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祖榮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用鏗鏘之音向全黨全國人民發(fā)出了“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偉大號召。
從黨的十五大到十九大,來自河南南陽的著名作家二月河已連續(xù)五次參加黨代會。他還是一名全國人大代表,從 2003年至今已連任三屆。每次上會,二月河最關注的話題之一就是該如何傳承中華文化。
近日,圍繞“文化自信 ”這個話題,二月河接受了筆者的專訪。
談文化自信的底氣——中華文明從來不曾中斷過
回想起在人民大會堂現(xiàn)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工作報告,黨的十九大代表、著名作家二月河仍激動不已:“中華文明歷經五千年興衰榮辱,始終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屹立于世界潮頭,凝鑄起了民族復興之魂。”
“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是與生俱來的。”他說,樹立文化自信需要的是對中華文明有明晰的了解,而不是依靠別人教育我們要有文化自信。中國人必須珍惜、熱愛、熟悉并欣賞自己的民族文化,為之驕傲,為之沉醉,為之鼓與呼。
對中華文化,二月河鉆研得很深,他的經典代表作“落霞三部曲”(即《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便刻上了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烙印。
“中華民族文化非常燦爛優(yōu)秀、非常有魅力和綿展性,經得起折騰,經得起蹂躪,甚至經得起踐踏。”二月河舉例說,“在5000年前中國可能還造不出金字塔,我們也沒有希臘神廟這一類的建筑。在某一些學科,在某一些領域,我們在與同期文明相比較過程中,可能還處于弱勢群體。但是它們現(xiàn)在在哪里?都已經沒有了,破碎了,就像我們河南人吹的琉璃蹦蹦一樣,吹著吹著,‘啪掉在水泥地板上了,摔得稀碎,無法收拾。而我們的文明盡管一度被強權欺侮和壓榨,但從來沒有屈服過,一直延續(xù)了下來?!?/p>
二月河一再強調這樣一個觀點 :“中華文明從來不曾中斷過。你看世界上其他古老文明,比如古埃及、古希臘、古印度、古巴比倫,都帶個‘古字,這就是我們的文化自信底氣之所在?!?/p>
文化是民族的靈魂?!耙粋€國家、一個團體,甚至一個人是否強大,就要看它或他是否有彈性,是否會像彈簧一樣,有被壓迫后再次彈起的勁頭,這才是真正的內生力量?!痹诙潞涌磥?,這種彈性融入到文化中,便是文化的“軟實力”??v觀歷史,中華文明無時無刻不在經受著考驗。近代以來,英法聯(lián)軍、八國聯(lián)軍、日本侵略者都使中華文明受到過壓制和摧殘。即使遭遇破壞,不久后我們卻總能像彈簧一樣重新彈起來,這是因為中華文化經得住考驗。
談雷鋒精神與中華文化——雷鋒精神代表的正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美德和文化品格
回望漫漫歷史長河,二月河感慨道 :“中華文明是在驚濤駭浪中,在苦難和磨礪中篩選出來的。走到現(xiàn)代,又升華出了新的文化活力,比如說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
對雷鋒精神,二月河情有獨鐘。他說 :“我是唱著《學習雷鋒好榜樣》《接過雷鋒的槍》這些‘紅歌走進軍營的,上的第一課就是學雷鋒。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雷鋒是英雄星空中最閃亮的一顆,我們是雷鋒不折不扣的‘粉絲?!?/p>
二月河認為,無論什么時代,無論什么國度,人類崇拜英雄、崇尚英雄主義的情懷從來沒有改變?!袄卒h是我們這代人心中的英雄,也是一個跨越時空、信仰、種族、性別、年齡的英雄。他短暫的人生并不轟轟烈烈,也沒有驚天動地 :普通一兵,做好人、做好事,平平淡淡,水滴石穿。但他‘全心全意為人民和‘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shù)睦卒h精神,代表的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和文化品格,也高度契合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我來自南陽,那兒雷鋒多,不是假話,也不是大話。鄧州‘編外雷鋒團享譽國內?!倍潞诱f,560名曾經與雷鋒有過親密接觸的戰(zhàn)友們,在退伍、轉業(yè)或復員離開軍營后,把“雷鋒精神”帶回了家鄉(xiāng),以一生不變的承諾,堅持像雷鋒那樣學習、工作,像雷鋒那樣做人、做事,傳播雷鋒事跡,弘揚雷鋒精神。他們還實現(xiàn)了由自發(fā)到組織、由個體到群體的轉變,組成了全國最大的學雷鋒志愿者團體。
談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現(xiàn)代科技介入文化成果,把成千上萬的普通讀者變成了作者
二月河說,我們現(xiàn)在面臨著文化的發(fā)展、文化的繁榮,這種社會機遇是空前的。他說:“令我感觸最深的,就是現(xiàn)代科技介入文化成果,把成千上萬的普通讀者變成了作者,作者隊伍已經不僅僅是二月河這樣少數(shù)極個別的社會寫作人,而是變成了人民?!?/p>
二月河舉了一個形象的例子說,現(xiàn)在手機和電腦已經完全普及,晚上起來上廁所突然想起一個段子,躺在被窩里一個群發(fā)就發(fā)表了。寫作權和發(fā)表權已經由少數(shù)精英作家開始向廣大人民群眾轉移,這是改革開放以后才可能有的一個文化特征。全民性的文化運動蓬勃開展,給文化發(fā)展和繁榮提供了一個空前廣闊的群眾基礎。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文化的雜交優(yōu)勢?!倍潞诱f,中國的唐詩、宋詞、元曲能迎來巔峰,是因為中國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進入中原,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和中原純正的儒家文化融合到一起,產生了強大的文化雜交優(yōu)勢,形成長期在世界上占據(jù)領先地位的文化態(tài)勢。
現(xiàn)在除了56個民族自身的文化雜交優(yōu)勢依然存在,世界多元文化隨著改革開放、思想解放,也一起涌入中國,于是我們面臨著全新的文化雜交態(tài)勢。中央提出文化自信,推動文化繁榮和文化發(fā)展,不僅僅是動員和號召,而是對中國文化現(xiàn)狀進行科學判斷后得出的科學結論。中華文化具有獨特魅力,豐富多彩,在世界上已得到公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