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中語文教學”中提取“教學”這一概念時,我們從“教學”中解剖分析“教”與“學”的關系,會發(fā)現近年來多次提及的回歸原點的研究方法含有學理特性。從學理視角中探究高中語文“教”與“學”的關系,不僅有利于加強老師對“高中語文教育”解析,而且可以幫助理清教學生活中似是而非模模糊糊的問題。
一、“教”與“學”關系的真假論述
通常來說,人們總是把學生在學校特別是在課堂上接納理解知識的行為叫做學,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的行為常常被稱作教。但是,這只是一種單純的從實踐中得到的說法。通過學視角來看,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許多行為,都不能稱之為教與學。高中語文教學包括語文知識層面和言語技能兩個層面。工具性和人文性是高中語文的兩個基本特征,語文知識的運用大多在聽說讀寫四個方面。我們可以以此作為“教”與“學”真假的裁定。在正確理解學理特性基礎上,對“教”與“學”應該有以下了解。
(1)有目的性的學習。教學重點在課堂上是必不可少的。在高中入選的文本教學中,小說題材占據較大比例。我們以小說為例,分析高中教學的重點。小說是一種用敘述故事來體現中心思想的文學,通過多種表達技巧和表現方式來反映現代生活。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標注,在小說方面高中語文教學主要的目的是培養(yǎng)與提高學生的小說鑒賞能力,加強對小說等經典文學教學力度。使學生通過教學,體會作品藝術表現力,探究作品中蘊涵的民族心理和時代精神。但是,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有些教師喜歡填鴨式講解,小說的教學成為了教師為主,參考資料為輔,學生只能被動挖掘小說主題和表現手法。這樣的教學毫無明確目的,絲毫不能提高同學們的閱讀水平,只能白白浪費時間,更是錯誤的理解“教”與“學”的關系。
(2)混淆深度和廣度的教學行為。現如今許多老師喜歡用廣闊的角度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天南海北人文地理都會涉及。但是,這樣只注重廣度而不注重深度的教學方式,其實是游離了教學目的行為。根據有關學者分析,高中語文教師教學要有深度,用深度提高教學效益凝聚教學力量。高中語文課堂中追求的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深刻透徹,教師應當學會以“點”帶“面”。只有“點”有深度才能把“面”帶到更廣闊的領域。關于用深度帶動廣度的教學方法,符合當今的教學體系,有助于推進學生學習。
(3)教學過程中應尤為注重學生行為。現在我國教育改革已經開始,改革中有一項就是以老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轉換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教學顧名思義就是教師傳授給學生知識,學習的主體是學生。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最初起源于美國,現已經在中國教育得到肯定。老師應該完全理解這一教學理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填鴨式灌輸式教學方法嚴重阻礙了學習效率的提高。
二、正確處理“學”與“教”關系學理性
許多優(yōu)秀老師明白掌握課本內容,體會作品的美,能增強學生鑒賞力,能從內心深處體會美好,達到課標中規(guī)定的目標。
(1)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目標。以學定教,可以讓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方向。在應試教育中,學習語文的正確方向常常被忽略,大到語文課程的學習目標,小到小說等種類的學習,都可以提升個人素養(yǎng)。成功的以學定教便是幫同學們樹立正確的目標,并指引他們向目標前進。
(2)指引同學們使用正確的方法學習。以學定教有助于指引同學們用正確方法學習。教育沒有固定方式只要適合即可,關于語文的教學也是這樣。聽說讀寫是學習語文的主要方法,其中關鍵的是閱讀與寫作。高效率的閱讀和有效的協(xié)作需要講究方法。如果學生在閱讀與寫作的過程中使用正確方法,就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如果按照此類方法來教教師就掌握了以學定教的要旨。
(3)學生可以獲得良好的學習感悟。以學定教可以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感受,可以讓學生正確理解高中語文教學。老師可以在教學中體驗高峰的感覺。品味一首膾炙人口的小詩,暢寫一篇滿含真情的文章,閱讀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都可以帶來情感上的體驗,帶給學生歡快的學習體會,讓老師也獲得高峰體驗。
只有真正了解了“教”和“學”的關系,厘清“教”和“學”定義,把以學定教內化為教學理念,才能正確理解學科的含義。關于對高中語文的研究甚多,但是教與學是其中不變的話題。我們必須堅定學理視角,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系,成為促進教學進步的動力。
魏瑞華,山東壽光市第一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