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立棟 閆葳 徐君姬
摘要:隨著信息科技迅猛發(fā)展,信息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民眾對網絡購物熱情不斷提高,電子商務商業(yè)模式使得消費者購物變得愈加方便、快捷。但與此同時,和消費者相關一些個人信息由于其帶有的商品化性質,使得其被收集、分析、加工和買賣,導致個人信息泄露。本文從個人信息的含義出發(fā),通過探尋個人信息保護的必要性,從而指出我國個人信息保護的立法缺陷并提出相關法律對策。
關鍵詞:電子商務;個人信息;法律對策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2-0-01
網上購物現已成為人們一種生活方式,但消費者在網上購物時往往需要注冊各種個人信息,由于現階段相關立法的缺失,使得個人信息處于無保護狀態(tài)。商家對這些個人信息進行分析處理后,獲得更多對銷售產品或服務有價值的信息,因此獲得有效個人信息成為商家在激烈競爭環(huán)境中取勝的砝碼。但是,個人信息一經泄露,會對消費者生活工作產生不利影響,各種營銷電話接踵而來,甚至會出現利用個人信息入室盜竊、強奸、搶劫的刑事案件。因此,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研究逐步進入人們的視野。
一、個人信息的含義
由于我國對個人信息尚無統一立法,因此個人信息并無統一概念。綜合國內學者理論觀點,我們認為個人信息是能夠有效反映自然人所擁有的最基本的特征和信息,其應當包含以下兩個方面的基本信息。
(一)個人基本信息
網絡交易過程中,消費者會涉及到注冊、登陸、選購、下單、支付等一系列行為,會填寫各類基本信息,包括姓名、電話、住址、單位等,交易中會涉及到銀行卡號、密碼等個人財產相關信息,我們將這些信息歸類為消費者個人的基本信息。
(二)個人消費行為信息
消費行為即消費者在瀏覽、選購、處置商品時的一系列行為,商家會通過分析這些行為判斷出網購者的消費習慣與購物偏好。例如,其可以根據消費者停留在某購物網頁上的內容與時間判斷消費者的關注點,由此消費者的消費偏好在不知不覺中被商家獲知。
二、個人信息立法的必要性
(一)個人信息具有商品化性質
電子商務時代,個人信息對于商家來說是一種無形財富,誰擁有更多的信息誰就有更廣大的營銷市場。商家通過消費者注冊的各種信息以及各種消費行為信息進行數據分析,得知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購物偏好,使得自己的網上營銷順利展開。所以,實踐中出現眾多商家利用網絡平臺的開放性對消費者個人信息進行收集、分析和傳播,由此造成很多消費者遭遇木馬等病毒攻擊、賬號及密碼被盜等諸多侵權行為。
(二)網絡誠信危機事件頻發(fā)
伴隨著網上購物的增加,個人銀行卡號、密碼被盜的事件層出不窮;伴隨著網絡購物崛起的快遞行業(yè)中,出現快遞人員出賣快遞消費者個人信息的惡性事件,這些案例都足以說明如果不加強對消費者的個人信息進行有效保護,會使得消費者的人身安全和個人財產持續(xù)處于危險狀態(tài)。
(三)實現電子商務健康發(fā)展的前提
作為新世紀經濟增長的原動力,電子商務在國民經濟發(fā)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個人信息的商品化和侵權事件頻繁發(fā)生,會消磨廣大消費者的網購信心,進而影響網上購物消費,有礙電子商務持續(xù)發(fā)展。所以,構建完善的個人信息保護體系是實現電子商務健康、持續(xù)發(fā)展的前提。
三、我國個人信息立法現狀
(一)尚無個人信息統一立法
我國對個人信息加以保護的法律法規(guī)數量有限,雖然在《護照法》和《身份政法》中規(guī)定了“個人信息”的保護,在《信息安全技術公共及商用服務信息系統個人信息保護指南》里規(guī)定里個人信息保護有八項基本原則,但是這些法律法規(guī)過于分散,可操作性不強。
(二)權利侵害懲罰力度不夠
實踐過程中,個人信息一旦受到侵害,往往處于無法可依的尷尬境地。消費者若提起訴訟,人民法院并無具體法律可援引,一般只能通過行政手段進行調解,進行事后賠禮道歉,然而這種懲罰力度并不能對侵害人構成威懾,這是造成個人信息泄露事件層出不窮的重要原因。
四、電子商務環(huán)境下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對策
為了實現電子商務健康有序發(fā)展,規(guī)范電子商務交易行為,必須完善我國的個人信息保護體系。
(一)統一個人信息涵蓋范圍
我國尚無個人信息統一概念,在司法實踐中造成無所適從的局面,因此,立法上應當明確哪些信息是作為個人信息進行立法保護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界定:首先是與個人身份關聯的直接信息,例如姓名、年齡、身份證號等基本信息;其次是識別個人身份的間接信息,例如購物偏好、經濟實力等信息;其三應當包含消費者網上交流的信息,如賬號、密碼、昵稱等信息。只有通過立法確定了個人信息的范疇,在消費者維權時才能有法可依。
(二)構建我國個人信息保護模式
我們應當選擇合理的理論指導我國構建個人信息保護的模式,加快個人信息立法的進程。個人信息立法模式目前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分散立法,以美國為代表,即針對不同行業(yè)設置各行業(yè)內規(guī)范,另一種是統一立法,以歐盟為代表,即通過專門統一的立法保護個人信息。我們應當根據國情,采用既能為經濟發(fā)展提供良好的信息環(huán)境,又能保護個人信息的立法模式。筆者建議采用統一立法模式,使得有完整法律體系對個人信息進行保護,同時還要加強行業(yè)規(guī)范的制定。
(三)中央統一安排信息監(jiān)管機構
不管是英美法系的美國還是大陸法系的日本,他們都設置了專門機構對個人信息實施監(jiān)控,法律專門對這些機構的性質、職權、人員等作出明確規(guī)定,以防受到其他部門的影響。我國可以借鑒這一做法,在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意識不夠強大的情況下,由國家統一設置的專門機構對個人信息開發(fā)與利用進行有效監(jiān)管。
五、結語
電子商務環(huán)境下,對個人信息的有效保護可以有效促進電子商務健康持續(xù)發(fā)展,如何在信息保護和信息流通之間尋找平衡點,既能有效保護個人信息又能為經濟發(fā)展提供寬松的信息環(huán)境是我們不斷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弓永欽.電子商務中個人信息保護問題研究[J].北京勞動保障職業(yè)學院學報,2013(7).
[2]陳沛.信息經濟環(huán)境下個人信息保護亟待加強[J].世界電信,2013(5).
作者簡介:第一作者:武立棟(1980-),女,碩士,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yè)學院物流管理系教師,主要從事經濟法、物流法規(gu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