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釗
[摘 要] 網絡行為教育引導是高等學校學生思政教育與日常管理的一個重要層面。而網絡實名管理是網絡行為教育引導的重要前提。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學生往往擔憂網絡實名對網絡隱私權的影響,而學校管理的權力也很容易超出法律的邊界。研究校園網絡實名管理與學生網絡隱私權的關系,探討校園網絡實名管理的必要性及其基本原則。
[關 鍵 詞] 網絡實名;隱私權;學生管理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32-0234-01
一、網絡隱私權的概念
網絡隱私權是公民在網絡中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定與個人信息受到法律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搜集、復制、公開和利用的一種人格權,也指禁止在網上泄露某些與個人有關的敏感信息,包括事實、圖像以及毀損。網絡隱私權來源于傳統(tǒng)的隱私權,但同時具備了網絡賦予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現(xiàn)在:(1)主體的復雜性。網絡隱私權的主體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自然人在網絡虛擬環(huán)境中的延續(xù)。網絡的虛擬個體是現(xiàn)實自然人在網絡虛擬空間的存在形式,所以只有將其與現(xiàn)實的自然人相統(tǒng)一才會形成我們需要保護的隱私權主體。校園網絡實名管理讓虛擬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實的個人相關聯(lián)和對應,出于互聯(lián)網自身發(fā)展不成熟以及黑客技術不斷發(fā)展的原因,學生擔心個人的真實身份信息在網絡上得不到有效保護,被不法分子利用導致權益受到損害。(2)客體的特殊性,網絡隱私權的客體一般是自然人信息在網絡中的體現(xiàn),同時還包括了其虛擬主體的信息,如其論壇形象、密碼等。(3)手段的隱蔽性。由于互聯(lián)網自身的復雜性,普通用戶很難接觸與掌握網絡安全知識。網絡黑客們獲取網絡用戶的個人信息的方法愈發(fā)隱蔽和復雜,不容易被察覺。(4)后果的不可預測性。網絡信息的傳播天生就具有速度快、范圍廣的特點,一旦網絡用戶的個人信息被非法獲取并傳播,有可能在極端的時間內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且難以控制,因此網絡隱私權受損害的程度是難以估量和測算的,其后果是不可預測的。
二、實名制對隱私權的保護
校園網絡實名管理對隱私權的影響,實際上焦點集中在個人信息應不應當在互聯(lián)網上進行披露以及網上的實名信息如何進行保護這兩個問題上。在現(xiàn)實生活中,刑事案件是由一定的國家機關對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信息進行搜集,而在民事案件中,則是由當事人履行搜集身份信息的義務。形形色色的認證體系共同組成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身份認證系統(tǒng),其對社會秩序的維持意義重大。而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身份信息的認證,個人信息的披露是必要的?,F(xiàn)實社會的正常運轉需要這些披露和證實,通過這些認證制度,來保證社會生活的有序進行。
第二個要解決的問題是校園網絡實名管理下,如何保護隱私權。校園網絡實名管理要求網絡用戶在進行網絡言論或其他網絡行為時進行實名信息的登記,但是這種登記并不等于必須將用戶的個人實名信息公之于眾。一些反對校園網絡實名管理的人認為,校園網絡實名管理使自由的互聯(lián)網言語表達受到了嚴重的限制,每個人發(fā)表言論都會被其他人知道自己的個人信息。這樣的想法并不符合校園網絡實名管理的實際。目前要建立完善的校園網絡實名管理,是為了使混亂的網絡空間得到社會規(guī)范的規(guī)制,使網絡活動有法可依,使網絡犯罪有法可糾,使網絡社會的活動可以得到現(xiàn)實社會的依托。
三、校園網絡實名管理的基本原則
校園實名管理制度一方面應竭力遏制網絡隱私侵權現(xiàn)象的發(fā)生,讓學生時刻警惕自己的行為將產生怎樣的效果,如果在網絡中泄露他人的隱私或侵犯商品秘密等,將有明確的法律條文對此予以處罰,偵查機關將會通過實名信息對發(fā)布人予以偵查,從而起到預防隱私侵權事件發(fā)生的作用。同時對已經發(fā)生的侵權行為,利用網絡實名登記能夠快速有效地追究責任,并能及時消除影響。此外,為了防止個人提交的真實信息遭到暗中泄漏,在校園網絡實名管理度設計時,應具體明確實名內容即個人需提交信息的范圍,讓學生能做出一定的保護措施。對個人信息可被查看的情況作出嚴格而具體的規(guī)定,對可以查看學生個人實名登記信息的單位作出明確的規(guī)定,并核定嚴格的信息查看程序和對被查看人的通知義務,讓學生的實名登記信息在被查看時做到心知肚明。
四、綜述
綜上所述,學校以網絡實名管理為契機,運用學校行政管理手段介入互聯(lián)網,是對校園網絡環(huán)境本身的一種規(guī)范與凈化。當然,學校作為管理者,其權力必須受到限制,不能夠進行無限制的擴張,其行為必須置于監(jiān)督之中。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校園網絡環(huán)境得到規(guī)范的同時,一方面,妥善管理網絡活動,另一方面,保護學生網絡隱私權利。
參考文獻:
[1]侯靜.網絡實名制的法律構建[D].蘭州大學,2010.
[2]張明敏.論網絡隱私權的法律保護[D].山東大學,2003.
[3]李麗.“秩序”還是“自由”:有關校園網絡實名管理的思考[J].法制與社會,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