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正坤
魯迅先生的文章一直是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但同時也是難點。對于剛剛升入初中的學生來說,《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無疑是難度很大的一篇散文,要想教好這篇文章,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在對教材和各類教輔用書深入地鉆研之后,我信心百倍,打算通過自己深入淺出的講解,使學生對先生的文章有初步的了解和感性的認識。
走進課堂時,我忽然想到先生的文章多有文言。這對于初一的學生自然構成了閱讀障礙,于是決定將這節(jié)課的時間用作預讀課,讓學生將不懂的地方提出來由我來當堂解答。由于給了學生絕對的自由和向教師發(fā)難的機會,大家爭先恐后紛紛提問,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問題也五花八門。從最基本的語言文字到結構形式到文章主旨的探討,涉及到文章的各個方面,而且呈逐漸深入的態(tài)勢。但他們的問題仍然沒有超出我事先準備的范圍,所以我對答如流,一方面也為自己這個臨時的起意高興不已,以為無意中找到了一條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妙法。眼看著自己事先確立的重難點就在這樣一種輕松的形式下得到了突破,內(nèi)心的滿足感是溢于言表的。這時候,一個女生突然怯怯地問了這樣一個令我根本意想不到的問題:“為什么在拜師儀式上沒有孔子牌位?”
一時間,我愣在了當場。由于這個問題我在準備活動時根本沒有考慮到,真是“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怎么辦?我的腦子飛快地轉著。學課文中的那位先生來個怒氣沖沖的避而不答?不行!這樣勢必傷害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和影響他們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養(yǎng)成;顧左右而言他?也不行!這是一個教師沒有責任心的體現(xiàn)。一瞬間,我的思緒紛至沓來,但我不能沉默,60多雙眼睛盯著我,我必須給他們一個滿意的答復!忽然想到韓愈說過“師不必賢于弟子”,想到自己經(jīng)常跟學生說的“先做人再作文”的道理,想到新理念中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我的心一下沉靜下來。既然不能給學生一個正確的答案,就應該給學生一個正確的態(tài)度!所以,我看著全班學生的眼睛,很堅定地說出了一個教師在面對學生的提問時很難說出口的幾個字:“對不起,老師不知道!”
全班靜默了,雖然靦腆的學生還沒有習慣于用熱烈的掌聲來表示對老師的勇氣的喝彩,但我看到了他們眼中那種久違了的東西。我知道,這一刻,我贏得了他們由衷的尊敬,這比任何擲地有聲的大道理都來得響亮,比所有夸夸其談的照本宣科都來得有效,因為,這是一種基于平等的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這件事對我的觸動很大,讓我深刻地反省了自己在過去的教學中所犯的種種過錯。其實,學生很單純,他們對這些為人師的人并沒有太多的要求,而教師卻在寬于待己的時候對他們提出了過多嚴于律人的條條框框,在心安理得地享受著他們尊敬的同時肆意地踐踏著他們的尊嚴,這是不是可以稱之為一種犯罪呢?
愿我和我的同行們常能捫心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