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璐
任澤平上一周是財經新聞里的熱門人物,他在朋友圈里作詩一首,“我們正站在新一輪債市牛市的前夜”,在一片悲觀中唱多債市。
這不是任澤平第一次作詩,在2014年9月,他曾經發(fā)表了一份引起市場熱議的宏觀研報《論對熊市的最后一戰(zhàn)》,研報里氣沖霄漢的作詩力挺牛市。A股后來確實迎來一波牛市,上證指數也真的漲到了5000點以上。隨后在2015年新財富評選中,獲得了全市場最高分和最受公募歡迎分析師第一名、最受私募歡迎分析師第一名、最受保險歡迎分析師第二名。接受采訪的時候,正趕上他特別繁忙,一邊吃著咽喉含片,一邊像答題一樣回答我們的問題。他十分看重效率,只講宏觀經濟的干貨和分析邏輯,在他的判斷里,新經濟周期的前夜,股價、債市、房市的低價和回落是好事,如果看好中國經濟前景,跌下來的都是機會。
三聯生活周刊:2014年,你賦詩一首,判斷迎來一輪牛市,獲得當年最佳宏觀分析師的榮譽。當時,你是根據什么來判斷的呢?
任澤平:當時市場上還是在5年的熊市當中,但是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可能正在發(fā)生一些很重要的變化。概括來講,我給上一輪牛市的三個變化起了三個名字:改革牛、水牛和轉型牛。改革牛的意思是改革重啟的預期越來越強烈,尤其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后,那個文件還是非常超預期的。后來中央成立了一些改革推進小組,也出了很多的改革方案。它有一個醞釀的過程,所以到了2014年的下半年,市場對改革的預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我覺得這是風險偏好得到了提升,大家對中國經濟改革的前景信心有所增強。水牛的推斷是因為2013年底的錢荒以后,到了2014年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市場預期貨幣政策會再度寬松。到了2014年底的降息就是開啟了貨幣寬松的周期。引發(fā)了股市、債市、房市的輪番的上漲,我覺得這就是水牛。轉型牛是從2013年以來,市場對于新興產業(yè)的崛起,也包括對傳統(tǒng)行業(yè)的轉型,其實是有一定的預期,再加上當時的并購重組,甚至包括借殼還是比較活躍,所以說也有一個轉型牛的這個預期。當時,主要是基于這三個邏輯,我們看多中國A股市場。
當時還在5年的熊市當中,如果有一個人率先喊出牛市,大家一開始正常的反應是懷疑,所以很多質疑,我覺得比較正常。我覺得經濟學家也好、分析師也好,你的研究對象是市場、是經濟,觀點的對錯交給歷史吧,而不是回應爭議。
三聯生活周刊:現在,你又賦詩一首,判斷我們站在債券牛市的前夜,這個又是根據哪些觀察得出的結論呢?
任澤平:過去一段時間,我們其實對債市一直偏謹慎。主要原因一個是商品價格的上漲。第二個是去杠桿流動性收緊。但是從5月底,尤其是6月份以來,我們對債券市場觀念做了調整,對債券市場不再那么悲觀。我們提出有配置的價值,主要的原因是兩個:第一個是經濟開始二次探底,物價從在通脹轉向了通縮。第二個就是我們預計應該是到今年底到明年貨幣政策會再度放松,等于機會起來。
展開來講,經濟開始二次探底,指的是過去一年多支撐經濟小周期復蘇或者說企穩(wěn)的原因都在弱化,比如說從補庫存到開始去庫存,或者說從主動補庫存變成一個被動補庫存,后面可能還要去庫存。另外就是房地產調控,那么未來銷售投資可能要回落。第三個是金融去杠桿而導致融資需求的收縮,包括商業(yè)銀行和影子銀行的縮表,對經濟會產生這種壓力,包括融資成本的上升。
因為現在大宗商品價格在往下跌,房價環(huán)比也在企穩(wěn)甚至略有回落,再加上去年通脹是前低后高,今年一季度是一個高點,所以說無論是同比、環(huán)比、未來應該是回落的。我們甚至預計明年一季度PPI應該可能是負增長,所以說應該后面有一個再通縮的壓力。我覺得這是對基本面,對債市有一個支撐,所以利率是內升的,不會背離基本面太久。第二個是貨幣政策,經濟下來了,未來肯定有穩(wěn)增長的訴求,包括從再通脹變成了再通縮。再通縮意味著企業(yè)的實際融資成本是一個大幅上升的,所以貨幣政策始終保持這么高的利率是不合適的。我們預計貨幣政策未來會放松,但是金融去杠桿會交給監(jiān)管政策,就是說我即使貨幣政策又放松了,你們這些錢也不能在金融行業(yè)里面自娛自樂,更多的是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
三聯生活周刊:你判斷我們現在處于增速換擋的“L”形下半程,在這個新周期的起點上,未來多長時間你覺得算是一個時間單元,中產階層、高凈值人群要有哪些應對?
任澤平:我原來在國務院發(fā)展中心的時候,當時那個團隊提出中國經濟增速換擋。意思是中國告別了高增長,未來如果要建立一個中速的增長平臺,那需要通過改革,把現在這種速度效益型變成質量效益型的增長平臺。在2015年,我們提出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中國經濟是L形的,就是2016到2018年,中國經濟波動觸底。去年和今年一季度是第一次探底,應該到2018年下半年、2019年上半年會二次探底,2019年是新的周期的開始。2018年下半年庫存周期再次見底,產能周期也已經見底,房地產調控接近尾聲,金融去杠桿基本這個取得階段性的效果,所以說應該到2019年大家會看到一個完全嶄新的新周期。
從經濟周期的影響上看,2014到2016年上半年是貨幣超發(fā)的,那么貨幣是貶值的,所以那時候肯定要買,從股市到債市到房市,買這些能夠保值的。然后從2016年下半年以后,貨幣政策開始收緊,這時候就應該買核心資產。就是說,以前炒股大家炒各種有故事的、各種主題,流動性退潮以后,這些公司都燒不了錢了,所以這時候要買有業(yè)績的、買行業(yè)的龍頭,這是對于股票市場來說。
對于債券市場,現在跌到這個位置,其實開始有配置價值了。我覺得債券市場在這個時點過度悲觀沒有必要,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配置價值會越來越凸顯。因為經濟二次探底,在通縮的壓力下,貨幣政策寬松預期對于債券市場的利好會越來越多。當然可能三季度還有一個反復的過程,所以說叫前夜,一旦貨幣寬松就叫黎明了。
黃金我覺得大家也可以配配。黃金的核心是看美元走勢,如果下半年美元維持弱勢的話,黃金還是可以看一看。但是,如果特朗普政策超預期等原因或者全球發(fā)生避險都來追捧美元,那對黃金也是有壓力。
三聯生活周刊:股票市場有“漂亮50”的概念,在新周期里,中國的“漂亮50”會在哪些領域里產生呢?依據是什么?
任澤平:“漂亮50”大約是市場自己選擇的過程。其實中國核心資產有幾個特點,第一就是業(yè)績相對穩(wěn)定,有一定的分紅。第二就是,它處在行業(yè)的龍頭位置上,未來行業(yè)集中度是不斷提升的。第三個,大部分屬于消費行業(yè),比如,家電、食品飲料,加上部分金融。我覺得這個行業(yè)應該是屬于一個估值修復,并且給了一些流動性議價的,我認為目前市場的風格還是在這個方向上。這跟現在的消費升級有關系,中國14億人口消費升級的需求非常旺盛。當然大家往“漂亮50”抱團,也反映了市場風險偏好比較低,流動性比較差。
三聯生活周刊:這一輪限購之后,樓市會變成什么樣的情況?看現在三線城市的房價在漲,你怎么看這個問題,未來樓市投資要怎么做?
任澤平:房地產市場,長期是要看人口的流入流出,因為它的基本面還是人口決定的。中期要看土地的供給,如果一個地方人口是流入的,又不供地,只要政策一刺激房價肯定要漲。但如果同樣一個地方人口是流入的,政府拼命供地,那這個地方房價也就平穩(wěn)了,甚至還有跌的壓力。所以,一線、二線、三線、四線,這些說法都不準確,比如說沈陽是不是大城市,但沈陽的房價6年都不漲,因為人跑了。廊坊肯定是三、四線,但是人在不斷往北京周邊的都市圈聚集,所以說廊坊的房價大漲。
從經濟學上看,發(fā)展大城市圈節(jié)約土地、節(jié)約資源,而且會給年輕人帶來很多發(fā)展機會,所以我們建議要發(fā)展大都市圈,而不是發(fā)展什么中小城鎮(zhèn)。過去的提法是控制大城市規(guī)模、重點發(fā)展小城鎮(zhèn),區(qū)域均衡發(fā)展,現在看這個政策需要調整。去年中央全會文件已經提了,文件寫得很好,就是現在沒怎么落地,需要大家認識有一個過程,包括政策調整有個過程,但方向是對的。未來像北京、上海、深圳這樣的城市有人口流入,核心城市有外溢效應,人們應該是受益的。關鍵是房地產稅、人地掛鉤這種長效機制會不會在新一輪的房價上漲前推出來。我們大致預測這一輪房地產會調到2018年下半年,因為講房地產邏輯一般都是兩句話:第一句話是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另一句是18個月周期,漲18個月調18個月。這一輪就是調到2018年下半年,再看2019年長效機制建立的情況,如果還是靠短期調控的話,房價2019年可能報復性上漲。
三聯生活周刊:現在這個時間點上,面對股市、債市、樓市的情況,人們理財的策略和心態(tài)應該如何調整呢?
任澤平:我們一直說這個世界上炒股炒得最好的就是巴菲特。他一直告訴我們,在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對吧。現在股票市場跌下來了,債券市場也跌下來了,如果做投資,跌下來的這些都是好東西。尤其是對于中國的這些核心資產而言,就好像你要買一件漂亮的衣服,那你肯定說本來打算買的,從前賣2000塊錢,第二天你去看他賣1000塊錢了。反正你是要買這件衣服的,打折肯定高興,其實買股票也是一樣,如果你覺得這是一家好的公司,你又看好中國經濟的前景,它現在股價跌下來了不是挺好的嘛。我覺得關鍵是很多投資過于短視,要有足夠的耐心才能帶來巨大的投資收益。投資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反人性的,不要被這個羊群效應左右,跌下來的都是機會,漲上去的是風險。當然,現在短期波動比較大,有時候也可能會超調,但對于那些好的公司跌下來,我覺得都是很好的布局機會。
房地產調控也挺好的。房價不調控,你怎么上車?正是因為調控,所以讓房價上漲放緩,甚至部分區(qū)塊有下調的壓力。包括中國金融去杠桿,我們實際上在主動去杠桿,其實我覺得對中國經濟是有好處的。從投資者角度,如果你看好這些長期有人口導入的這些地方的房地產,它能夠調整個一兩年,那不是挺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