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仿堯
【摘 要】 數(shù)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應用性非常強的學科。由于學科本身的特點,對于理解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尚未成熟的小學生來說有時會難以理解,甚至望而生畏。久而久之導致學生的學習熱情逐步衰減,日積月累的數(shù)學學習成為他們的負擔。于是討厭數(shù)學,排斥數(shù)學,逃離數(shù)學課堂。這樣,學生就陷入一個惡性循環(huán)之中。要改變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這種狀況,讓學生愛上數(shù)學,讓數(shù)學課堂成為學生的學習樂園是我們一線數(shù)學教師永恒的主題。本文從如何讓學生愛上數(shù)學課堂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關鍵詞】 學生;愛;數(shù)學課堂;做法
【中圖分類號】 G62.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089(2017)13-0-01
一、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
由于數(shù)學學科的特點,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畏懼,枯燥,乏味,對數(shù)學提不起興趣,一說到數(shù)學就頭疼,相比之下更喜歡語文科。但學生各門學科必須均衡發(fā)展,而作為教學主導者的我們必須要向每一個四十分鐘要質量。如何在有限的四十分鐘內構建有效的數(shù)學課堂?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善于創(chuàng)設情景,用趣味感染學生,吸引學生,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運用游戲教學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老先生曾指出:“游戲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動,不管年齡性別,人們總是喜歡游戲的,假如在讀書的時代,我們也能化讀書的活動為游戲,那么讀書不是會變得更有趣,更快樂,更有進步了嗎?”在教學中,我經常組織學生通過靈活多變的游戲活動來學習數(shù)學知識,讓他們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把注意力長時間地穩(wěn)定在學習對象上來,使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我在上《直線、射線、線段》這一節(jié)內容時,課的開始我用猜謎語游戲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用上“有、無、始、終”猜“線”的名稱?!盁o始無終(打一種線條的名稱)”,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略一思索就回答出:直線?!盀槭裁??”“因為它兩端都是可以延長出去,不可以度量”“有始無終”呢?“射線”?!盀槭裁??”“因為它只有一個端點,另一端無限長”,“那怎樣給‘線段取一個很好聽的謎面?”“有始有終”“為什么?”“因為它有兩個端點,可以度量”。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起來了,你一言我一語地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學生想不到我會將有意思的語文四字詞語用猜謎語的形式與數(shù)學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高興極了。這個過程同時又體現(xiàn)了我運用先扶后放的策略駕馭課堂——先設計謎面讓學生猜直線和射線,在此基礎上放手讓學生給線段設計謎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體現(xiàn)教師的導向作用。這樣的設計,學生的主動性調動了起來,課堂就熱烈起來啦。
(二)化難為易為學生求知搭橋鋪路
數(shù)學科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如果教師不善于把知識難點分解,化難為易,學生會更加厭學,最后只會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農村小學從教多年的高年級數(shù)學,我深深地體會到這一點。經過教師搭橋鋪路引導學生進行階梯性練習,讓他們一步步地解決問題,學生心情會豁然開朗,學得很起勁。例如在練習求半圓的周長時學生一下子不懂得如何入手,部分學生很難理解就是圓周長的一半加上直徑。僅僅用圓的周長除以二而已。我就這樣設計階梯性的練習,如下圖:
圖1:學生在新授課時已經掌握了通過圓的半徑求周長,這一點不難。圖2:求圓周長的一半。在講解時,我在圖1的基礎上遮住一半,并比劃,問:這是什么?(圓周長的一半),怎樣求得它?學生會自然而然地想到用圓的周長除以二。圖3:在分析時我還是比劃圓周長一半的那部分,問學生:那是什么?學生有了圖2的基礎也不難求出結果,再比劃直徑那部分,問:這又是什么?兩部分加起來又是求得什么?就這樣經過層層鋪墊,學生就弄懂了半圓周長這個知識生成的過程啦,這個思維過程順理成章。只有讓學生嘗試到攻克了一關又一關的甜頭,享受成功的喜悅,他才有成就感,才能體現(xiàn)自身的價值。這樣才能穩(wěn)住了學生的心,把他拴在了數(shù)學這塊樂土上。
二、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愛思樂學
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形式多表現(xiàn)為單維性,即從抽象的數(shù)學文字到抽象的數(shù)學公式,顯然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更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記憶。而如果利用多媒體就能以鮮艷的色彩、優(yōu)美的圖案、動聽音樂和喜聞樂見的動畫形象再現(xiàn)客觀事物,充分刺激學生的感官,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一)利用多媒體課件能把相關問題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出來
多媒體、網絡教學以資源豐富性、形式的多樣化(尤其是資源里面的“動”),活動的交互性等優(yōu)勢給數(shù)學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資源里面的音樂、圖片和影像可以渲染情境、打破課堂的時空界限,引發(fā)學生想象和聯(lián)想,給學生展現(xiàn)一個更為廣闊、豐富想象的空間,給教學輸入活力。多媒體資源,有利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由于學生有意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短,持久性差,往往也就影響到學習效果較差。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情景,有利于調節(jié)課堂氣氛,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在強烈的求知欲望的推動下,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能最大程度地集中到學習上,使學生覺得學習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因為應用資源中媒體教學,能把圖、文、聲、像有機組合,使抽象的內涵轉化成情景交融、圖文并茂的形式,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感知,營造一個互動的新空間,使學生有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見其形的感覺。這樣的課堂,誰不愛?
(二)利用多媒體有利于展示思維過程
我在上《觀察物體》的這一課時利用了網絡資源的原始課件——動畫:課件里形象直觀地給出幾組物體,要求學生分別從正面、左面、右面、上面觀察,分別看到的是那幾個面?學生思考、回答后,我再這樣評講分析:把看到的面通過媒體作用用紅色、閃動的形式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突出了題目要求的重點。整個過程完美、趣味、有吸引力,讓學生思維更清晰地直奔主題,避免了視而不見、走馬觀花的現(xiàn)象。這種“動感”的現(xiàn)象還有很多,如:給出幾種六個連在一起的正方形(有不同的連接法),問:那些是正方體的展開面?經過學生思考后,在媒體的作用下用動畫進行證實:把一個個連著的正方形圍折起來,哪一個能圍成正方體,哪一個不能圍成,一目了然。如果沒有媒體的“動感”、直觀顯示,學生較難想象、也找不準,容易出錯。因此,從這一點上來說利用多媒體這個平臺上課把知識抽象變?yōu)橹庇^,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圖形的周長時,單憑熟讀概念“圍成圖形所有邊的長度總和叫做這個圖形的周長”。學生不容易理解,但通過自制課件,可以直觀完成思維的過程,消除疑問。我就用流動的有色線條在圖形的邊上“滑行”一周,學生就會看得很清楚,理解得透徹:這就是周長了。利用多媒體、網絡資源的效果是無法估量的,是粉筆加黑板所無法代替的。有了多媒體的精彩,學生也就更加熱愛數(shù)學課堂。
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想法設法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數(shù)學興趣,這是我們的責任。這樣,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才有動力,教師的數(shù)學教學才有活力,課堂才豐富多彩,才能把學生的心牢牢地拴在課堂上。
參考文獻:
1、《教育研究與評論 小學教育教學》2012.6。
2、《教育研究與評論 小學教育教學》2012.8。
3、《新課程(小學)》2012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