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忠 張前榮 雷文華
品種導航
福建省茄子品種栽培現(xiàn)狀及潛力品種推薦
李大忠 張前榮 雷文華
特約欄目主持人:李大忠
男,湖北安陸人,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員,主持或參加多項省、部級科技項目。2006年入選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學科帶頭人及拔尖人才,2010年被授予 “福建省科技特派員工作先進個人”稱號,獲“2008-2010年度福建省農科院優(yōu)秀共產黨員”,多次獲得福建省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參與選育的4個苦瓜新品種、1個絲瓜新品種均通過福建省品種認定。編寫或參與編寫的蔬菜專業(yè)科技書籍有 《蔬菜名特優(yōu)品種》、《特菜野菜栽培》、《葉菜類蔬菜病蟲害診斷圖譜》、《豆類蔬菜病蟲害診斷圖譜》、《瓜類蔬菜病蟲害診斷圖譜》、《茄果類蔬菜病蟲害診斷圖譜》、《南方大棚蔬菜栽培》,在各類農業(yè)專業(yè)期刊上發(fā)表論文40多篇。
導讀:福建省為紫紅長茄生產與消費的主要省份之一,當前茄子栽培新增高山夏季及大棚越冬2種方式。結合福建茄子生產易受臺風暴雨侵襲及綿疫病、黃萎病、茄螟為害等,提出針對性措施,并推薦了玫茄1號、閩茄3號、長豐3號等優(yōu)良品種。
茄子是我國茄果類蔬菜栽培主要種類之一,北方以圓茄為主,南方以長茄為主。福建省是紫紅長茄生產與消費的主要省份之一,年種植面積(含復種)23 345 hm2左右,主要栽培季節(jié)為春、秋兩季。
福建省茄子栽培品種以紫紅長茄為主,用作南菜北調的種植少量的紫黑長茄。20世紀90年代以前紫紅長茄主要種植羅源長茄、杭州紅茄、閩茄1號[1];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主要栽培金山長茄[2]、玫茄1號[3]、閩茄2號[4]、閩茄3號[5]、屏東長茄、農友704長茄[6];近幾年主要栽培玫茄1號、福茄6號、長豐3號、閩茄5號[7]。紫黑長茄主要為鄂茄系列品種。
福建省茄子主要有10月播種的越冬育苗栽培和7月播種的秋季栽培。隨著夏季高山蔬菜和冬季大棚蔬菜的發(fā)展,近幾年新增高山夏季栽培和冬季大棚越冬栽培,并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1.1 高山夏季茄子栽培
海拔500 m以上的高山,一般于清明(4月4日左右)前后用營養(yǎng)袋(或育苗盤)育苗,5月初定植,7月上旬開始采收上市,加強管理可以采收到10月底,采收期長,產量高[8]。
7~8月低海拔地區(qū)處于高溫季節(jié),春茄已經采收完畢,秋茄尚未開花。而高山夏季氣候涼爽,茄子商品性好,質優(yōu)價高。據(jù)統(tǒng)計,產量可達5 000 kg/667 m2,田間收購均價約 4元/kg,667 m2產值可達2萬元。
1.2 大棚茄子越冬栽培
閩南地區(qū)可于9月初采用營養(yǎng)缽或營養(yǎng)盤播種育苗,10月中下旬定植于塑料大棚內,元旦前后采收上市,比露地茄子可提早2個月上市,每667 m2可增加收益3 000~5 000元。
2.1 臺風暴雨
茄子植株通常高80~120 cm,也有高達150 cm或者更高的品種,臺風暴雨易引起枝葉折斷、病害蔓延。福建省臺風暴雨一般發(fā)生在7~9月,對秋季茄子種植影響較大。
防治辦法:臺風暴雨來臨前可在植株旁插1根長1 m左右的竹竿,用塑料繩綁住主莖加固;臺風暴雨過后及時扶起倒伏植株,清除枝葉上的泥沙,噴灑殺菌劑預防病害發(fā)生;追施肥料,增加植株營養(yǎng),使其盡快恢復生長。
2.2 綿疫病
福建省地處我國東南沿海,越冬栽培茄子采收時雨水多、濕度大、氣溫高,高溫高濕易導致綿疫病發(fā)生。
防治辦法:及時清除病果,帶出田間集中掩埋,減少病源;摘除植株下部老葉,增強通風透光;發(fā)病初期可選用72%杜邦克露 (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72.2%普力克 (霜霉威鹽酸鹽)水劑700倍液等噴藥防治,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xù)噴2~3次[9]。
2.3 黃萎病
黃萎病是為害茄子的重要病害,癥狀多在坐果后由下而上發(fā)展。初期葉邊及葉脈間出現(xiàn)褪綠斑,晴天中午呈萎蔫狀,早晚還能恢復,幾天后不再恢復,葉邊上卷變褐、脫落,植株逐漸枯死,葉片脫落呈光稈。剖開病株莖稈,維管束變成褐色;有時植株半邊發(fā)病,呈現(xiàn)半邊黃。
防治辦法:發(fā)病初期噴灑12.5%治萎靈(有效成分為多菌靈+水楊酸)水劑300倍液、60%百泰(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劑1 500倍液、38%噁霜·菌酯800倍液或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350倍液灌根,每株灌藥液0.5 L;用抗黃萎病的野生茄作砧木,采用嫁接育苗栽培[10]。
2.4 茄螟
通常從嫩枝分杈處鉆入啃食,導致分枝斷裂下垂。
防治辦法:發(fā)現(xiàn)被害嫩枝及時剪除,帶出田間集中處理,茄子收獲后及時清除田間殘株;藥劑防治可選用:0.36%苦參堿水劑1 000倍液、15%杜邦安打(茚蟲威)懸浮劑4 000倍液、5%銳勁特(氟蟲腈)懸浮劑1 000倍液、20%綠得福(阿維·殺單)微乳劑 1 500倍液、2.5%功夫(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 000~4 000倍液噴霧,重點噴灑植株上部。
3.1 玫茄1號
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農業(yè)優(yōu)良品種開發(fā)公司選育。生長勢強,中早熟,株高64 cm,株幅81 cm。莖稈紫綠色,葉片綠色帶紫暈。花淡紫色。果實長條形,尾尖稍彎,長約 32 cm、粗約 4 cm,單果質量175 g,果皮薄,鮮紫紅色,有光澤,果肉乳白色,松軟細嫩,籽少,耐老。早期產量高,耐熱,在夏季采收后期高溫條件下結果性強,商品性好,在閩南無霜地區(qū)可周年栽培。
3.2 閩茄3號
福州市蔬菜科學研究所選育。生長勢較強,分枝性強,早熟,株高約82 cm,株幅約70 cm,始花著生于第10節(jié)左右;葉長卵形、綠色,葉緣為波浪狀;果實長條形,果長 25 cm、粗 4.5 cm,單果質量約160 g。果皮深紫紅,肉白色。
3.3 長豐3號
從廣東引進的紫長茄品種,中晚熟,生長旺盛,植株緊湊,適宜密植,適應性廣。果實長條形,盛收期果長33 cm、粗4.7 cm,平均單果質量275 g。果皮深紫紅色,光滑亮麗,果肉白色,肉質細嫩。高溫不易變色。較抗青枯病和褐紋病,667 m2產量可達5 000 kg以上。
3.4 福茄6號
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選育。生長勢強,植株直立,適于密植。株高78 cm,株幅67 cm,莖綠紫色,葉紫綠色,葉緣淺裂刻。始花著生于第9~10節(jié),果長條形,尾鈍,果皮鮮紫紅色,果面光滑,果肉白色。果長33 cm、粗3.3 cm,單果質量140 g。田間表現(xiàn)為抗病、抗逆性較強。
3.5 農友長茄
從農友種苗(中國)有限公司引進的紫長茄品種。植株直立,適于密植。株高約130 cm,莖稈綠紫色,附著白色茸毛。葉綠色,葉脈紫色,葉邊緣呈波浪狀淺缺刻。始花著生于第9~10節(jié),花紫紅色,單花或多花序。果形呈長棒狀,尾鈍,皮紫紅色,內乳白色。果長 37.5 cm,果徑4.3 cm,單果質量250 g。較抗黃萎病。
3.6 閩茄5號
福州市蔬菜科學研究所選育。中晚熟,生長勢強。株高108 cm,株幅86 cm。始花著生于第10~11節(jié)。果形直條狀,皮深紫紅色,肉白色。果長35 cm、粗3.5 cm,平均單果質量165 g,667 m2產量4 000 kg左右。與農友長茄比較,抗黃萎病能力強。
[1]黃碧琦,黃飛鵬,黃宗文,等.友誼1號與閩茄l號品種比較研究 [J].福建農業(yè)學報,1998(2):24-29.
[2]黃碧琦.茄子新品種金山長茄的選育[J].中國蔬菜,1998(4):22-24.
[3]溫慶放,吳宇芬,鄭國璋.優(yōu)質高產茄子新品種玫茄1號的選育[J].福建農業(yè)學報,2000(3):35-39.
[4]陳繼兵,陳文輝.茄子新品種閩茄2號的選育[J].中國蔬菜,2005(1):28-29.
[5]陳繼兵,林峰.茄子新品種閩茄3號的選育[J].長江蔬菜,2010(6):17-18.
[6]葉慶成.臺灣農友長茄704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長江蔬菜,2010(19):11-12.
[7]陳繼兵,林峰,林文.茄子新品種閩茄5號的選育[J].中國蔬菜,2012(24):99-100.
[8]施桂青.高山茄子地膜覆蓋栽培技術[J].福建農業(yè)科技,2015(3):30-32.
[9]薛德乾.早茬茄子綿疫病大發(fā)生原因和防治對策[J].當代蔬菜,2006(4):40-41.
[10]張久勇,廖勁萍,羅宏妹.茄子嫁接苗繁育及保護地栽培技術[J].福建農業(yè)科技,2014(7):60-62.
福建省種業(yè)創(chuàng)新與產業(yè)化工程設施蔬菜專項;國家大宗蔬菜產業(yè)技術體系項目
李大忠,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福州,350013
張前榮,雷文華,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2017-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