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迫使”語文教學方式和教育方法的變革。一是在語文教學時要改變傳統(tǒng)填鴨式的教育方法,教師身份由“掌管者”變?yōu)椤耙龑д摺?;二是按照素質教育教學要求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考試分數(shù)只作為學生日常學習的小結;三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式、方法,做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這樣才可以說是按照新課標要求,以學生為本,依據(jù)教材內容進行的素質教育教學,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進行交流、合作、自主探究學習,他們的學習才會主動,才會成為教學課堂的主人,才會由被動接受轉換為積極主動的學習。這也是教師需要看到、需要構建的高效趣味的語文課堂教學。
一、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法
受傳統(tǒng)教學和中考的影響,致使出現(xiàn)以下問題:一是有些教師由于教學理念還跟不上素質教育教學的要求,再加上對新課標的學習不深不透,所以在教學時依然按照習慣進行填鴨式教學,直讓學生聽,唯恐漏掉知識點,課堂呆板、沉悶;二是教師加重學生負擔,用題海戰(zhàn)術提升學生分數(shù),讓新時期的中學生苦不堪言,疲于應對。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學生學不好,教師教的很累,為此教師必須改進教學方式,按照新課標要求以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生的學識水平為基礎,從改進學生學習方法為突破口,精講細教,培養(yǎng)學生自覺學習的能力,活躍課堂、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還給學生課堂,以學生的“學”來促進教師的“教”,以教師的“教”來指導學生的“學”。讓教師身份由“掌管者”轉換為“引導者”。
二、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興趣
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和學識水平,再加上他們都能夠融入信息化,都有求新求變求異的強烈欲望。為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唯學生分數(shù)是見證學生好孬的標準,因為分數(shù)只是學生一個階段學習的小結,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識水平為出發(fā)點,教學內容和結構要進行精心的設計,學生能夠了解和懂了的知識可以略過不講,而對學生不懂且是以后學習的基礎性的東西要精講,并且追求教學形式的多樣化發(fā)展,讓課堂教學充滿趣味,以達到學生求異心理的學習要求,讓學生更加形象快速的接收課堂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效率。
三、教會學生學習方法
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基本學習方法教會學生怎樣才能夠更好地學到知識,這就需要教師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因為只要學習方法得當教師就會教的輕松,學生學得舒心,才能夠出現(xiàn)課堂教學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教會學生課前預習。預習對于學生學好語文是很關鍵的。因為預習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并在聽課時有側重點。所以說學生通過預習可以帶著問題聽教師的講解,這樣做不但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而且讓學生記憶優(yōu)于常態(tài),比日常地被動聽課效果要好很多,這是趣味有效課堂的基礎。其次,教會學生閱讀。初中語文的學習重在閱讀。因為只有閱讀才能夠理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但閱讀也不是泛泛的讀,也有技巧和方法,所以教師要教會學生閱讀:教會學生理清文章結構,這包括段落的分析、段落大意的概括,然后才是文章中心思想的總結。因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理解整篇文章的含義和寓意,并且懂得學習文章后應該有怎樣的所得?!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從教師那里學到閱讀的方法,并使之成為提高學習效率的敲門磚,最終全面提高閱讀能力。三是教會學生寫作。初中語文的學習就是教會學生把要說的話寫出來。為此教師在教學生寫作時要求學生多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然后把在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得要說的出來,這些說出來的話就是寫作,這樣就有效地提高了習作課堂教學效率。四是教會學生解題的方法。初中語文新課標在要求學會做題的同時要學會解題方法和策略,以此挖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而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的能力。為此教師在語文教學時要依據(jù)學生的學識水平進行解題方法的講解和糾偏,同時要滲透解題的策略,進而讓學生在不自覺中吸收總結解題的規(guī)律和方法;引導學生糾解題目的方法進行師生間的互動交流,最后由教師或者學生自己進行總結,久而久之,這種方法就會成為他們做題的習慣,教師也就成功地達到了傳授方法的目的,能夠使學生學習起來事半功倍。
新時期的初中語文教學要求教師按照新課標要求,以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識水平,依據(jù)教材內容,采取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構建初中語文趣味高效的課堂,最終讓學生在輕松與樂趣的課堂教學中掌握語文知識。
孫慶曉,山東臨沂第二十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