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小君
[摘 要] 聽力理解是中職生英語綜合能力中最基礎、最重要的技能,對未來中職生學業(yè)提升和職業(yè)發(fā)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語言因素和非語言因素的障礙,導致中職生“聽不懂”并引發(fā)了“說不出”“讀不來”“寫不好”等一系列問題。分析中職生英語聽力水平存在的主要障礙,堅持問題導向,提出化解聽力障礙的具體對策,為實現(xiàn)中職教育“一技之長+綜合素質”人才培養(yǎng)目標厚實根基。
[關 鍵 詞] 中職生;英語聽力;障礙;對策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32-0120-02
中職學校作為培養(yǎng)技能型人才的“搖籃”,必須注重對學生各種職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在全球化的時代境遇下,中職生要更好地實現(xiàn)職業(yè)發(fā)展,需要不斷提升聽、說、讀、寫等英語綜合能力,尤其是聽力這一最基礎、最重要的技能。調查發(fā)現(xiàn),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聽力是中職生最為薄弱的環(huán)節(jié)。[1]聽力教學是一種語言學習,也是一種技能培養(yǎng)。如何更好地開展聽力教學,使中職生具備職業(yè)成長所需要的聽力理解能力,是中職英語教育亟待解決的現(xiàn)實問題。本文堅持問題意識,通過分析中職生聽力理解的主要障礙,從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好的“聽”的習慣著眼,積極開展教學方法改革,確保學生“聽得懂、善于聽”,為其職業(yè)發(fā)展拓寬路徑。
一、中職生英語聽力能力提升的障礙因素分析
語言學家克拉申指出:“無論兒童或成人,在語言習得中,頭等重要的是聽力理解。”然而在跨文化語境下,中職生提升英語能力較為困難,即使投入較大的精力,結果仍然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語言障礙和非語言障礙的制約。
(一)語言性障礙
語言性障礙是制約中職生聽力理解能力提升的首要因素。所謂語言性障礙,是指與語言本身直接相關的障礙因素,包括語音、語速、詞匯、語法等。巴甫洛夫認為,人的各種感官都有配合思維的能力。然而由于語言性障礙的客觀存在,影響了人的各種感官對思維的配合程度,以至于出現(xiàn)聽力理解能力提升的困難。
1.語音障礙
在中學傳統(tǒng)教學中,聽說訓練是薄弱環(huán)節(jié),只是將重點放在單詞識記和語法條文上,導致學生語音基礎薄弱,語音感受力差。其中,發(fā)音不準是最讓人“頭痛”的,俗話說:“先會讀,才能辨?!币恍W生連最基本的國際音標都不懂,因而很難辨音。同時,方言的存在也影響了學生的發(fā)音,如廣西、廣東的學生常常把let讀成net。此外,由于弱讀、同化、連讀、音素省略和爆破音的關系,如sit down,would you,in an hour等,英語發(fā)音會發(fā)生音變,中職生因為缺乏基本的語音感,從而在聽力理解中感到難以招架。
2.語速障礙
發(fā)音快慢是影響中職生捕捉發(fā)音信息的重要因素。實際上,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習得英語能力,一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慢言細語”的方式展開教學,長此以往,學生形成了辨別慢語速發(fā)音的習慣。但是,聽力材料的語速是正常語速,中職生在聽力理解中存在不適應的情況。此外,在遇到連讀、弱讀、重讀等語音、語調變化時,更是難以適應??梢?,在平常的教學中,必須采用正常的語速。
3.語法、詞匯障礙
詞匯是組成句子的基礎材料,是語言信息傳遞的載體,聽力理解必須以一定的詞匯量為基礎。假使詞匯量掌握不足,再高明的聽力技巧也是枉然。正是一些學生詞匯量的嚴重不足,導致其聽力水平難有提升。此外,語法在聽力中具有促進理解和監(jiān)控輸出的作用,語法知識對聽力水平提高具有關鍵性作用,一些學生正是由于語法知識不足,如時態(tài)、語態(tài)、虛擬語氣、倒裝等,導致其在聽力理解中無法抓住句子中的關鍵性信息,不知道句子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因而句意理解存在偏差。如遇到“I wish...”等虛擬語氣時,就無法及時做出應對。
(二)非語言性障礙
從跨文化視角來看,非語言性障礙是造成中職生聽力理解水平薄弱的關鍵性因素,聽力理解中的非語言性障礙,主要是指語言環(huán)境、背景知識和心理因素等方面的障礙。正是由于非語言性障礙的客觀存在,致使中職生在聽力理解中遭遇梗阻。
1.語言環(huán)境障礙
語言的習得,既是自我學習的產物,也是環(huán)境因素的產物。環(huán)境因素對語言習得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尤其是第二語言的學習,假使缺乏學習的天然條件——環(huán)境,必然產生困難和障礙。對中職生而言,由于其從小便缺乏英語學習的良好環(huán)境,在生活中又極少需要使用英語,“啞巴式”英語的學習方式是其提升英語綜合能力的主要方式。[2]很多時候,學生因為怕說錯而羞于開口,正是由于“不敢說”,導致了“不會說”“聽不懂”,不利于學生聽力水平的提高。
2.背景知識障礙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背景知識主要是指學生對目的語國的文化概況、歷史、天文地理、體育、宗教風俗、風土人情、生活習慣、價值觀念等的了解程度。這些知識對學習者在聽力理解過程中對有效信息進行判斷、推理、猜測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假使目的語國背景知識很貧乏勢必造成英語聽力障礙??梢?,中職生聽力理解提升是一個綜合性、系統(tǒng)性的過程,要求學生不斷豐富和積累自身對目的語國背景知識的認知圖式,儲存自身的知識結構,并致力于將認知圖式中的新舊知識進行融合、整合,才能在聽力理解中進行有效應對。
3.心理因素障礙
心理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參與認知過程的非智力因素。心理因素在中職生聽力理解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有動機、緊張、意志、注意力不集中、同輩影響等。聽力是一項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在聽力理解過程中,哪怕幾秒的“開小差”,信息的錄入就會出現(xiàn)斷層,就會影響聽力的效果。同時,心情過分緊張也會影響聽力效果,有的中職生產生緊張情緒主要是因為“求勝心切”“知識儲備不足”“聽力能力不強”等因素,導致大腦在獲取信息時出現(xiàn)暫時“空白”,勢必影響對信息判斷、推理、猜測的連續(xù)性和正確性。[3]
二、提升中職生聽力理解能力的路徑選擇
鑒于中職生在聽力理解方面的上述障礙,筆者認為,中職英語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以提升中職生的聽力理解能力。
(一)打牢基礎知識,培育中職生接受語音信息的能力
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要提升中職生的聽力理解能力,首先要從打牢語音基礎著手,針對中職生發(fā)音不規(guī)范的問題,堅持問題導向,在每節(jié)聽力課開始之前,應針對本次聽力內容所涉及的音標,進行發(fā)音方法的詳細講解,并對發(fā)音不準的學生進行及時糾正,可以通過多媒體錄制發(fā)音,并上傳到聽力訓練平臺,以便教師進行及時校音,針對中職生的發(fā)音問題“對癥下藥”解決。同時,針對中職生存在連讀、失爆、語調變化的適應性問題,可以采用聽力技巧訓練的方法,比如,聽寫訓練,讓學生邊聽邊作筆錄,使其明白錯在哪里。還可以采用跟讀訓練的方式,使中職生在跟讀過程中慢慢進入語境,通過對比分析達到把握主要內容和主要思想的目的,進而增強其接受信息的能力。
(二)強化技能培養(yǎng),務實中職生綜合聽力理解技巧
中職生提升聽力理解能力,必須掌握一些聽力技能,才能實現(xiàn)聽力由“量變”向“質變”的轉變。無疑,在聽力過程中,實現(xiàn)對聽力材料的理解,需要對材料內容進行估計、猜測、預期、判斷、分析、推理、想象等,這就是聽力技能的綜合反映。對此,必須加強學生信息捕捉技能的培養(yǎng),讓學生學會在聽力中抓住關鍵詞,邊聽邊記,將注意力集中在捕捉中心思想和主要內容的維度上,不必要聽懂每一個詞、每一句話。必須引導學生推理、預測、判斷一些生詞的含義,聽力時間緊湊,不可能預留時間給學生查閱生詞,這就需要通過對上下文的連貫意思來進行推測,尤其是根據說話人的語氣、語調、用詞及聲音效果等實施預測和判斷,有助于強化對整篇聽力材料的理解。必須強化學生的記存能力,聽力材料語音速度較快,要求學生必須學會記住材料中的關鍵詞抑或語法結構,把握幾個詞之間的關系,揣摩出整個意群的意思,這就需要教師在聽力課中強化學生的記存能力訓練,包括意群跟說訓練、朗誦訓練等。
(三)精聽和泛聽相結合,厚實中職生詞匯量和知識面
精聽和泛聽是提高中職生展開聽力練習的根本方法。精聽是指精確地聽,要求學生必須聽懂一些細節(jié)性的內容,即每一個詞、每一段話,這就需要學生反復地聽,達到對聽力材料中重讀、連讀、弱讀、語調等內容熟悉為止,精聽不僅是提升聽力能力的有效之策,也是促進詞匯和語法學習的重要選擇。泛聽是指廣泛地聽,不拘泥于細節(jié),如聽英語新聞、看電影、聽英語講座、聽音樂和各種英語磁帶等,用于培養(yǎng)語感,目的在于在聽力練習中以掌握文章的整體意思,有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開展精聽聽力練習,需要聽三遍以上,第一遍先聽,力求對聽力材料有一個整體概念;第二遍邊聽邊寫,把每一個單詞都寫出來;第三遍是在完成聽力材料練習之后,再仔細地聽,培養(yǎng)“聽覺”理性,完善聽的能力。無論是精聽練習抑或是泛聽練習,都并非易事,需要教師的耐心指導和學生的持之以恒,把握“精聽為主,泛聽為輔”的原則,才能完善聽的能力。
(四)營造有益環(huán)境,幫助中職生克服聽力文化障礙
基于環(huán)境在聽力理解能力提升中的重要作用,在中職生聽力教學中必須積極開辟“第二課堂”,創(chuàng)設母語環(huán)境,讓中職生在一種仿真式母語環(huán)境中獲得聽力能力的提升,教師要全程進行外語教學,充分整合教學內容,開展討論式教學,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多說”,才能有助于學生“善聽”。同時,積極開展校企深度合作,讓中職生到企業(yè)中進行“頂崗實習”,使其能夠真正感受職場環(huán)境,并在一種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提高英語綜合能力。在具體的聽力教學中,不斷加強泛聽練習,選取短小有趣、通俗易懂的聽力材料,強化聽力實踐,實現(xiàn)外語語言信息的“強刺激”,使其在潛移默化之中產生浸潤性的效果。[4]此外,多向學生介紹英語國家的風俗習慣、風土人情、歷史地理、名人軼事等背景知識,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面,激活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其提升聽力能力的信心。
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敝新毶捎诟鞣N因素的影響,難免出現(xiàn)聽力理解的障礙,然而必須看到聽力理解能力是多種能力的綜合產物,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涉及語音、語速、詞匯、語法、綜合理解和非語言知識等方面,提高中職生聽力水平并非易事。對此,教師必須堅持問題導向,樹立問題意識,從中職生成長成才的基本規(guī)律入手,明確教學目標,打牢語音基礎知識,選擇合適的教材,營造母語環(huán)境,注重中職生聽力技巧的訓練,培養(yǎng)應變能力、信息捕捉能力、語音信息接收能力、記存能力等,讓中職生能夠對聽力材料信息進行有效推理、預測和判斷,有效把握材料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實現(xiàn)聽力理解能力的“躍升”。
參考文獻:
[1]蔡國紅.中職生英語聽力障礙分析及其解決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2(35).
[2]羅瑩.突破中職學生英語聽力障礙的有效路徑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4(16).
[3]梁喜華.解決職校學生英語聽力障礙策略[J].快樂閱讀, 2016(10).
[4]張藝.中職生英語聽力技能的障礙及應對策略[J].新課程研究(職業(yè)教育),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