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指一揮間,距離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的懷抱,時間已經過去20年,我們偉大祖國和人民也欣然迎來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紀念日。有這樣一些人,他們或是見證、經歷、參與了香港回歸、發(fā)展的歷程,或是為香港繁榮發(fā)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他們超于凡人,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業(yè),成為香港歷史中的重要部分,成為人們追逐尊敬和學習的榜樣。在這個舉國歡慶的日子,讓我們一同走進他們的故事,傾聽那些動人的家國情愫。
李嘉誠:汕大是我的家,每年都要回家走一走
在汕頭大學2017屆畢業(yè)典禮的現場,已經臨近90歲高齡的李嘉誠仍精神矍鑠的現身。身為汕頭大學校董會名譽主席,李嘉誠連續(xù)15年參加汕頭大學的畢業(yè)典禮并致辭,今年也不例外。李嘉誠曾說,“汕頭大學就是我的家?!北M管在香港的事務很忙,但他任何事情都可以放下,唯獨汕頭大學的事不能放下。以后每一年,都要回到“家里”走走。
從香港到汕頭的距離只有三百余公里,在交通日益發(fā)達的中國,兩個城市之間最快僅半個小時就能互相抵達。二者的互通就像是一條紐帶,緊緊牽連著香港巨子李嘉誠和大陸學子汕大學生。
最近20年,李嘉誠一直是各大財富排行榜上的領頭軍,保持華人首富、亞洲首富的地位多年無人動搖?!陡2妓埂犯缓腊竦膭?chuàng)立者斯蒂夫?福布斯曾經稱贊李嘉誠:“不僅是我們時代最偉大的企業(yè)家,在任何時代都是最偉大的企業(yè)家”。
學徒出身的李嘉誠,一生都秉承著學無止境的原則。從自學英文、訂閱西方英文雜志,到21世紀和美國硅谷科技新貴并肩前行,李嘉誠一直稱自己是知識改變命運的典型,他也多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到,成功領袖必備條件之一,就是善用知識,“經濟的競爭,是以知識為基礎的戰(zhàn)爭;知識的創(chuàng)造與應用,是企業(yè)成敗的關鍵?!?/p>
李嘉誠曾用16個字總結自己做事的哲學:好謀而成、分段治事、不疾而速、無為而治?!昂弥\而成”是凡事深思熟慮,謀定而后動;“分段治事”是洞悉事物的條理,按部就班地進行;“不疾而速”,是你早就有了謀劃,早就洞悉了事物的調理,并且早就對各種問題胸有成竹了,因此,當機會來臨便能迅速把握,一擊即中;“無為而治”則要依靠好的制度、好的管治系統(tǒng)來管理。
今年在汕頭大學的畢業(yè)典禮上,李嘉誠發(fā)表了題為《愿力人生》的精彩演講,給即將步入社會的年輕人上了深刻的一課。他一針見血的指出,“愚人常常抱怨,變得墨守成規(guī)是被逼出來的,被制度營役、被繁文縟節(jié)捆綁、被不可承受的期望壓至透不過氣;他們渴望‘贏在起跑線上,希望有個富爸加上天賦的優(yōu)越組合……這樣的心態(tài),他們已‘輸在起跑線上。”
曾憲梓:香港回歸時忍不住振臂高呼祖國萬歲
20年前香港回歸儀式上的振臂一呼“祖國萬歲”,一直是原全國人大常委、香港金利來集團主席曾憲梓最驕傲的時刻。 “4000人集聚現場,億萬人注目觀禮,整個會場嚴肅安靜。我看著區(qū)旗、國旗,太激動了,也顧不上旁邊還有那么多人,忍不住高喊一聲‘祖國萬歲!”
香港回歸前,曾憲梓先被邀請出任香港特區(qū)基本法咨詢委員會委員、后再被任命為特區(qū)籌委會預備工作委員會委員及籌備委員會委員?!拔覀儺敃r爭議很多,但都是細節(jié)問題,對于大方向大家都沒有懷疑,‘一國兩制是必然的選擇。”曾憲梓回憶說。
2009年祖國六十歲生日之際,曾憲梓公開表示:“這是我今年最高興也最期待的事。香港回歸這十幾年是我人生最有意義的一段日子。在香港生活了整整41年,我親眼見證了這片土地的興衰更替和風云變幻,而最令我刻骨銘心和感懷的片段,卻都與香港回歸有關。我今天已經75歲了,我一直堅持,就是想為國家、為香港多作一點貢獻?!岸荡讼愀刍貧w20周年,想必對他的人生意義更大。
“經霜翠柏倍精神,映月冰心常皎潔?!边@是中山大學贈予曾憲梓先生的14個字,掛在他辦公室最顯眼的位置,也是他崇高品德的生動寫照。這位曾連續(xù)當選第八、九、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又是香港金利來集團董事局主席的曾憲梓先生,作為赫赫有名的企業(yè)家,他終身以報效祖國為己任,骨子里流淌著愛黨愛國的血液;縱橫商海的同時,積極履職盡責,為國分憂為民請命;對自己克勤克儉,對祖國公益事業(yè)慷慨解囊。他傾盡一生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將滿腔愛國情懷抒寫得淋漓盡致。
金庸:“一國兩制“是”一言可為天下法”
金庸身為當代知名武俠小說,想必大家對他的作品都耳熟能詳,也都聽過這樣一句對其作品的概括:"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除了小說家的身份以外,金庸還是新聞學家、企業(yè)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1985年,金庸接受了中央政府的邀請,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后成為政治體制小組負責人之一,基本法咨詢委員會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籌備委員會委員。
參與基本法的起草,使金庸有了用武之地。他早年求學時攻讀的是法律專業(yè)。后來辦報紙,他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法律的研究。
在基本法起草委員會中,金庸擔任了政治組中的香港小組組長,內地組組長是北京大學教授蕭蔚云。蕭教授如今已經去世。金庸和蕭教授有時會產生不同意見,爭論是經常的事。但兩人坦誠相待,坦率地交流和辯論。兩人后來成為好友。
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確定了三大要旨:中英聯合聲明;保持香港的原有制度;保障香港人的生活方式。政治組負責起草基本法關于特區(qū)未來政治體制的內容。當時,金庸和著名實業(yè)家查濟民提出了有名的”二查方案“(金庸原名查良鏞,金庸是筆名),希望政制發(fā)展循序漸進,對現行體制不多作改變。金庸認為,基本法不能過分激進,政治體制需要平穩(wěn)過渡。
金庸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過這樣的話:”1997年6月30日晚上,我當時想得最集中的內容,就是明天一早起來,香港一切照舊。“如今香港回歸祖國已經二十年,金庸內心那個“香港一切照舊“的愿望也實現了20年。
沈金康:由“幫工”到金牌教練,成就香港自行車隊輝煌
由客串“幫工”到金牌教練,沈金康來港執(zhí)教20余載,率中國香港隊一次次登上世界大賽領獎臺,成就香港自行車隊的輝煌。沈金康為內地與香港構建了一座堅固持久的友誼橋梁,也成就了體育界的一番美談。
1994年,在廣島亞運會前6個月,沈金康受當時的國家體委委托到香港幫忙6個月。那時他已帶領中國自行車隊從奪得第一塊金牌到幾乎包攬亞運會金牌。沈金康懷著去看看的想法踏上香港征程,“沒想到這一幫忙,一下子就幫了20多年?!?/p>
20多年前的一點一滴,沈金康依舊記憶猶新。留港執(zhí)教20多年。他為中國香港自行車隊逐步引入科學化的系統(tǒng)性訓練,吸引了更多年輕隊員。經過長年努力,培養(yǎng)出黃金寶、郭灝霆、張敬煒、張敬樂、黃蘊瑤、李慧詩等眾多世界級車手,一次次站上亞運會、世錦賽和奧運會的領獎臺。
來港20多年,由于在體育事業(yè)方面的杰出貢獻,沈金康獲得眾多榮譽。1999年,他榮獲香港特區(qū)行政長官社區(qū)服務獎。2011年,他榮獲香港特區(qū)政府銅紫荊星章。1995年以來,在香港優(yōu)秀教練選舉中,他九次獲得最佳教練獎。
沈金康坦言:“香港運動員非常努力,永不放棄,他們以往被人看不起,到現在贏得全亞洲的尊重,這令我最感驕傲。”對于香港自行車的未來,他充滿期盼,“2020年的東京奧運在歡迎我們,希望李慧詩能夠站上冠軍領獎臺,中國香港隊實現自行車項目奧運金牌零的突破。當然,也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喜歡上這項運動,推動這一運動在港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