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高中語文教學方式同樣在邁著大步向前,并且在探索語文教學道路時產(chǎn)生了許多開放性的新型教學模式。高中語文對于學生的要求相對于初中和小學而言不僅體現(xiàn)在識字、閱讀、作文這些方面,更多的是讓語文融入了優(yōu)美的藝術,讓學生能夠深入語文學習,從語文中體會文字帶來的強大力量。現(xiàn)針對高中語文有效課堂的導入藝術,展開如下討論。
一、引經(jīng)據(jù)典,增長學生見識
高中語文課本有一些名家著作,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郁達夫的《故都的秋》,更有《滕王閣序》《離騷》《師說》,等等。這些都是家喻戶曉的作品,所以,我們可以從教材出發(fā),讓學生不拘泥于課本上已有的知識,能夠通過教師的引導,了解更多名家的優(yōu)秀作品,并且在遇到相同作家的作品時,根據(jù)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和其寫作風格來具體分析,從藝術的角度來理解詩人,讓每個學生能夠從詩人的文字中感受到復雜的藝術情感。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常常出現(xiàn)在初中和高中課本中,在向學生介紹《荷塘月色》這篇文章時,我們可以擴充一些知識。比如這篇文章寫于1927年7月,當時的社會形勢和政治制度都在發(fā)生劇烈的分裂和變化,面對這嚴酷現(xiàn)實的錘擊拍打,孤獨彷徨充滿苦惱的靈魂卻在靜謐的荷塘月下抒發(fā)了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對于自由的追求。我們可以讓學生了解朱自清所處的時代,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他無法釋放的壓抑情緒,還可以推薦書籍或是讓學生查閱互聯(lián)網(wǎng)資料,增加學生對于現(xiàn)代史的見識,充分擴展學生知識面。
二、開拓思維,陶冶學生情操
藝術是抽象的,讓高中語文課堂中融入藝術需要教師充當轉化劑。這樣學生通過教師的積極引導進行藝術的學習,并且能夠通過藝術陶冶情操。課本中有種類繁多的文章,我們可以通過每種文章的學習了解到不同的文化知識。比如《我有一個夢想》正是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講文稿,他為黑人解放事業(yè)做出了巨大貢獻;《寡人之于國也》為古代政治制度改革做出過巨大貢獻……這些文章內容都對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培養(yǎng)有積極作用,讓學生能夠從中學到自由、意志、制度等方面的知識。
“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而現(xiàn)在,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那頭,大陸在那頭。”耳熟能詳?shù)脑娋涑鲎杂喙庵械摹多l(xiāng)愁》,詩篇打動了無數(shù)人,相隔兩岸的人們都能夠感受到深深的民族之情和使命感。正是這些課文,能夠感染學生。學生了解到余光中先生30年風雨漂泊的歲月,對于母親、對于祖國的綿綿的不斷思念。正是這些簡單樸素但卻充滿情感與藝術性的文字,刻下了詩人彷徨漂泊的時光,傳遞給學生深深的情思。這樣的學習方式能夠充分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能從文字中感受藝術的力量,感受文字的重量。
三、學起于思,重視思維模式
語文課文中包含大量的經(jīng)典文言文和名家名篇,其中不乏一些寓意深刻、寫作背景復雜的課文,所以我們可以結合高中生求知欲望強和思維廣泛、愛探索課文背后故事這一實際情況,以“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這一教學原則為核心,引領學生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深度理解課文,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跡,并且結合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做到“溫故而知新”。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有趣、富有探索性與藝術性的思考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索,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欲望,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
比如在學習蘇軾的《赤壁賦》時,教師可先讓學生自己學習課文內容,思考作者寫這篇文章時的心境,他為什么會寫深夜泛舟赤壁?為什么以豁達聞名的東坡居士會在如此美景下發(fā)出“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的慨嘆?為什么著重描寫了“月”“山”“水”這些悲情的景物?這些問題不光需要學生通讀課文理解大意,更需要學生探究這篇散文的寫作背景。這樣可以引起學生對文章的關注,使學生明白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教師在課堂上引用關于蘇軾的課外材料,順勢解說課文中作者的心靈由矛盾、悲傷轉而獲得超越、升華的復雜過程。這樣不光讓學生完全理解了課文內容及其背后的故事,也培養(yǎng)了學生善于探究的思維方式。
總之,教師的任務便是在明確主體的前提下科學合理并及時地設計、調整、組織學習任務,充分發(fā)揮任務在助推生成、全面把握、領悟內涵方面的作用,追求課堂智慧的碰撞和交流,圍繞“學為中心”理念,保障學生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及時分析學情,讓有效的導入真正擔當起溝通“最近發(fā)展區(qū)”和“學為中心”理念的橋梁,不斷促進有意義的思維火花的碰撞,讓主動而有質量的參與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不懈追求。導課有法,但無定法,我們有著各種各樣的方式正確引導學生從語文學習踏入藝術的殿堂。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分析課堂結構,并且在備課時認真準備課堂模式,會使得課堂變得更加多元化和藝術化。所以,合理運用教學方法讓藝術有效地融入高中的語文課堂是我們不斷的追求。
作者單位:江蘇省石莊高級中學(226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