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今年,是國家倡導和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第11個年頭。倡導全民閱讀、共建書香社會,是貫徹落實建設學習型社會要求的重要舉措,是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進步、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標志。公共圖書館在引導全民閱讀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往大了說,全民閱讀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大事,有助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助于拓展民眾的國際化視野,促進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有助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往小了說,全民閱讀對于提升民眾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科學文化素質(zhì)意義重大,有助于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構建文明和諧的社會氛圍。
全民閱讀的發(fā)展現(xiàn)狀
2017年4月18日,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公布了第十四次全國民眾閱讀調(diào)查的主要情況。第十四次全國民眾閱讀調(diào)查是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組織開展的一項社會調(diào)查活動。調(diào)查顯示,2016年我國成年民眾各媒介綜合閱讀率為79.9%,數(shù)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68.2%,圖書閱讀率為58.8%。2016年我國成年民眾人均圖書閱讀量為7.86本,手機閱讀率達到66.1%,已經(jīng)連續(xù)8年增長。數(shù)字化閱讀(網(wǎng)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Pad閱讀等)的發(fā)展,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民眾綜合閱讀率和數(shù)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整體閱讀人群持續(xù)增加,但由此也帶來了圖書閱讀率增長放緩的新趨勢。調(diào)查顯示,民眾每天接觸新興媒介的時長整體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手機接觸時長增長顯著,導致紙質(zhì)報刊閱讀時長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分析認為,手機閱讀、微信閱讀在未成年人中盛行,從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未成年人圖書閱讀量的減少。
在基層,“全民閱讀”活動開展以來,各級把做好全民閱讀工作作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重大舉措;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作為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現(xiàn)文化惠民的重要手段;開展了以“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為主題的全民閱讀系列活動,在全社會營造了“愛讀書、讀好書”的濃厚閱讀氛圍,全民閱讀活動蓬勃發(fā)展,規(guī)模不斷擴大,內(nèi)容不斷充實,方式不斷創(chuàng)新,影響日益擴大,得到了廣大群眾的廣泛好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公共圖書館在全民閱讀中扮演的角色
圖書館作為一個城市的文化“客廳”,它所起的作用不只是提供讀物,提供一個讀書的場所或形成一種讀書的氛圍,還應該充分利用自身的豐富的文獻資源、閱讀場地等優(yōu)勢開展閱讀推廣活動,推進全民閱讀,做好社會教育工作。公共圖書館是開展全民閱讀推廣的主陣地。實踐證明,全民閱讀活動是一項系列工程,單靠某一方面的力量無法完成這項工作,需要集合全社會的力量。當前,組織全民閱讀活動的主要力量來自政府機構、出版商、書店、協(xié)會、民間組織、傳媒機構及圖書館。與這些機構相比較,作為公益性文化機構,公共圖書館擁有豐富的館藏資源、舒適的閱讀環(huán)境以及專業(yè)的人才隊伍,是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的主要陣地。近年來,隨著現(xiàn)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我國加大了對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各地公共圖書館無論從規(guī)模、設施、館藏等方面都有了飛速發(fā)展和全面提升,公共圖書館日益成為重要的文化傳播、交流和共享的平臺,為閱讀推廣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在閱讀推廣中充當了倡導者和組織者。公共圖書館是全民“平等”閱讀的踐行者。《公共圖書館宣言》指出:“公共圖書館是各地的信息中心,用戶可以隨時得到各種知識與信息。公共圖書館應不分年齡、種族、性別、宗教、國籍、語言或社會地位,向所有的人提供適合其的服務和資料”。公共圖書館是體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的場所,在知識面前,人人平等。2007年是我國公共圖書館大規(guī)模、快速邁入免費時代的“元年”。到今天,全國各級公共圖書館全部實現(xiàn)免費開放,依托這一資源,每一個公民都能走進圖書館,免費享受圖書館提供的各類文化服務。公共圖書館是一個地方的文化“客廳”,這個客廳是不設門檻的,公平的。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閱讀平臺,不提供任何特權服務,一切資源面向大眾,倡導平等、開放,任何人都可以平等地在圖書館閱讀,達到放松自己、愉悅心情、獲取知識的目的。
如何拓展公共圖書館功能引導全民閱讀
當前,文化發(fā)展新格局和全民閱讀新形勢既給圖書館帶來新的挑戰(zhàn),又帶來新的發(fā)展機遇。面對新形勢,作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圖書館,應緊緊抓住建設學習型社會的機遇,拓展服務功能,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在全民閱讀的推動工作中沖鋒陷陣。
1.信息聚合和擴散功能。圖書館作為信息資源的重要聚集地和知識信息中心,具有較強的信息聚合和擴散功能。一方面圖書館對海量信息資源進行有序組織、深度加工和有效整合,形成系列化、專業(yè)化、規(guī)?;男畔①Y源數(shù)據(jù)庫。另一方面,圖書館以其公共性、開放性和共享性,以及特有的服務功能,不斷地將信息資源向外擴散,在擴散過程中使圖書館的服務功能進一步增強,服務空間不斷拓展,服務范圍不斷擴大。
2.閱讀引導功能。圖書館是最理想的繼續(xù)教育的場所,更是最理想的全民閱讀場所。人們可以不受年齡、性別、身份的限制,成為圖書館的服務對象,享受圖書館的社會教育和閱讀體驗。全民閱讀的推廣重點在閱讀,對象是全民,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對象具有全民性。公共圖書館為群眾提供學習場所和參考書籍,滿足不同層面讀者學習需。針對當前未成年人閱讀量急劇下降的情況,公共圖書館應該積極創(chuàng)新,主動整合學習資源,提供多元的閱讀機會和無障礙的閱讀環(huán)境,幫助各年齡層尤其是未成年人充分利用圖書館服務,滿足其閱讀需求。
3.休閑娛樂功能。面對圖書館用戶更加多樣化、專業(yè)化和復雜化的信息需求,圖書館不再局限于簡單的書刊借閱,服務形式開始有所突破,服務范圍不斷拓寬,服務領域不斷延伸。公共圖書館為了營造閱讀氛圍,倡導全民閱讀,共建書香社會,應該盡可能多地開展讀書活動。如通過舉辦新書展覽、公益講座、作家見面會、讀書沙龍、主題研討等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為人們提供一個學習、娛樂、休閑、交流溝通和放松身心的空間。公共圖書館的功能拓展和延伸還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拓展,但其拓展只有與社會發(fā)展趨同,與公眾需求相符,才能獲得自身更好的發(fā)展,也才能推動全民閱讀、共建書香社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