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選瓊
(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重慶北碚 400715)
摘 要:拉開歷史的帷幕,發(fā)生在1917年的十月革命我們仍記憶猶新,因為它的勝利宣告了人類歷史上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它的勝利也將重新譜寫中國人的歷史命運。中國從此將以巍然的身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逐步開創(chuàng)出獨具中國特色的"中國式""社會主義道路,并在此過程中凝練出了我國的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更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關鍵詞:十月革命道路、中國共產黨、歷史命運
一、十月革命的爆發(fā)以及中俄之紐帶
1、十月革命的爆發(fā)
20世紀初,帝國主義列強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而俄國卻成為了帝國主義鏈條上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由于沙皇的專制殘暴統(tǒng)治,便爆發(fā)了史上的二月革命,但革命果實卻落入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手中,因此列寧提出了繼續(xù)革命的口號。1917年11月7日,工人和士兵敲響了臨時政府的喪鐘并包圍了冬宮。當晚,全俄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在斯莫爾尼宮召開,莊嚴宣告了革命的勝利。十月革命的勝利,向全世界宣告了社會主義不再只是作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而存在,而是作為一種有靈魂的社會制度而存在;它的勝利,鼓舞著全世界被壓迫民族頑強反抗的決心,因為他們有了一個成功的榜樣,他們的努力和汗水不會成為枉然。這就是歷史上的偉大實踐,它將改變著世界上成千上萬人的命運。
2、紐帶之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十月革命的勝利,使馬克思主義一炮走紅,成為一種讓西方人都為之震驚的思想。先進的中國人開始學習和研究馬列主義,開始琢磨俄國革命為什么能夠得以成功,希望借以俄國的經(jīng)驗使中國走上民族獨立的道路。史上著名的先進人士,如陳獨秀、李大釗等人,由于較早的接觸過馬克思主義,因此對人們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啟蒙發(fā)揮了不容小覷的作用。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先驅李大釗發(fā)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一系列著名篇章。在此過程中,李大釗同志的思想發(fā)生了質的飛躍,開始由革命民主主義向馬克思主義轉變,成為了一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這同時也為發(fā)展越來越多的馬克思主義者奠定了理論基石。
李大釗就似一位播火者,它將馬克思主義的火種播撒在中國大地上,這個火種在中國人精心呵護下,在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浴血奮戰(zhàn)的養(yǎng)護中,終于成長為燎原之勢,譜寫著中國的命運,燃燒著每個中華兒女的昂揚斗志。
二、十月革命道路對建國前中國革命的影響
在革命先烈的浴血奮戰(zhàn)后,馬克思主義終于在中國大地上開花結果,在悄無聲息地狀態(tài)下續(xù)寫著中國的歷史命運,帶領著中國人民譜寫另一段人生樂章。
1、十月革命與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毛澤東同志曾經(jīng)指出:“沒有十月革命,中國會不會有共產黨呢?當然中國大批的無產階級產生了以后,總會產生黨的,所以不能說不會產生共產黨,但要拖到什么時候才能產生,就不知道了。”[1]由此就可以推敲出十月革命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它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階級基礎和組織基礎。因為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十月革命的勝利,高調論證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與實踐性,使一些反馬克思主義思潮不攻自破。同時這也使中國的先進人士開始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出現(xiàn)了大批馬克思主義的生力軍,自覺承擔起進行系統(tǒng)介紹馬克思主義的艱巨任務。同時他們積極組織工人運動,特別是五四運動爆發(fā)后,聚集到罷工活動中的人數(shù)越來越多,開始以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雖然工人的熱情得以高漲,但運動還存在自發(fā)、盲目的問題,迫切需要一個先進組織來予以領導。在這些萬事具備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就醞釀成立了??梢哉f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開花結果的一大成果。
2、十月革命與建國前的中國革命
大革命失敗后,毛澤東根據(jù)列寧“只有通過政治革命來奪取政權”的思想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取得的”的著名論斷。中國共產黨“以俄為師”,確立了同俄國模式的以城市為中心的革命道路,先后發(fā)起了以城市為中心的三次起義,結果均以失敗告終。由此可以看出馬克思列寧主義是一種指導思想,它并非教條,切勿照抄照搬。隨后在革命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毛澤東同志基于我國國情,準確分析了當前的國內形勢,不斷總結經(jīng)驗、逐步探索,最終開辟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中國式革命道路。毛澤東之所以能夠開創(chuàng)中國式的革命道路,正是基于我國國情,將馬列主義與中國歷史、文化相融合的成果。不管是后來中國共產黨的十四年抗戰(zhàn)還是和國民黨反動派之間的角逐乃至最后的勝利,都是中國共產黨人集體智慧的結晶,他們善于分析國內形勢和國外形勢,善于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打造出中國式的革命道路,而非照抄照搬成功案例和革命理論,正是這樣才使中國革命逐漸走向了成功的彼岸。
三、十月革命道路對建國后中國建設的影響
中國革命的勝利,使得中國共產黨人更加堅定了走十月革命道路的科學性,認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就是十月革命勝利的繼續(xù)?!盵2]那么獲得民族獨立后的新中國究竟是繼續(xù)在俄國式道路的引領下發(fā)展?還是另辟蹊徑呢?
1、蘇聯(lián)的援助與自我探索
建國初期,新中國致力于恢復本國的國民經(jīng)濟,需要技術和資金的幫扶。蘇聯(lián)作為社會主義陣營中經(jīng)濟實力最強大的國家,對剛成立的新中國伸出了援助之手,派了大批專家予以援助建設。他們在我國建設中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卻也因脫離了中國實際,給中國建設帶來了巨大的損失。隨后蘇聯(lián)模式在政治經(jīng)濟建設中的大量問題被如數(shù)暴露。1958年毛澤東發(fā)表了《論十大關系》的報告,表明中國共產黨人開始獨立探索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在失去了蘇聯(lián)的技術和資金的幫助下,中國奮發(fā)圖強,致力于自我探索,摸石過河,在此過程中出現(xiàn)了急于求成的“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這些探索都沒能使中國走上正確的道路。
2、蘇東劇變與中國的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在這個階段社會主義經(jīng)歷了最低谷的時期,蘇聯(lián)解體、東歐劇變,褻瀆社會主義的思想層出不窮。致力于吸取經(jīng)驗的中國,其社會主義大道在探索過程中不斷得以完善,繼續(xù)向前推進。自1978年以來,鄧小平同志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吹響了邁出自己的步伐、建設獨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號角。21世紀初,江澤民同志承前人之精髓,成功地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繼續(xù)向前推進;十六大以來,胡錦濤同志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旗,在實踐過程中凝練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不忘初心,與時俱進地提出了四個全面的戰(zhàn)略思想,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旗高高飄揚??v觀歷史,無論是十一屆三中全會,還是十八大,都致力于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實際緊密結合,使馬克思主義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底蘊文化,它是當代中國文化最重要的部分,既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繼承,也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創(chuàng)新。
十月革命道路是中國前行的風帆,它催促了中國共產黨的成長,引領中國共產黨團結人民突破了所有防線,最終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我們在黨的正確帶領下,在馬列主義的指導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引導下,我相信中國道路一定會越走越寬,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會得以早日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慶祝偉大的十月革命四十周年[N].人民日報,1957-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