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波
摘 要: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各行各業(yè)都在不斷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農業(yè)結構也一直在進行調整,為了更好的適應新時代的需要,中國的農業(yè)發(fā)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F(xiàn)如今,中國的小麥產量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因此提高中國小麥的產量勢在必行。在小麥生長過程中,因為生長狀態(tài)和生產時期的不同,造成小麥的生長方式也是不同的,對于小麥的栽培技術有著各自的要求。本文將對如何實現(xiàn)小麥高產栽培技術進行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高產;小麥栽培技術;要點
在小麥的科學栽培過程中,要堅持做到小麥優(yōu)質和高產同步發(fā)展,同時堅持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原則,合理采用現(xiàn)代化農業(yè)生產技術。本文將通過播種前的準備工作、對播種時期的選擇和控制、合理施肥和灌溉、加強病蟲害防治和科學除草等栽培技術做詳細分析和研究。
一、播種前的準備工作
小麥能否高產,先進的栽培技術至關重要,而先天內在質量的利弊也很重要。為確保小麥能夠優(yōu)質、高產,在播種前一定要根據(jù)當?shù)赝寥罈l件和環(huán)境氣候條件選擇最佳品種,所選種子類型應具有高產、顆粒飽滿等特點,而且對干旱、病蟲害有很強的抗性。同時,在施肥方面,播種前應檢查土壤理化性質和確定適宜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案。深耕細作,對于疏松土壤,耕作層加厚、埋肥、殺滅雜草、害蟲等有很好的作用,為小麥更好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有利條件。同時可以提高土壤蓄水能力。保持更多的養(yǎng)分,增強抗旱能力和土壤肥力。深耕時還應結合大量有機肥的加入。
二、適期播種
播種適期是小麥的高產、優(yōu)質的先決條件,能保證小麥的出芽率,促進幼苗的生長,是保證小麥秸稈、麥穗正常生長發(fā)育的關鍵,為小麥幼苗的生長提供良好的時機和條件,因此,合理的播種時期是提高小麥優(yōu)產、高產的有效措施之一。如果播種過早會造成育苗在高溫過程中生長,促使幼苗生長過快,幼苗太高,導致后期生長力不足、抗旱能力弱、冷凍損傷更為嚴重,根腐病、全蝕病等病害發(fā)生幾率增大,同時會大大降低小麥的產量。而播種太晚,溫度過低,冬小麥幼苗生長遲緩,麥苗弱小,造成分蘗成穗率低,導致小麥質量和產量的雙重受影響。冬、半冬品種可以適宜早播,河南中部地區(qū)春小麥播種期在十月十五日左右,十月十一日左右為半冬性品種種植時期。同時對播種量也應合理的控制,精量125~155 kg/hm2,半精量11~13 kg/hm2,早播宜少,晚播可以適當增加播量,每推遲1 d,播量增加3.85 kg。
三、合理施肥和灌溉
肥料是小麥不可或缺的營養(yǎng)物質,小麥在其生長過程中從土壤中吸收一定量的氮、磷、鉀、硫、鎂等多種元素。而小麥生長中需求最多的三個最重要的元素是氮、磷和鉀,這三種元素是小麥生長和產量增長的必需營養(yǎng)物質,是高產的關鍵。在麥苗生長前期和拔節(jié)孕穗期,應施氮肥,因為氮元素能夠促進細胞的分裂和生長,根、莖、葉器官的生長得快且旺盛,分蘗多、穗大麥粒飽滿;磷肥是基礎肥料,磷肥能夠加快植物物質的轉化和運輸。因為磷肥能夠增強植株的吸肥能力和吸水能力從而可以促進小麥開花結籽,根系生長發(fā)達,并且輔助中后期葉面寬肥;基施和拔節(jié)期用鉀肥,鉀元素能夠促進植株對磷、氮元素的代謝,促進秸稈的生長,提高抗病能力和抗倒伏能力。冬季施肥應與灌溉相結合,為避免出現(xiàn)小麥苗倒伏應當合理控制施肥量。
根據(jù)土壤的水分、溫度以及幼苗的生長情況,決定是否進行冬灌溉。日平均溫度約為3攝氏度左右時可以進行冬灌溉,而且不易過早,由于氣溫高會增大蒸發(fā)量,起不到蓄水、增墑的作用,且麥苗不抗凍,過晚冬灌,氣溫低使土地凍結,麥苗受凍或者會造成死苗現(xiàn)象,灌水量一般每畝50-60立方米左右。當?shù)販囟然厣?攝氏度左右時,可以澆春季返青水,可以促進麥苗早返青,提高有效穗數(shù)等。后期的灌漿水,可以促進麥粒形成,為了節(jié)水,一般多采用噴灌,噴灌比地面灌溉省水50%左右,對于滲水性強,保水差的沙土地可節(jié)水70%以上。
四、加強病蟲害防治和科學除草
要充分利用農業(yè)、物理、生物科技措施,提高小麥抗蟲能力,減少蟲源。對于農藥的選擇,應采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小麥不受病蟲害的破壞使小麥產量高、質量優(yōu),同時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由于孕穗期和抽穗期小麥病蟲害更易發(fā)生,應重點防治,在此期間主要害蟲防治對象有:小麥蚊(蛹和成蟲)、白粉病、銹病、蚜蟲、早代小麥赤霉病。最佳防治時期為四月二十三—二十五日,氣溫偏高要提前4天左右,防治藥劑可用2.5%甲基異硫磷顆粒與1.6公斤拌沙土26公斤,下午2點以后撒于麥田,撒后進行澆水,以促使幼蟲出土化蛹,使毒土充分侵入土層。成蟲期防治要使用殺蟲農藥,一般可用50%辛硫磷或10%吡蟲啉或40%氧化樂果或50%多菌靈以防治吸漿蟲成蟲,由于小麥吸漿蟲只在未揚過花的麥穗上產卵,所以用藥時間在小麥抽穗至揚花前,同時也可以治白粉病、銹病、赤霉病、早代蚜蟲,防治日期約在五月中旬這一時期。
冬小麥分蘗和第二年拔節(jié)前初是使用除草劑的最佳時期。這兩個時期用藥防治效果最好且對小麥的健康成長相對不會受到影響,如果偏晚則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除草劑對小麥來說,要把握好對時間、溫度和濕度掌控,使用時應保持平均溫度應在7攝氏度以上,這樣就會達到控制效果。此外,除草劑應在晴天和溫度稍高時施藥,一般在上午11時至3時。為保證防治效果,噴施除草劑時還需要對麥田進行灌溉,或者在雨后進行施藥,土壤墑情在40%-60%時是除草劑藥效發(fā)揮最好的時候。所以要掌控好土壤的濕度。
五、結語
隨著國民經濟飛速的發(fā)展,對小麥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因此我們要實行科學化、合理化、規(guī)范化的小麥栽培技術實現(xiàn)對小麥產量的增加、質量的優(yōu)化。通過從麥種的選擇、播種,合理的施肥和灌溉,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更好的實現(xiàn)高產優(yōu)質的目標,同時做到糧食安全將得到保證。
參考文獻:
[1]張秀芝. 中國農業(yè)信息[J].2016.09:105-106.
[2]劉林峰、陳松.農業(yè)致富之友[J].2016.08: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