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運+蔣明慧+唐延東
摘 要: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及國際文化交流越來越密切,人們在旅游時的訪古獵奇、返樸歸真的觀賞心理影響了景區(qū)旅游建筑的價值取向,仿古建筑逐漸受到人們的青睞,與此同時隨景區(qū)為了保持其區(qū)域內(nèi)建筑的“文化生態(tài)”平衡及協(xié)調(diào)其建筑風格,一批新建和改建的仿古建筑在旅游景區(qū)大量出現(xiàn),這也是仿古建筑興盛與發(fā)展的直接原因。
1仿古建筑的分類
仿古建筑形式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仿古建筑形式是指利用現(xiàn)代建筑材料或傳統(tǒng)建筑材料,對古建筑形式進行符合傳統(tǒng)文化特征的再創(chuàng)造;狹義的仿古建筑形式是指利用傳統(tǒng)建筑材料,在特定范圍內(nèi)對古建筑的復原,嚴格講屬于文物修復范疇。
2仿古建筑所采用的結構形式
隨著現(xiàn)代建筑材料的多樣性增加,同時現(xiàn)代建筑的設計理論水平及施工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現(xiàn)代仿古建筑的結構形式也百花齊放,根據(jù)其建筑材料的不同主要分為以下四種結構形式。
(1)木結構
仿古建筑中的木結構是指結構體系及主要受力構件以木材為主。
與其它材料建造的結構相比,木結構主要有以下優(yōu)點:木材屬于可再生資源,再生產(chǎn)周期短;木材具有較好的保溫隔熱性能;木結構建筑重量較輕;木結構建筑美觀,使人們有一種回歸自然的感覺;木結構建筑建造方便,木材容易加工且便于運輸和加工;木結構建筑具有較好的抗震性能。木結構同時也有一些致命缺點:木材容易腐蝕;木材易于受蟲害侵蝕;木材易于燃燒;木材各向異性,木材強度按作用力性質、作用力方向與木紋方向的關系一般可分為順紋抗壓及承壓、橫紋抗壓、斜紋抗壓、順紋抗拉、橫紋抗拉、抗彎、順紋抗剪、橫紋抗剪、抗扭等,各種強度差別相當大,其中順紋抗壓、抗彎的強度較高。正是由于這些致命缺點影響了木結構在仿古建筑中的推廣和大力應用。
2007年3月,一座以仿中國山西五臺山唐代全木結構建筑在加拿大多倫多正式動工,其中“大雄寶殿”工程(圖1-1)便是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的“復制品”。
加拿大大雄寶殿,以五臺山大佛光寺唐代遺存的東大殿為藍本,采用全木結構,基本按1:1的比例進行仿造施工,整個建筑不用一塊磚、一斤水泥、一枚鐵釘,構件之間全部由木釘或生漆黏合。建成后的大雄寶殿,總長度44米,縱深度30米,總高度17.8米,建筑面積1418平方米。
(2)鋼筋混凝土結構
仿古建筑中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是指承重結構體系及主要受力構件以鋼筋混凝土材料為主。
和其它材料建造的結構相比,混凝土結構的主要優(yōu)點是:整體性好,可通過灌筑成為一個整體;可模性好,可灌筑成各種形狀和尺寸的結構和構件;耐久性和耐火性好,混凝土將鋼筋包裹在里面,使其不易生銹,結構遭遇火災時,鋼筋有外圍的混凝土保護,不會因升溫而使鋼筋軟化;取材方便,建造和維護費用較低。鋼筋混凝土結構同時也存在一些缺點:自重大,不使用于建造大跨結構;抗裂性差;施工周期長等。
現(xiàn)代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理論的不斷發(fā)展、施工技術的不斷成熟使鋼筋混凝土結構在仿古建筑中應用越來越廣泛。
越王樓重建工程于2001年10月24日動工。重建后的越王樓主體工程為鋼筋混凝土框架仿古結構,風格為唐式昂斗飛檐歇山式,主樓高99m,內(nèi)外15層,底面東西及南北長度分別為66m和88m,總建筑面積為26000 m2,如圖1-2所示。
黃鶴樓重建工程于1981年10月動工,1985年6月竣工。黃鶴樓主樓的重建是以清同治樓為藍本,但其更加高大雄偉。主體結構采用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框架仿古結構,高度為5l.4m,底層和頂層邊寬分別為3Om和18m,建筑面積為4000m2,飛檐5層,攢尖樓頂,屋面材料采用金色琉璃瓦,各個樓層布置有大型壁畫、楹聯(lián)、文物等,如圖1-3所示。
西安大唐芙蓉園于2004年12月竣工,占地1000多畝。它是中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主體公園,其主要建筑均采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結構,使園區(qū)內(nèi)既充滿古園林韻味,又具有現(xiàn)代建筑氣息,如圖1-4所示。
(3)鋼結構
仿古建筑中的鋼結構是指承重結構體系及主要受力構件以鋼材為主。
與其它結構相比,鋼結構的優(yōu)點是:材料的強度高,塑性和韌性好;鋼結構構件一般是工廠預制、現(xiàn)場連接,施工周期較短,工業(yè)化程度較高;鋼結構自重小質;材料環(huán)保,可進行重復使用。鋼結構也有一些缺點,如:耐腐蝕性差、耐熱不耐火等。
鋼結構在仿古建筑中的應用還處于初期階段,業(yè)內(nèi)人士在這方面的探討也相對較少。因此,探討鋼結構在仿古建筑中應用有著重大的意義。
西安大明宮丹鳳門主體于2010年1月20日竣工,主體結構采用全鋼架結構。丹鳳門遺址保護工程占地面積7699畝,總建筑面積為11474 m2,如圖1-5所示。大明宮丹鳳門的保護與展示對研究唐長安城與中國都城考古等具有重要價值,對中國仿唐建筑的發(fā)展有巨大貢獻。
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博物館于2009年2月正式動工,采用全鋼結構。建筑東西及南北長度分別為178m和 30m,結構共三層,其中地下一層、地上兩層,總建筑面積為12616.5m2,如圖1-6所示。采用鋼結構復建定鼎門的新城門樓,既有效地保護了文物,又能展示定鼎門的歷史風貌。
3結語:當今社會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越來越來強烈,如何建造環(huán)保仿古建筑也是大家關注的一個熱點,仿古建筑也將會是未來古建筑的一個發(fā)展趨勢?!?/p>
參考文獻
[1] 張明,九華山回香閣萬佛塔結構動力分析,[學位論文],太原,太原理工大學,2005
[2] 向欣然,黃鶴樓重建工程,世界建筑導報,1995,2,30-31
[3] 力行,興興隆隆黃鶴樓,中外建筑,1997,4,16-17
[4] 高介華,黃鶴樓明,華中建筑,1996,1,58-62
[5] 鐘華.唐韻盛景大唐芙蓉園明.中華建設,2005,5,27
[6] 金磊.大唐芙蓉園:再現(xiàn)唐韻盛景閉.建設科技,2005,16,17
[7] 劉克成,肖莉,王璐,盛世留影—唐大明宮丹鳳門遺址保護及展示工程設計,建筑與文化,2007,6,28-32
[8] 張錦秋,丹鳳門遺址保護展示工程設計閉,中國文化遺產(chǎn),2009,4,120-125
[9] 紀婷婷,近年來古遺址保護工程實踐與研究—以丹鳳門等保護工程為例,[學位論文],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5
[10] 吳翔艷,定鼎門鋼結構仿古建筑組成及力學性能研究,[學位論文],西安,長安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