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利
從幼兒教育的對象來看,幼兒維持學習活動、游戲活動的內在動機主要不是來自教育的目標,而是來自于自身的興趣和需要。也就是說,幼兒的學習活動主要是由興趣和需要維持的,因此,材料的投放對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大力倡導的素質教育的核心目標就是使幼兒主動、活潑地學習,強調幼兒在學習與發(fā)展中的主體地位,成為學習的主人,這也是新《綱要》的精神所在。材料是幼兒活動的對象,如何讓學習材料在第一時間吸引幼兒的目光,繼而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使學習活動有效地開展下去呢?
一、材料的選擇要有吸引力
對幼兒來說,顏色鮮艷的材料比較能夠能吸引他們的眼球。因此,首先要選擇材料要盡可能選擇色彩比較艷麗的材料,同時要注意色彩搭配。其次要選擇一些立體的學習材料,便于幼兒操作嘗試,使其在具備教育功能的同時充分展現(xiàn)藝術性。如在語言區(qū)選擇一些形象、生動、有新意的立體閱讀材料,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引導幼兒觀察、感受書面語言。
二、材料的投放要適應幼兒發(fā)展水平
材料的投放要根據教育目標、教育內容的具體要求以及幼兒的年齡特點整體安排,一切從幼兒的水平和發(fā)展需求出發(fā)。材料投放是否得當,對幼兒的發(fā)展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最近教育目標及幼兒的實際發(fā)展水平投放材料。材料的投放要有計劃、有目的,不要把材料一下子投放進去,應分期分批地不斷更新,由易到難,有簡到繁,從而不斷吸引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興趣,使他們保持新鮮感。
第一,家園配合準備區(qū)域材料。皮亞杰提出:“幼兒的智慧源于材料?!眳^(qū)域活動的教育功能主要通過材料來表現(xiàn)。區(qū)域活動材料越豐富,形式越多樣,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就會越投入越聰明自信。而利用自然物和廢舊物品就成了豐富區(qū)域材料的形式,在材料收集中需要教師、家長和幼兒共同配合。一是充分利用自然物。在大自然里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天然游戲材料。如利用樹葉粘貼、葉子拓印、樹葉“書簽”,在語言區(qū)中創(chuàng)編故事。提供大自然中的植物,通過聽、看、摸、聞等直接感知獲得知識,繼而發(fā)展幼兒的語言。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各類糧食、谷物品種豐富,由于它們顏色不同、大小不同、形態(tài)不同,幼兒對此有濃厚的興趣,通過操作、文字與實物的對應,在認字的同時自然感受到自然界的奇妙。二是巧用廢舊物品。除幼兒園為各班配置的成品材料外,還應充分發(fā)動家長和幼兒齊動手,收集廢舊物品及半成品材料和復合材料,制作一些活動中需要的、豐富的、有吸引力的材料,可以讓幼兒知道哪些廢舊物品有使用價值,知道一物能多用,并能主動幫助幼兒園積極搜集材料;同時還能培養(yǎng)幼兒做個有心人,養(yǎng)成關心集體、勤儉節(jié)約的良好品質,增強家園的密切聯(lián)系。由于相關的廢舊物品是幼兒自己帶來的,他們的興致更高,參與制作的熱情更高,動手能力進步了,創(chuàng)新意識增加了,環(huán)保意識提高了,也更喜歡玩區(qū)域活動了。
第二,根據幼兒興趣投放材料。投放材料要充分考慮幼兒的興趣。有趣的材料能夠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幼兒有興趣參與活動是完成教育目標的基礎。
教師投放材料的豐富程度可直接關系到幼兒的活動質量?;顒訁^(qū)材料應該是豐富多彩的,然而,豐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多則濫,濫則泛。幼兒注意力具有不穩(wěn)定性,過多過雜地投放材料,盡管能吸引幼兒投入活動,但也易造成幼兒玩得分心,玩得眼花,一會兒拿這個玩玩,一會兒拿那個玩玩。因此,在投放材料時,應考慮材料與活動目標的關系,做到有的放矢,加強材料投放的針對性、目的性和科學性,并依據對幼兒活動的觀察,進行定期更換與補充。通??梢栽陂_展某一區(qū)域游戲前,先與幼兒共同探討,再根據幼兒的認識特點、興趣及教育目標,共同制訂區(qū)域游戲的規(guī)則。如開展“有趣的車”這一主題活動中,幼兒對各種車的種類、構造以及功能一直保持著濃厚的興趣,于是就生成了“停車場”這一區(qū)域,教師帶領幼兒參觀馬路上的車,請家長介紹車的構造,并請幼兒把自己家的各種玩具車帶來逐一介紹。因為教師與幼兒共同討論了游戲的玩法,材料的投入就滿足了幼兒的需要。
有的教師往往覺得語言區(qū)的活動較難組織,材料的投放沒有新意,很難引起幼兒的興趣。怎樣才能讓語言區(qū)“活躍"起來呢?可以在語言區(qū)放上剪刀、舊圖書、透明膠、雙面膠、紙、筆等材料,由原有的幾本圖書改為剪剪、貼貼、說說,由單純的講故事改為“娃娃家”——爸爸媽媽給娃娃講故事。如果語言區(qū)的圖書破了怎么辦?可以設置“圖書美容院”,讓幼兒根據所提供的材料自己進行修補,懂得圖書的來之不易。也可以通過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借助多媒體播放和立體背景、人物角色的制作,讓幼兒邊操作邊講述以加深理解,積極地表達、表現(xiàn)。
第三,提供層次多樣的活動材料。材料的投放要根據班級幼兒不同的需要、能力,盡可能地提供有較強操作性、趣味性、可變性的材料吸引幼兒主動探索。每個幼兒的發(fā)展水平不可能整齊劃一,不同的幼兒有著不同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甚至同一年齡的幼兒,他們之間也存在著能力上的差異,而且發(fā)展速度也不一樣。所以提供材料時,千萬不能“一刀切”,既要考慮“吃不了”的幼兒,還要兼顧到“吃不飽”的幼兒,使每一個幼兒都能在適宜的環(huán)境中、根據最近發(fā)展區(qū)獲得發(fā)展。如表演區(qū)各種紙偶、頭飾可以是教師提供的,也可提供半成品讓幼兒自己制作。這些措施不僅滿足了幼兒的興趣,也調動了每個幼兒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材料與幼兒的活動始終聯(lián)系在一起。通過材料的投放,可以引起幼兒的興趣和操作活動;而幼兒活動也可作為反饋,便于教師檢測投放材料的適宜性,如是否是幼兒所需要的、有沒有起到材料預期的作用等。因此,教師在語言教育實踐活動中要注重材料的選擇和投放,讓材料在第一時間內吸引幼兒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