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聽說讀寫”是教師用來引導學生正確學習語文的四個基礎方法?!奥牎迸c“讀”是信息的輸入手段,也就是學生從外界所吸收到的信息;“說”和“寫”是信息的輸出手段也就是學生對于外界的事物感知所發(fā)生的一種回應。“聽說讀寫”它們是學生學習語文能力的四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們既是老師在語文教學中精心培養(yǎng)學生所具有的四種能力,又是老師培養(yǎng)這四種能力經常采用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在我認為語文學習中“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對社交能力的提升有直接的幫助,應該對這幾項進行特別訓練。本篇文章分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分析、舉例說明:
一、聽
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從出生那一刻呱呱墜地起始,聽到的第一句話、學會的第一句話、以及接觸到最多的就是語文。聽見父母親昵的稱呼、聽見眾多長輩親切的問候、聽見老師孜孜不倦的教誨。這一切都是“聽”。當我們進入校園接觸語文課以后,才算正真的、系統(tǒng)的學習語文。學習一篇新文章的時候老師會播放磁帶。學生一邊聽著磁帶里的內容,一邊對照著書本上的文字學習,這是一個聽的過程。第二天為了復習鞏固、監(jiān)督檢查學生前一天的學習情況,老師會進行“漢語聽寫測試”。就是老師用標準普通話念詞語或句子,我們把聽到的內容寫出來。這也是教學當中“聽”的一部分。
二、說
是需要在課堂上培養(yǎng)和鍛煉孩子積極說話、踴躍發(fā)言的張口能力。比如當一篇課文學習到了尾聲,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自己的感悟或者見解寫在書上相對應的地方后,然后踴躍發(fā)言,自己對文章的看法、對這段話的看法、對這個問題是否有不同的見解、這段話或者這個句子是否寫的好、以及為什么寫的好。將自己的體會先進行一次梳理,“我準備表達什么,怎么樣表達,首先說什么、其次說什么、然后說什么、最后說什么”。這樣一來,學生說話不僅有條不紊,而且還提高了交流的成效。長期的訓練,有效地幫助學生養(yǎng)成有順序地表達的良好習慣。一千個人的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積極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未來的演說家就掌握在老師的手中。
三、讀
朗讀,常言道讀書、讀書,書是讀出來的,簡而言之就是大聲的讀書。朗讀是語文教學當中我們使用到的、最經常的,最重要的閱讀訓練方法。比如學習一篇新課文的時候,老師可以陪同學生一起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蛘甙岩黄淖址殖蓭讉€自然段,邀請每位同學朗讀一個自然段。一方面可以在朗讀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語言或者文字錯誤及時給以糾正,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勇敢張口說話的能力。語文教師要加強對朗讀的指導,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不斷強化朗讀訓練,只有提高了朗讀的質量,才能使學生的語文水平不斷提高。
四、寫
語文中的寫作練習也是必不可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在每次語文課下課以后,老師都會布置隨堂練習或者家庭作業(yè)。主要是針對這篇課文的生字、難字、單詞、成語進行抄寫,以達到積累的作用以及鞏固的目的。當學生的詞匯量到達一定的數(shù)量、語言語法有了一定的基礎、文化底蘊有了一定的積累。那么寫作文就會手到擒來。怎樣提高和鍛煉小學生的寫作水平?在小學1、2年級的時候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每天寫日記,或者每周寫一篇周記,大概一篇200-300字左右。一方面可以積累和鍛煉孩子的寫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從批閱的過程中糾正學生的錯別字、病句以及語法。在3、4、5年級的時候,老師可以不定期的在班級組織寫作比賽,一篇500-600字左右。給一個固定的題目,以及主題所帶來的延伸意義。先審題、然后列大綱、最后根據(jù)大綱去擴寫、去豐富作文內容。我建議內容以總分總的形式:主題是什么、為什么原因、怎么樣去表達;用三個W來表示,“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老師對文章加以批閱,把優(yōu)美的成語和句子標準出來、把錯別字圈出來、把病句修改正確。把寫得好的作文在課堂上與大家進行分享,把需要修改的地方一對一單獨進行解答。
語文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語文教學中的聽、說、讀、寫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對小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yǎng),既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拓寬學生知識視野,提高學生思想能力和表達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小學語文教學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培育了我國中、小學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正確認知,養(yǎng)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具有重要歷史意義。
李務蒙,山東郯城縣第一實驗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