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的確是一個具有多重身份、多重性格的時代。你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加以解讀。那么身處如此繁雜、令人眼花繚亂的時代,不用說中國古代的經(jīng)典,寬泛些說,我們還需要讀書嗎?文字的文本閱讀,現(xiàn)在還有它的價值嗎?實際情況是,現(xiàn)在在我們中國,很多人已經(jīng)不喜歡讀書了。不讀書的“理由”據(jù)說可以舉出很多,比如因為現(xiàn)代社會節(jié)奏快,文本閱讀已不能適應時代的快節(jié)奏要求;也可以說由于工作太忙,騰不出讀書的時間;還由于誘惑太多,其他方面已占滿了自己的精神空間,不愿意再把時間花費在讀書上。尤其電視的影響力大得不得了,傳媒視覺形象的沖擊遠遠超過文字閱讀的魅力。何必還來讀書呢?
其實,人們并沒有所謂的“認為”,他們不閱讀,甚至并不是因為人們對閱讀持有否定的態(tài)度,人們不閱讀,只是因為他們渾渾噩噩,連天下有無閱讀這一行為都未放在心上思索。即使書籍堆成山聳立在他們面前,他們也不可能思考一下:它們是什么?它們與我們的人生與生活有何關系?吸引這些人的只是物質(zhì)與金錢,再有便是各種各樣的娛樂。至于那些明明知道閱讀的意義卻又禁不住被此類享樂誘惑而不去親近圖書的人,我們更要詛咒。因為這是一種主動放棄的墮落。幾乎可以說:這是一種明知故犯的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