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關鍵詞】 小學班主任;學生;和諧關系;內(nèi)涵;問題;構建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9—0035—01
一、小學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的內(nèi)涵
所謂和諧就是不同事物之間不同方面的積極配合與協(xié)調(diào)。和諧的小學班主任與學生關系,即師生雙方之間形成一種自然、默契的互相尊重和互相學習的關系,它包含以下內(nèi)容:互相尊重、尊重不同意見表達的新型師生理念。班主任與小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存在高低之分。班主任雖然比學生多一些知識儲備和閱歷,但是在某些方面教師也有在學生身上值得學習的東西。同時,班主任應該尊重學生思想的表達,在管理上引導學生參與進來,建言獻策,妥善處理好班主任與學生在教學生活上的分歧和矛盾。小學班主任應該對于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理解和認識,了解學生群體的心理變化和個性差異,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與學生之間互幫互助,在交流中增加彼此的認識,充分發(fā)揮二者的優(yōu)勢,在一起的學習中獲得進步,提升精神境界。
二、目前我國小學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中暴露出的問題
1. 落后的教育理念。現(xiàn)在,由于受長期傳統(tǒng)思想的約束,以成績?yōu)楹饬砍叨鹊挠^念仍然是大多數(shù)教師的思想標桿。扭曲的評價標準長期存在,以偏概全的意見一直存在,甚至以成績論英雄,將成績好就作為一個學生全面優(yōu)秀的標簽。單純地關注于成績,會造成學生心理的扭曲,也會使得學生對班主任產(chǎn)生厭惡感,長期如此,會導致學生逐漸疏遠班主任,師生關系日漸緊張,管理也變得更加困難。
2. 陳舊的管理模式。在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充當著管理者的角色,在學生心理處于高等級地位,和學生是不對等的,這樣的模式造成師生關系之間缺少和諧的氣氛。長此以往,學生不敢對教師的行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導致學生的積極性被削弱;另一方面,在管理制度中,班主任被賦予了過多的權限,并沒有給予學生自我管理的空間。學生被動地依賴于管理,自我管理和創(chuàng)新能力并沒有得到顯著提高。
3. 班主任管理缺乏耐心和細心。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好奇心強,但自我約束能力比較弱,所以經(jīng)常犯錯誤是很正常的事情。有的時候?qū)τ谕瑯拥腻e誤再犯也是正?,F(xiàn)象,但是有些小學班主任總是容易受情緒影響,對學生采取嚴厲批評,甚至以責罵或者體罰等措施來教育,這樣的行為對于學生的內(nèi)心傷害很大,會導致師生關系僵化,不利于和諧關系的養(yǎng)成。
三、小學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策略
1. 樹立新時期的師生觀念。大多數(shù)班主任長期與學生交流過程中的關系不對等,導致師生心理距離的疏遠,不但不利于教學過程的開展,也對學生的健康成長造成了負面影響。因此,作為一名班主任,在新的歷史時期,要樹立平等的師生觀念,擺正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位置;在進行班級管理時,要把握好尺度,不能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看待問題。同時,應鼓勵學生發(fā)揮自主性和積極性,構想一些創(chuàng)新的管理機制,讓學生參與到管理過程中來,成為班級管理活動的主體。
2. 培養(yǎng)良好習慣,樹立榜樣。班主任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持師生之間良好關系的重要前提。小學階段學生的成長還是會參考老師和家長的行為學習,進行模仿,如果班主任擁有良好的行為處事習慣,將會對學生起到正面督促作用。教育學生時,言傳不如身教,所以好的行為習慣必須養(yǎng)成。外表方面要穿衣得體,干凈整潔;從內(nèi)在修養(yǎng)來看,班主任應該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yǎng)。此外,還要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緒,消除負面情緒的影響,擴大正能量作用。
3. 關注學生,了解學生所思所想。要想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充分了解學生。想要了解學生,就必須積極主動地去獲取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包括學生的學習、生活方方面面的情況。掌握學生的信息越多,就越能促進雙方之間的進一步溝通。只有充分地了解對象的特征之后,才能真正做到照顧每一個學生,對癥下藥,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
4. 學會溝通技巧。要想順利同學生進行友好的互動和交流,就應該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而不能總是從主觀角度出發(fā)。充滿關懷與鼓勵的言語是推進學生和教師良好關系的潤滑劑。所以,班主任要重視并學會與學生溝通,充分發(fā)揮溝通對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作用。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