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燕
【摘要】 目的 探討循證護理與傳統(tǒng)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160例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各80例。對照組進行傳統(tǒng)護理, 研究組在傳統(tǒng)護理基礎上進行循證護理干預,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護理質量評分。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7.50%(70/80),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1.25%(57/8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在護理安全、護理環(huán)境、人文關懷和文件管理方面護理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循證護理可以改善手術室護理質量, 提高治療效果, 從而增強患者滿意度, 值得臨床予以推廣。
【關鍵詞】 循證護理;傳統(tǒng)護理;手術室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6.091
手術室是醫(yī)院中進行手術治療的場所, 其護理工作是影響患者治療效果、確保手術成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任何一個細節(jié)的失誤都有可能給患者的健康帶來嚴重的后果, 而且手術室護理工作??菩詮姟⑸婕懊鎻V, 這就對護理人員的素質和護理流程的安排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1]。循證護理(Evigence-based nursing, EBN)是一種在整體護理模式上發(fā)展而來的新的護理方案, 注重結合臨床實踐制定護理方案。作者對本院160例手術治療患者進行了護理實驗研究,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間來本院進行手術治療的160例患者進行實驗研究,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各80例。其中對照組男44例, 女36例, 年齡23~67歲, 平均年齡(42.6±10.3)歲, 其中骨科手術21例, 泌尿科手術16例, 腦科手術12例, 普外科11例, 婦產(chǎn)科15例, 胸科5例。麻醉方式:復合麻醉46例, 全身麻醉20例, 局部麻醉14例。研究組男46例, 女34例, 年齡22~69歲, 平均年齡(42.5±10.5)歲, 其中骨科手術20例, 泌尿科手術15例, 腦科手術13例, 普外科12例, 婦產(chǎn)科13例, 胸科7例。麻醉方式:復合麻醉44例, 全身麻醉20例, 局部麻醉1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傳統(tǒng)護理, 包括密切關注患者體征變化、細節(jié)護理和應急處理等。研究組患者在傳統(tǒng)護理基礎上實施循證護理, 具體包括以下內容:①建立循證護理小組:由護士長選擇優(yōu)秀的護理人員組建專門的循證護理小組, 并向組內人員介紹循證護理的護理要點、主要措施以及注意事項, 并結合每例患者病情、身體狀況、年齡及手術類型的不同對患者進行全面性的評估, 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 要求護理人員嚴格按照既定的護理方案開展護理工作;制定資歷深的護理人員作為督查人員對循證護理的開展及時進行監(jiān)督, 并實行獎懲措施和考核制度, 將考核不及格的人員及時排除護理小組。②心理護理:患者對手術多帶有一定的恐懼、緊張、焦慮情緒等, 心理壓力較大, 護理人員應多與患者溝通, 耐心傾聽患者的傾訴, 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 獲取患者的信任,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多鼓勵患者, 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降低其心理壓力, 從而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主動配合手術治療。③術前準備:對于擇期手術患者, 護理人員應給予5 mg地西泮以穩(wěn)定患者其情緒, 叮囑患者術前6 h禁食, 4 h禁飲;調整手術室內的溫濕度到最佳狀態(tài), 為患者提供一個適宜的手術環(huán)境;對患者進行鼓勵, 緩解患者術前的緊張、焦慮情緒。④術后護理:術后用溫鹽水擦除患者身上的消毒液和血跡, 并及時轉移至病房;密切觀察并記錄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 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應及時告知主治醫(yī)師;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術后注意事項, 并鼓勵患者家屬應多多體貼患者, 使患者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 做好術后康復訓練, 爭取早日出院;指導患者術后合理膳食, 身體尚未恢復者應從流質、半流質類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 飲食應以清淡、高營養(yǎng)、高蛋白類食物為主, 且禁食辛辣刺激類容易刺激傷口的食物。⑤健康教育:護理人員應針對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和性格的不同, 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健康宣教方案, 為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手術必要性及注意事項, 如宣傳畫冊、宣教視頻、講座等, 加強患者對病情的了解, 并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屬的各種疑問。⑥出院指導:叮囑患者出院后應注意個人衛(wèi)生, 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指導患者出院后獨立進行康復訓練, 且注重勞逸結合, 根據(jù)身體恢復情況逐漸增加訓練強度, 從而增強機體免疫力, 爭取早日康復;遵醫(yī)囑定期到醫(yī)院進行復診, 以避免疾病的復發(fā)和并發(fā)癥等。
1. 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2, 3] 分析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護理質量。參照相關文獻將治療效果分為治愈、有效、無效, 總有效率=(治愈+有效)/總例數(shù)×100%;采用自制調查表評價護理質量, 內容分為護理安全、護理環(huán)境、人文關懷和文件管理, 評分越高, 護理質量越好。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治療效果 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7.50%
(70/80),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1.25%(57/8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護理質量評分 研究組患者在護理安全、護理環(huán)境、人文關懷和文件管理方面護理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循證護理是受循證醫(yī)學的理念發(fā)展而來的一種新型護理方法, 指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 以科研理論為基礎, 明確地將科學理論與患者的實際情況、臨床護理經(jīng)驗等相結合, 通過對患者各方面進行評估, 獲取證據(jù), 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滿足患者實際需求的護理方案, 為患者提供最佳護理服務[4, 5]。手術室是醫(yī)院救治患者的重要部門, 其護理工作一般工作時間長、操作步驟多、人員流動大, 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危及患者治療效果。本實驗從心理護理、術前準備和術后護理、健康宣教等多方面實施循證護理, 結果表明, 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7.50%(70/80),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1.25%(57/8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在護理安全、護理環(huán)境、人文關懷和文件管理方面護理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張梅等[6]對150例手術治療患者進行了研究, 結果顯示, 研究組患者在護理質量評分和術后感染率方面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這與本實驗相符。
綜上所述, 循證護理可以有效改善手術室護理質量, 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從而增強患者滿意度, 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常后嬋, 戴紅霞, 鐘愛玲, 等. 手術室護理質量綜合評價指標在手術室持續(xù)質量改進中的應用研究. 中國護理管理, 2013, 13(5):14-16.
[2] 謝小玲, 劉濤, 祝妍華, 等. 循證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觀察研究.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2, 9(17):158-159.
[3] 王西玲, 邊寰, 王宇, 等. 循證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 2013, 16(9):35-37.
[4] 包娜仁. 手術室護理中運用循證護理的臨床效果分析. 生物技術世界, 2015, 8(1):132.
[5] 朱麗琴. 循證護理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當代醫(yī)藥論叢, 2015, 13(19):8-9.
[6] 張梅, 龔俊仙, 吳耀銀. 循證護理干預在圍手術治療75例中的應用.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 2015, 24(14):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