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2017-06-19 陳金偉 醫(yī)食參考
晚睡強迫癥重在心理治療,因晚睡強迫癥主要是由心理社會方面的因素引起,故心理調整乃至治療對晚睡強迫癥十分重要。
醫(yī)學心理學的理論認為,行為療法是治療晚睡強迫癥的首選,它可幫助患者認識到自己對責任的過高要求,糾正患者對危險的過高評估,消除誘發(fā)焦慮、強迫晚睡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負性情緒。
行為治療又稱矯正或學習療法,它是根據(jù)行為學習及條件反射理論,消除和糾正異常并建立一種新的條件反射和行為的治療方法。
行為治療的一般過程包括確定問題行為的原因、確定矯治目標、制定治療方案和患者自身投入。類型有應答性行為療法、操作性行為療法、替代學習療法和自我調控技術。具體治療方法如下:
系統(tǒng)脫敏法
用在晚睡強迫癥治療為:可在患者晚睡(一般為晚上11點以后)工作、學習或家務勞動時,由患者本人(或由他人配合)給予熄燈、拔掉網線、收繳學習資料、剝奪家務勞動工具、單房間強制性斷電或患者自我擰痛皮膚肌肉(須用力,可由他人配合)等不良刺激。
進行多次刺激后,患者對過晚工作、學習或家務勞動產生厭惡、恐懼情緒,且泛化為對導致晚睡的工作、學習和家務勞動環(huán)境產生厭惡、恐懼,不愿過晚從事上述事務,形成實驗性神經癥。
一段時間(約1周)后,患者重新回到晚上工作、學習或家務勞動環(huán)境,11點前不給予上述刺激,最后可恢復到在晚間工作、學習或家務勞動不超過11點而上床睡覺。
沖擊法
又稱“灌滿法”,是治療開始就使患者處于他所懷疑、懼怕、不安的環(huán)境中,如果并沒有真正令他擔心的事情發(fā)生,懷疑、懼怕、不安便會減輕而漸漸消失。
如:在晚上完成工作、學習或家務勞動后,命令自己排除晚睡強迫癥觀念和晚睡強迫癥行為,自我評價“工作做得很好”“作業(yè)答題正確”“家務井井有條”,等到次日(或過一段時間以后)看看“可怕”的事情有沒有發(fā)生(這種患者做事要求完美,所以大多數(shù)時候不會有“可怕”的事發(fā)生)。當自我評價兌現(xiàn)后,他們的晚睡強迫癥便會自然消失。
標記獎勵法
是采取獎勵的方法增強所期望的行為,并用不強化(不注意、不鼓勵)的方法使已經建立的不良行為逐漸消失的一種方法。本法需由家人密切配合。
目標明確——以晚睡強迫癥每停止一晚作為獲獎標準。
獎勵標記——根據(jù)晚睡強迫癥患者的喜好給予口頭表揚、物質鼓勵、真正錢幣等以激起其獲得獎勵的興趣。
堅持兌現(xiàn)——所應允的獎勵標記兌現(xiàn)一定要堅持實現(xiàn),也不能因個別偶然情況而隨意變動,以此來促進堅定的行為趨向。
放松法
又名“松弛訓練”,是按一定的練習程序,學習有意識地控制或調節(jié)自身的心理活動,以達到降低機體喚醒水平,調整那些因緊張刺激而紊亂了的功能。
漸進性放松——又稱“肌肉松弛法”是通過肌肉反復的緊-松循環(huán)練習,促使肌肉放松和大腦皮層喚醒水平下降的一種放松方法。
取舒適的坐位或臥位,循著軀體從上到下的順序,漸次對各部位的肌肉先收縮5~10秒,同時深吸氣和體驗緊張的感覺;再迅速地完全松弛30~40秒,同時深呼氣和體驗松弛的感覺。
如此反復進行,也可只進行某一部位或是全身肌肉一致的緊松練習。練習時間從幾分鐘到20分鐘,可根據(jù)訓練肌群范圍靈活運用。本療法無禁忌癥,老少皆宜,已廣為應用。
自主訓練——又稱“自律、自生、自發(fā)訓練”本法有6種標準程式,即沉重感(伴隨肌肉放松);溫暖感(伴隨血管擴張);緩慢的呼吸;心臟慢而有規(guī)律的跳動;腹部溫暖感;額部清涼舒適感。
訓練時在心理醫(yī)生指導語的暗示下,患者緩慢地呼吸,從頭到足的逐個部位體驗沉重、溫暖的感覺,即可達到全身放松的目的。
也可根據(jù)病情選做某一部位或某一程式,如對伴有高血壓的晚睡強迫癥者加做前額清涼感訓練;對伴有胃腸不適的晚睡強迫癥者加做腹部溫暖感訓練(潰瘍病活動期除外);對伴有心動過速的晚睡強迫癥者加做心臟訓練,在治療晚睡強迫癥的同時可提高冠心病的治愈率,鞏固療效。
晚睡強迫癥癥狀嚴重時,也可酌情配合藥物治療(如在醫(y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口服氯米帕明、舍曲林、文拉法新、丁螺環(huán)酮或安定等藥物;對于難治性晚睡強迫癥者還可配合心境穩(wěn)定劑如碳酸鋰等),必要時請精神外科給予手術治療(如采取扣帶回前部切斷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