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心怡
離開故鄉(xiāng)多年了,仍不能忘家門口小巷里的那個餛飩攤。
記憶里的餛飩攤雖然小小的,但是它卻能留住路人前行的腳步。那是一位大概六十多歲的老爺爺開的,他的臉龐被鍋里蒸騰起的濃濃白霧遮掩著,總是讓人看不清,但是他的聲音雄渾有力,一聲“嘿,您的餛飩來了!”就能勾起你肚里的饞蟲,讓它蠢蠢欲動。忙碌時,他還不時用毛巾擦一擦汗,洗個手,再繼續(xù)埋頭干活。那時,父母不常在身邊,我便會經(jīng)常跑到小攤上買一碗餛飩當午飯。
老爺爺包餛飩的速度非??臁K扔檬持篙p輕地沾一下水,在面皮邊上均勻地涂抹,然后再用一根好似吃雪糕用的工具——竹片子熟練地挑了一小團肉泥,將它放入面皮的同時飛快地將面皮捏攏,這樣,一個餛飩很快就完成了。當做好的餛飩夠一定的分量時,再放入一個很大的似坑狀的鐵鍋里,合上蓋子,耐心等待。在這短暫的空閑時間里,我好奇地問:“老爺爺,您為什么不多放點肉呢?那樣不是更好吃嗎?”他笑笑,把蓋子打開瞧一瞧,然后又合上,不緊不慢地說:“餛飩皮薄……你看那餃子,皮多厚?。〉Q飩不同,肉多會掉出來的呀!這可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經(jīng)驗呢!”
他打開蓋子,用大勺子在鍋里攪了幾下,再用漏勺把餛飩撈上來,放在一個大碗里,倒上一點清湯,最后放上蔥、紫菜等調(diào)料,一大碗餛飩就大功告成啦!
而老爺爺呢,總是微笑著看看我,看看路人,無論是西裝革履的老板,還是衣著簡樸的環(huán)衛(wèi)工人,他都是同樣對待,熱情服務。小小的餛飩攤每天都是人來人往,絡繹不絕……
幾年過去了,老爺爺更顯老邁了,腰背也慢慢地彎了,腿腳也不似以前靈便了。唯一不變的是那美味的餛飩,價格還是原來的價格,分量也還是那么多,經(jīng)濟又實惠。
一天深夜,街上再也見不到一個路人,只有那昏黃的路燈溫暖地照著清靜的小巷。我躺在床上,忽然聽到樓下傳來“沙沙……沙……沙沙沙”的聲音。這么晚了,是誰在掃地呢?我起身站在窗前,看見了一個熟悉的身影還在昏黃的燈光下忙碌著——是那位老爺爺!他正拿著一把掃帚,輕輕地掃著地面上的垃圾,還不時彎下腰撿起石縫里的落葉……我的眼眶濕潤了,直到小推車“咕碌咕碌”地推走,直到那熟悉的身影慢慢遠去。小巷也漸漸沉睡在了寧靜的夜色中……時間慢慢流逝……哦,原來干凈的小巷一直是他清掃的。
轉(zhuǎn)眼間,我長大了,到樂清城關學習去了。后來,我有幾次回到故鄉(xiāng),卻再也找不到那熟悉的、熱氣騰騰的餛飩小攤了。聽奶奶說,老爺爺年紀大了,做不動了,他的兒女們接他到大城市里去享清福了。
再后來,我在故鄉(xiāng)又品嘗了多少碗餛飩,但都沒有當年的味道。
我的故鄉(xiāng),那餛飩,那小攤,還有那老爺爺,不知溫暖了我童年的多少個冬天、多少個孤獨的日子,讓我的童年回憶溫馨而美好。
再見,童年!懷念您,老爺爺!
故鄉(xiāng)的記憶,實際上是老爺爺給予“我”的溫暖的回憶:老爺爺包餛飩的技術熟練——“先……然后……同時……”,一連串的動作毫不含糊;老爺爺微笑暖心——“他總是微笑著看看我,看看路人”;深夜,小巷里老爺爺忙碌的身影——“他正拿著一把掃把,輕輕地掃著地面上的垃圾,還不時彎下腰撿起石縫里的落葉”……這些都深深刻在“我”的記憶里。文章感情真摯,溫情彌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