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富強
語文教學,經(jīng)歷了“講”與“不講”的糾結(jié)歷程。課程改革之前,基本上整個課堂教學都是由教師滿堂講,講滿堂,講得鋪天蓋地,講得不厭其煩,于是人們逐漸發(fā)現(xiàn),這種填鴨式的講,學生只是在被動地接受,其作用被冷漠,被淡化,不符合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不利于學生真正意義的“學”。到后來,特別是新課改后,一些學校甚至提出不講的學習,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讓學生在展示中成長,整個課堂教學搞得有聲有色,整個課程改革進行得如火如荼。
到現(xiàn)在,還有教師一談到“講”字,內(nèi)心就發(fā)怵,就忌諱,甚至談“講”色變,一旦“講了”就會有灌輸填鴨之嫌。其實,語文教師都心知肚明:教學還真的離不這個“講” 字。那么,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講些什么,又該怎樣去組織“講”,才能更好地讓“講”為學服務呢?
一、講什么
新課標明確指出,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要想讓教師的職責真正由傳授轉(zhuǎn)為引導學生閱讀,指導學生發(fā)現(xiàn)探究,就必須要求教師在關注學生的同時,更足夠地重視自己在這一課堂中作為設計者、引領者和重要參與者的主導作用。
1.學生不懂的內(nèi)容。
課程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形成能力,也就是說,教學就是要讓學生知道、理解和懂得知識與方法。特別是在一堂課的教學中,一些重難點知識,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都很難把握住的關鍵知識點,教師就應該精講細講,力求通過教師教學過程中的詳細講解,突破這些知識重難點。比如,在教學寫人敘事的記敘文單元時,如何抓住人物的特點寫作、怎樣進行細膩寫、如何概括形象的要點等內(nèi)容,就是貫串整個教學過程的必講知識點。
2.考試考查的要點。
“學以致用”一語道破學習的意義,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所形成的能力,只有通過檢測才能反饋,高中語文教學尤其如此。教師既要注意語文學科的人文性,來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同時更要關注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表達能力。對于課程學習,教師在研究課標、把握課程之后的教學中,對于哪些知識點是屬于考試考查的內(nèi)容一定要了然于胸,對于指導學生學習這些考點的方法要心中有數(shù)。在教師的精講精練指導下,學生才能夠針對學習,輕松考試。
3.經(jīng)常出錯的地方。
學生學習過程中,有些易混的知識、易理解偏差的知識和一些綜合性的知識,往往會成為他們構(gòu)建自己知識結(jié)構(gòu)的障礙。甚至于有的知識點今天講今天錯,明天講明天錯?;蛘邔τ谀骋徊糠种R,有些學生能夠輕松掌握,而有些學生一做就錯。這些地方,就需要教師多講解,進行正確的思維引導。
4.有典型意義的內(nèi)容。
常識告訴人們,有典型意義的一些知識點和練習題,常常是一些易被學生混淆的難點。同時,這些內(nèi)容也經(jīng)常受到命題者的青睞,拿來區(qū)分學生思維和能力的高下。例如,近幾年全國卷中出現(xiàn)的補寫句子的語言知識運用題,命題者給出一個語段,空出兩至三個句子進行補寫,補寫后的句子要與語段內(nèi)容貼切,語意連貫,邏輯嚴密,語句通順。在學生第一次練習此類題后,教師就要既抓好總起句、總結(jié)句、過渡句、照應句、仿寫句這五類語句進行講解及訓練,同時做好對語段的層次分析、邏輯轉(zhuǎn)換、思考要點等方面的講解,而且要力求講到位,講細致。
5.課堂中生成的新問題。
上課前,教師的備課雖然在設計上有考慮備學生這個環(huán)節(jié),但在實際的課堂活動中,往往會臨時生成一些問題。因為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認為某些知識點學生易于掌握,某些知識點學生理解起來有難度,但在實際教學進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差異。對此,教師應立即就學生臨時生成的教學問題作細致深入的講解,對教學進度做相應的調(diào)整,而不是為趕教學進度而漠視課堂即興生成的問題。
二、怎么講
1.精講與泛講結(jié)合。
此處的精講是指一堂課的教學重難點,此處的泛講是指穿插過度的內(nèi)容。時下一些學者提倡語文教學要“一課一得”,那么,圍繞本堂課學生學習具備的“一得”方面,教師要講得細、講得慢,還要講得透、講得精彩。通過教師細致深入、循序漸進的講解,給學生學習知識掃清障礙。
2.學生講和教師講結(jié)合。
一堂課,如果全是教師在包辦,這必然會落入“填鴨式教育”的窠臼。對于那些學生能夠從書上進行初步學習就能解決、略作思考就能發(fā)現(xiàn)并通過小組活動能夠解決掉的問題,教師就不必講解,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這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3.學法和歸納結(jié)合。
學習是教法和學法共同作用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對學生的學法進行科學的指導,讓學生掌握學習該課知識的一些科學的基本方法,使學生的學習活動真正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