[J].中山大學學報,1992(4).
[5]江結(jié)寶.罵詈語言研究[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5.
汪白云,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詞匯學、語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