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龍
重慶市梁平縣碧山鎮(zhèn)中心小學
【摘 要】教學質(zhì)量檢測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在小學學段語文質(zhì)量檢測時,除了明確質(zhì)量檢測的命題方向的對象是學生外,還應該重視基礎,面向大多數(shù)學生,全體學生。
【關鍵詞】試題;檢測;思考;語文
在2016年春梁平縣小學三年級(下)期末教學質(zhì)量檢測題語文試卷中,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程理念,同時也嚴格考核了學生對積累知識的靈活運用的程度以及對教師的一個評估。時過境遷,有這樣幾道試題和參考答案,那試卷的批改仍在我的頭腦中閃爍并搖曳生姿。現(xiàn)擷取其中幾個試題加以剖析,以期和大家共勉。
試題一:根據(jù)拼音寫詞語,其中一詞為:huāng wú rén yān。
學生的答案多數(shù)為荒無人煙,也有一部分同學的答案為荒蕪人煙。此題出自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三篇課文《西門豹》中,原文是:……西門豹到了那個地方,看到田地荒蕪,人煙稀少。……
360百科搜索:荒無人煙:沒有人,很空曠。形容地方偏僻荒涼,見不到人家。360問答:人煙:指住戶、居民,因有炊煙的地方就有人居住。形容地方偏僻荒涼,見不到人家。輸入到底是荒無人煙,還是荒蕪人煙?回答為:仔細想想組成這個短語的各個詞的意思,再確定應該是哪個。 “人煙”字面上直解是人和煙。人和炊煙是直接相聯(lián)系的,有人又有炊煙,自然是指的是人居住的地方?!盎摹痹谶@里指的是荒蕪、荒涼。如果說是“荒蕪人煙”,豈不是說荒蕪與人煙,矛盾了嗎?說“荒無人煙”正好指荒蕪的地方?jīng)]有人煙。
就此題而言,網(wǎng)上搜索出來就幾個版本,幾種答案,老師為它就要斟酌許久,查閱很多資料,才能弄清楚。考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是否適宜?再說,荒蕪一詞在本文中,既不是一類字詞,也不是二類字詞。課文中有那么多的一類詞語為何不考?非要保持試卷的全面性原則,要考兩三個二類字或者課外的詞語?讀拼音寫詞語,雖然說這是最簡單的題目,但是現(xiàn)在有這種思維,考詞語都是考易錯的容易混淆的或難寫的。殊不知,這正是難點,都在考難點。連這樣的題目就不是語文書中的,是課外的,其他科目的,或是壓根就是老師沒想到的。如果這樣,那語文不是無形中更加重老師和學生的負擔?
試題二:母親節(jié)的時候,我親手做了一張賀卡送給媽媽,上面還寫了孟郊的一首詩: ,來歌頌母愛。
參考答案為: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有的學生的答案是: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此題來自三年級下冊教材語文園地五的讀讀背背。教參在教材特點中這樣表述:語文園地五是古詩《游子吟》,對學生學習語言、學習做人都是十分有益的。學生能理解就理解,不能理解也沒關系,主要是鼓勵學生熟讀成誦,多積累。試想一下,學生不深入理解本詩,能達到參考答案所要求的程度?再說,有的學生回答前兩句,有什么不對,游子看見身上的衣服,睹物思母,怎么不能表達母愛,怎么不能歌頌母愛?出題的形式,連高考的試卷考試基本是填上句,寫下句 ;或填下句,寫上句;為什么小學生反而考得還要轉180度的大彎?學生是除了死記硬背,滾瓜爛熟還不行,考時還要轉180度的大彎!
試題三:本期內(nèi)容回放的第一題:有的還是 ,看起來 得馬上就要破裂似的。讀了這句話,我想到了一個成語: 。
參考答案為:花骨朵兒、飽漲、含包欲放。學生有的答案第一空為花骨朵,第三空為百花盛開、花團錦簇等。
閱卷老師把填花骨朵判為錯誤。我想此題是考察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和把握。兩個答案同指一個事物,不同是兒化比較口語化,更能表達作者對荷花的喜愛。不能說后者沒有理解文本內(nèi)容。對最后一空也提出質(zhì)疑:讀某句話,看到某物,我們所想到的應該是某個場境,某個情景,某個畫面……,這根據(jù)某句話寫一個詞語有區(qū)別吧。
按課文內(nèi)容填空,需在潛心解讀文本的基礎上完成。因此語文質(zhì)量檢測也應加強學生理解與運用語言“能力”的檢測。應該考眾所公認的名段或重要段落,現(xiàn)在考試仿佛就喜歡考那些像可又不太像的重要段落,平時認真的記憶力好的學生似乎不成問題,可是中等的學生呢?出這類題時我認為不能分值太大,或者不能將全部分值放在一題。
試題四:閱讀短文,完成練習。
魚目混珠
古時候有個人叫滿愿,收藏著一顆極為罕見的大珍珠。許多人好奇地想見識一下這顆珍珠,可滿愿從不肯讓人看。
……
只見滿愿那顆珍珠晶瑩圓潤,十分迷人。而壽量那顆呢,原來只是一顆稍大些的魚眼睛。
填空。故事中 和 兩人的“珍珠”,一顆是 的真珍珠,另一顆只是 的魚眼睛。
參考答案為:滿愿、壽量、晶瑩圓潤、稍大些。有的學生第三空填為:極為罕見。閱卷老師按參考答案判為錯誤。
我們平時就要求學生做閱讀題要熟讀全文,整體把握。而《魚目混珠》的旨意是要學生弄懂:滿愿珍藏的那顆珍珠晶瑩圓潤,十分迷人。而壽量那顆只是一顆稍大些的魚眼睛。細讀原文,滿愿拿給醫(yī)生的那顆珍珠就是作者先前描述的滿愿收藏著一顆極為罕見的大珍珠。
總之,就以上四題的出題方式,公布的參考答案,老師的閱卷,學生的答題情況,我想我們的質(zhì)量檢測應該做到以下三點:
一、明確質(zhì)量檢測的命題方向的對象
小學學段語文質(zhì)量檢測的命題方向的對象究竟是考查老師的教學質(zhì)量還是檢測學生?如果兼而有之,那應該側重誰?我以為是兼而有之的,不過還是應該側重檢測學生。既然是側重檢測學生,就應該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思維形式,生長環(huán)境。
二、質(zhì)量檢測應該重基礎
命題,在遵循基礎性、綜合性、全面性、實踐性、適度性、穩(wěn)定性的同時,根據(jù)小學生的特點,應側重基礎性和適度性。而在這次檢測中,這些沒講到的題目往往不是語文書中的,是課外的,其他科目的,或是壓根就是老師沒想到的。小學學段語文質(zhì)量檢測的試卷不可能像競爭上崗的試卷,而是對小學生語文素質(zhì)小學階段學習效果的檢測,書中的基礎知識或基本題還是要占大比重的。
三、質(zhì)量檢測應該面向大多數(shù)學生
面向全體學生施教,是素質(zhì)教育的基本內(nèi)涵和根本要求之一。質(zhì)量檢測也應該面向好、中、差各類學生。如果再加大難度,加大范圍,那就不是在考大多數(shù)學生的,差距是拉開了,但這是面向大多數(shù)學生的義務教育嗎?
總之,在質(zhì)量檢測時,應該考慮義務教育的檢測是針對所有接受教育的學生,應該考慮義務教育學生的年齡特征,思維形式,還應考慮義務教育的基礎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