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衛(wèi)國++崔穎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7.05.064
[摘要]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C肽與其血糖的關系。 方法 選取該院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收住院的56例2型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的患者測定糖化血紅蛋白,分別于空腹血糖大于10 mmol/L及小于8 mmol/L時測定空腹C肽,以同期住院的20例非糖尿病患者為對照組測定其空腹血糖及C肽、糖化血紅蛋白。通過對照研究比較兩組間暴露因素的狀況,兩組間行t 檢驗。結果 糖尿病組血清C 肽均低于無糖尿病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糖尿病組兩亞組間C 肽與血糖的水平無明顯相關性,但高血糖組的C 肽與血糖的比值明顯低于低血糖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病程5年以上的2 型糖尿病患者 C 肽水平明顯減低,檢測 C 肽水平對糖尿病的診斷、治療及預后判斷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糖尿病患者血糖>10 mmol/L與<8 mmol/L時相比胰島素的生成無明顯增高,存在糖毒性及胰島素抵抗,血糖趨于正常時測定C 肽更能真正反映胰島功能。
[關鍵詞] 2型糖尿??;血糖;C肽;糖毒性
[中圖分類號] R5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3(a)-0064-03
糖尿病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 已達到將近10%,預計到 2025 年全世界糖尿病患病人數將達 3 億之多,嚴重危害著人類的健康和正常生活[1]。其中2型糖尿病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約占90%,因此2型糖尿病的早期診斷、積極有效、持續(xù)平穩(wěn)的控制血糖非常重要。胰島β細胞功能受損和胰島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病生理基礎。2型糖尿病早期胰島素抵抗明顯,表現為高胰島素血癥,C肽也有所上升,長期的高血糖容易導致胰島 β 細胞功能障礙,從而出現“葡萄糖毒性”,降低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誘發(fā)胰島素抵抗,從而使血糖水平進一步升高,形成惡性循環(huán),后期胰島β細胞功能衰竭,胰島素和C肽水平均下降。測定患者血清胰島素和C肽可反映胰島β細胞功能。空腹血清 C 肽水平可準確而穩(wěn)定地評測糖尿病患者內源性胰島素的釋放與利用情況,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 型糖尿病根據 1999 年 WHO 制定的國際糖尿病診斷標準。選取 2013 年 11 月—2016 年 11 月在該院住院的 56例 2 型糖尿病病程 5年及以上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排除標準: 入院空腹血糖≤10 mmol/L;糖尿病合并酮癥、高滲狀態(tài)及昏迷、急性炎癥、應激(如外傷手術、急性心梗等);排除惡性腫瘤、血液系統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嚴重心臟、肝腎功能不全及腦血管疾病。
1.2 試驗方法及分組
血糖用酶法,采用日立-7600生化儀測定,C肽采用電化學發(fā)光法,應用羅氏-Cobase 602化學發(fā)光儀測定,所有入組患者詢問病史、性別、年齡以及有無吸煙史,測定患者血壓、身高、體重,計算體重指數 (kg/m2);所有患者入院后隔夜空腹 8 h 后抽靜脈血測定血清空腹C肽、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設為A組;經治療1周后空腹血糖<8 mmol/L時再次隔夜空腹 8 h 后抽靜脈血測定血清空腹C肽、空腹血糖設為B組。A、B組均為糖尿病組,以同期住院的20例非糖尿病患者為對照組測定其空腹血糖及C肽、糖化血紅蛋白,設為C組。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間一般資料比較
A、B兩組同為實驗組,年齡、吸煙率、BMI、及血壓情況等一般資料相同,與C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體見表1。A組56例,男22例,女34例;B組5例,男22例,女34例;C組20例,男9例,女11例。
2.2 兩組間實驗室資料比較
糖尿病組(A、B組)與正常對照組(C組)的 FBG、HbA1c、空腹C 肽均具有明顯的差異,其中FBG和HbA1c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糖尿病A組與B組之間 FBG 有明顯的差異,空腹C 肽無明顯差異,提示患者血糖的升高沒有相應引起胰島素的分泌增加;A組與B組相比,空腹C 肽/空腹血糖的比值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3 討論
正常人血糖的濃度在自身的神經、激素等的調節(jié)下維持在一個狹窄的生理范圍內,一般空腹血糖保持在 3.9~5.6 mmol/L, 胰島 β 細胞對血糖的微小變化,可產生非常敏感的應答反應,增減胰島素分泌量,使血糖得以維持在生理范圍,提示 β 細胞及胰島素的分泌功能處于良好狀態(tài)。糖化血紅蛋白數據客觀,能反應近2~3個月左右的糖代謝情況,穩(wěn)定性好。其對糖尿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及血糖監(jiān)測均有重要臨床意義。糖尿病患者胰島功能減退,確診時胰島 β 細胞功能僅為正常人的 50%[2]。C 肽是胰島素原分子中胰島素 A 鏈和 B 鏈的連接肽,由胰島素原裂解產生, 是含31個氨基酸的多肽,C 肽與胰島素呈等分子從 β 細胞分泌。C 肽半衰期 20~30 min,比胰島素長5~10倍,且很少經肝臟代謝,主要經腎臟清除,不受血清中胰島素抗體和外源性胰島素的影響, 因此對于腎功能正常的患者,C 肽水平能夠更加準確的判斷 β 細胞分泌胰島素的功能。C 肽用來協助鑒別 1 型糖尿病和 2 型糖尿病, 及指導治療判斷預后[3]。該研究糖尿病組與正常對照組的 FBG、HbA1c、空腹C 肽均有明顯的差異,與以往研究一致,血糖升高,C肽降低,提示病程較長的2型糖尿病患者β 細胞分泌胰島素功能明顯減退,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增高。
胰島β細胞功能受損和胰島素抵抗是糖尿病的病生理基礎,胰島素抵抗( Insulin Resistance,IR) 是指胰島素的靶器官對胰島素作用的敏感性下降,即正常劑量的胰島素產生低于正常生物學效應均一種狀態(tài)。目前認為,IR 不僅是 2 型糖尿病的發(fā)病基礎,更是貫穿多種代謝相關疾病的主線,為這些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礎。胰島素抵抗是一系列代謝性疾患,影響到肌肉組織、肝臟、胰腺、心臟、免疫系統及神經系統等。胰島素抵抗可發(fā)生在糖尿病早期甚至早于糖尿病,并貫穿整個病程; 隨糖尿病病程延長, 胰島 β 細胞功能進一步下降,其決定了糖尿病進展的速度。
葡萄糖毒性( Glucose toxicity) 其實簡單地說所謂“糖毒”就是指持續(xù)性的慢性高血糖狀態(tài),2 型糖尿病的高血糖,既是 β 細胞傷害的后果[4],同時又反過來是胰島 β 細胞分泌胰島素的主要刺激者;葡萄糖刺激胰島 β 細胞產生胰島素,胰島素降低血糖水平,高血糖不僅是糖尿病的表現,而且也是糖尿病狀態(tài)持久存在的因子;慢性高血糖不僅與糖尿病并發(fā)癥密切相關, 同時也對胰島 β 細胞和 β 細胞分泌胰島素及胰島素作用存在損害。長期血糖增高導致機體對胰島素需求不斷增強,胰島 β 細胞持續(xù)活化代償狀態(tài),β 細胞的數量,也將由代償的增多,逐步走向 β 細胞數量的減少; β 細胞也將由正常,增殖,逐漸走向萎縮。最終導致胰島β 細胞功能衰竭[5],葡萄糖刺激胰島素合成功能失調。該研究中A組較B組血糖水平明顯高,但C肽水平無增高,提示存在糖毒性及胰島素抵抗,葡萄糖刺激胰島素合成功能失調,高血糖狀態(tài)并未引起胰島素分泌量的增加。A組與B組相比空腹C 肽/空腹血糖的比值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即提示同一患者,相同血糖水平的情況下,血糖趨于正常時胰島分泌功能更好,提示患者血糖下降后β 細胞的胰島素分泌功能明顯改善[6],即血糖趨于正常時糖毒性和胰島素抵抗有所減輕,血糖趨于正常時更能反應患者真正的胰島 β 細胞分泌胰島素的功能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 刑淑清,劉紅,李瑞新.血清 C 肽測定在 2 型糖尿病診斷中的臨 床意義[J].中國臨床實用醫(yī)學,2009,3( 12) : 73-74.
[2] Turner, RC,Holman, RR,Cull, CA, et al.(1998) Intensive blood-glucose control with sulphonylureas or insuli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risk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UKPDS 33)[J]. LANCET , 352 (9131) 837-853.
[3] 趙蘭芳,王俊,王雪君.生化指標檢查在糖尿病患者骨質疏松癥發(fā)生中的意義[J].現代實用醫(yī)學,2014,26(11):1388-1389.
[4] Kawahito S,Kitahata H,Oshita S.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glucose toxicity: role of hyperglycemia-induced oxidative stress[J].World JGastroenterol,2009,15(33):4137-4142.
[5] Laedtke T,Kjems L. Porksen N,et al. Orernight inhibition of insulin secretion restores pulsatility and proinculin/insulin ratio in type2 diabetes[J].Am J physiol,2000,279:E520-528.
[6] 何清華,周迎,王征,等.干預糖毒性對肥胖 大鼠胰島 β、α 細胞功能改善的作用[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8,88(6):374-377.
(收稿日期:2016-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