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純好
摘 要:英語作為一 門學科,對于初中生來說及其重要。然而由于其作為一門外語的特殊性,英語學困生群體較為龐大。特別是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著力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能力是我們當地學校及一線教研工作者的共同愿望。并對學困生的成因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并制定了轉化的策略。
關鍵詞: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轉化;策略與研究
一、現狀
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基礎差,人數眾,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要轉化他們特別困難,這是初中英語教師的共識。這種現狀一直以來困擾著教育界,嚴重地影響著教學質量的提高。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的轉化是一個擺在我們面前、急需解決的難題。
二、學困生的特征
1.農村小學畢業(yè)。這些學生來自農村,他們就讀農村小學。
2.底子薄。他們沒有什么英語基礎,甚至連二十六個字母都認讀不完整。
3.對學習英語沒興趣或沒信心。他們不喜歡英語,甚至討厭英語課。
4.占比高。這些學困生并不是個別,而是相對人數較多,所占比例高,甚至在班上占多數。
5.英語成績差。這些學困生無論是大考還是小考,都考不好,多是60分以下。有些學困生分數甚至是個位數,更糟糕的是,這可憐的幾分還是靠胡亂猜選擇題而得來的,其實他們什么也不懂。
三、形成原因
學困生的形成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
學困生底子薄的客觀原因是英語學習條件差、沒有好的學習環(huán)境。農村小學教學條件有限——設施差,再加上很多學校對英語教學不重視,教授英語時間短甚至不開設英語課。
很多農村小學英語老師力量薄弱,甚至沒有專業(yè)的英語老師,教授英語的老師是其他專業(yè)的老師。更甚者,有些小學讓體育或藝術等非文化專長的老師來教授英語。
有限的條件和有限的時間,造成了有限的教學質量。因此學困生上初中前要么沒有學過英語,要么學習英語時間極短。
這樣的學習氛圍,導致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差、方法不當、態(tài)度不端正,更別提興趣了。這些學困生把不好的學習態(tài)度帶上初中,延續(xù)著他們的不感興趣。結果,他們的英語水平很難提高,成為了差生是必然。
四、轉化的必要
學困生英語成績差,不僅會拉低他的總分,還影響了班級平均分。隨著學習的深入,英語單詞量的增加,學習難度的加大,他們對學好英語越來越沒有信心,甚至會自暴自棄。長期以往,這部分學生還可能會影響到其他學生對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甚至會影響到其他學科的學習。為提高英語整體成績,有必要對學困生進行挽救。
五、轉化方案
1.及時發(fā)現學困生。通過上課時的提問和測試,及時發(fā)現學習英語方面有困難的學生,越早發(fā)現越好。這項工作最好在初中第一學期入學后第一周就展開,發(fā)現早糾正早,就比較容易轉化學困生。晚了,有可能造成學困生僅存的一絲信心喪失殆盡,使日后的轉化增加難度。
2.發(fā)現學困生后,應.首先轉化思想,對學困生進行洗腦,讓學困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意識到英語的重要性:
第一、英語的應用非常廣泛,已經滲透我們的日常生活。如果我們沒有英語知識,就會遇到很多困難甚至非常尷尬。比如我們常聽到“你已經out了”。如果不知道out是什么意思,就會一頭霧水,甚至被人笑話。如果我們知道“out”是滾蛋、出局、落后之意,那就好辦了。又比如玩游戲,里面的英文更多,如游戲結束“game over” ,如果不知道已經玩完,你就傻乎乎地等。
第二、英語成績在考試中的分量。英語成績占總分的六分之一,如果英語學習不好,成績比別的同學差二三十分甚至更多。那么,你的排名就大大落后,中高考被錄取的機會就被大為減少,甚至因此名落孫山。
3.對學困生進行針對性地補教,補習基礎知識。這樣的補教分為校內和校外輔導。校內輔導即老師多花些時間和精力對學困生進行個別或集體輔導。農村初中生來自農村,父母文化水平低,想通過家庭教育提高他們的水平幾乎是不可能。
而請校外輔導,很多學生的家庭并不具備這樣的經濟實力。校外輔導就是借助外力,鼓勵有條件的學困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參加校外的輔導班,以達到提高英語學習水平的目的。校外輔導應選起點較低的輔導班,不要參加那些新概念英語或劍橋英語之類的輔導班。因為這樣的輔導班起點高,要求高,學困生不但學不到東西,反而打擊他們的信心。
輔導班最好是一對一或者人數較少的輔導,這樣學困生可以比較有針對性地補習,學習效果更佳。
寓教于樂?,F在的學生個性比較強,愛表現自己,對展現自己的價值有著強烈的欲望。老師可以因勢利導,滿足他們的愿望。
如演繹課文,即重現課文中的情景,讓學生扮演課文中的各個角色。學生為了熟悉故事、人物、對話,就會自覺地對課文進行多次閱讀。通過演繹課文,學生不僅熟悉了其中的語法和句型,還加深了文中單詞的記憶。
舉行英語競賽或進行英語游戲等,個人或分組PK。如甲乙兩個學生,分別說出以a開頭的單詞,接不上者落敗。
通過寓教于樂,讓學生參與其中, 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
4.劃分小組,組內互助,組外競爭。英語學習好的學生幫帶學困生,把學困生融入集體,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這樣既可以減輕老師的負擔,也增強同學間的團結互助,更讓學困生的英語學習從中得到提高。
5.鼓勵為主,多些表揚,樹立學困生的學習信心。如:平時課堂提問,一些顯而易見比較容易的問題,給學困生回答。再如,周考月考設立進步獎,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找回自信。
6.引導學困生在生活中自覺學習: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只有擁有自學能力的人才會不斷地進步。教授學困生一些學習英語的技巧,讓他們按這樣的學習方法去學習,要求學困生多讀多寫多聽:早聽讀、晚背抄。
六、目標
爭取在第二學期把學困生轉化為對學習英語感興趣的學生,不拖后腿,并最終跟上隊伍,使全班英語成績得到較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