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朝鋒
摘 要:將音樂感、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等美學知識合理運用到化學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樂于學習、善于記憶化學知識。發(fā)揮網(wǎng)絡歌曲的作用、編制順口溜記憶知識、教學中巧用對仗韻語是很好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音樂;節(jié)奏;韻律;化學教學
哈佛大學認知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早在1983年就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他認為每個人都擁有八種主要智能:語言智能、邏輯—數(shù)理智能、空間智能、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我認知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本人自1981年從事初中化學教學以來,始終感覺到“學生學得累,教師教得苦”,為此在不斷探索“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快樂”的途徑。近年來在初中化學教學與學生多元智能開發(fā)方面做了一些實踐性研究,堅持以課堂為切入點,將音樂感、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等美學知識合理運用到化學教學中,引導學生樂于學習、善于記憶化學知識。多年有益的嘗試,既發(fā)展了學生的多元智能,又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回頭想想,值得總結交流。
一、發(fā)揮網(wǎng)絡歌曲的作用
在化學第一節(jié)課“緒言 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的教學中,播放北大原校長周其鳳的歌曲《化學是你,化學是我》。歌中抒情悠揚地唱到“化學究竟是什么?”“化學究竟為什么?”,提出了化學研究的對象和學習的目的。跳躍歡快的歌詞“父母生下你我是化學過程的結果,你我的消化系統(tǒng)是化學過程的場所”“記憶和思維活動要借化學過程來描??;即便你我的喜怒哀樂也是化學神出鬼沒!”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知識與人體的密切關系,學生的求知欲被激發(fā)。激越寬廣的尾聲“為人類的航船奮力揚波”進一步激發(fā)出學生學好化學的熱情。歌詞很美,輕快的韻律配上震撼的交響樂更美,給學生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人教社九年級化學第四單元課題1“愛護水資源”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從生動的畫面中感受水污染的嚴重性,播放網(wǎng)絡視頻歌曲《放心水》,學生在看這段視頻時沒有了《化學是你,化學是我》的喜悅,而是喚醒了他們的思考,培養(yǎng)了他們的責任感。在化學新授知識與復習的銜接教學課上播放視頻音樂《化學版青花瓷》,歌中吟唱的“無色酚酞面對堿羞澀臉緋紅,紫色石蕊遇到堿青藍慢淡出,酸堿和鹽融入水離子解離開……”等內容,正是學生需要熟記的化學知識。采用歌曲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學生在一種幽默、輕松的音樂環(huán)境中學習,可以更加愉快、更加牢固地記住原本生硬枯燥的化學知識。
二、編制順口溜記憶知識
網(wǎng)上可以查到很多記憶化學知識的順口溜,值得借鑒,在化學教學中可以思考補充或自編更適合自己教學的順口溜。如:對元素符號的記憶是學生感到難記而又不得不熟記的知識,對人教社九年級上冊教材表3-4要求記憶的27種元素符號,我編制的順口溜是:氦碳氮氧氟氖氫,鈉鎂鋁硅硫氯磷,氬鉀鈣錳鐵銅鋅,銀鋇鉑汞鉛碘金。其中增加的鉛元素是第十二單元要了解的對人體有害的元素。先逐句記住元素名稱,然后對照名稱記憶元素符號,再反過來對照元素符號說出元素名稱。又如:對下冊教材114頁“部分酸堿鹽溶解性表”中69種化合物的水溶性記憶方法是:按易溶、微溶、難溶分類編制為——鉀鈉銨鹽硝酸鹽,都能溶在水中間;硫酸鈣、銀,碳酸鎂,水溶性表標一“微”;氯化銀、硫酸鋇,兩類僅此不溶水。微溶堿是熟石灰,易溶銨鉀鈉和鋇。讓學生在朗朗上口和富有節(jié)律的語言環(huán)境中樂意記住一些難記的化學知識。為了活躍氣氛,還可在上課前齊聲背誦振奮精神,在課中擊掌齊誦調節(jié)氣氛。
三、教學中巧用對仗韻語
化學知識年年相同,教學對象屆屆有別。根據(jù)學生的變化特點,創(chuàng)新“死知識”的“活教法”是一種極為有益的探索,使“死的知識”鮮活起來正是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的快樂之所在。結合不同教學內容可總結對仗性韻語,或總結方法、或強化要求、或點明技巧等。如方法類:聯(lián)系生活學化學,學好化學好生活;性質用途聯(lián)系學,關聯(lián)思考好效果;仔細審題抓題眼,順藤摸瓜作判斷。又如要求類:重在落實追求早,活于辨析力求高;微觀要與“三子”聯(lián)(分子、原子、離子),宏觀當從現(xiàn)象看。再如技巧類:賦值點代面,析圖抓“三點”(起點、折點、終點)。還有心理類:遇著困難時,鼓勵孩子們——迎著困難上,光明在前方;取得成績時,提醒孩子們——別戀過去好,未來要更高……這些對仗性語言既可以在課后總結強化記憶,也可以在課上給學生板演劃出界線。
當我們做一些既能讓“學生學得輕松”、又能讓“教師教得快樂”的有益嘗試而獲得成功時,心里總是美滋滋的,洋溢著為學生“減輕負擔”的快樂感。孩子們在繁重的學業(yè)負擔中,能感受到音樂的圓潤與韻律的美感,既可陶冶情操,又能把干癟的知識學牢,常常露出喜悅的笑容。知識是“死的”,教師是“活的”,運用靈活多樣的方法使教學“活起來”是做一名智慧型教師的永恒追求。
參考文獻:
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