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能娟, 張 毅, 伊芹芹
(江南大學 紡織服裝學院,江蘇 無錫 214122)
設計與產品
歐普風格格紋圖案的織物結構設計
陳能娟, 張 毅, 伊芹芹
(江南大學 紡織服裝學院,江蘇 無錫 214122)
通過對典型的歐普風格格紋圖案的研究分析,歸納總結出這類風格圖案具有的特征,主要是格型的幾何形態(tài)與色彩的組合變幻,得到一系列給人以變幻、韻律、動感和視錯的視覺心理感受的圖案。鑒于目前市場上歐普風格格紋印花面料的普及,利用基礎組織結構與色紗的共同配合設計,并通過多臂織機試織小樣。經過對歐普風格格紋圖案的分析與試織,總結出歐普風格格紋圖案織物設計的原則與方法,并能將其用來指導設計實踐,不僅豐富了織物面料的風格,而且為現代服飾面料圖案設計提供了新的理論研究與實踐依據。
格紋;歐普風格圖案;組織結構;色紗;空間混合
現代設計已經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設計觀念的創(chuàng)新變得尤為重要。對新奇事物保持強烈好奇心的消費者期盼著服飾面料圖案設計在新的觀念、新的紡織技術環(huán)境空前發(fā)展的情形下,能夠呈現出吸人眼球的神奇風貌,從而滿足自身對時尚、個性的心理需求。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從歐普藝術衍生出的歐普風格圖案因其獨特的視覺形式,微妙的色彩變化顛覆了傳統(tǒng)服飾圖案的表現形態(tài),并以其強烈飽滿的視覺沖擊力和極具裝飾作用的特點吸引大眾的視覺,能為觀者提供無限聯(lián)想的空間,啟發(fā)大眾的智慧[1]。金晨怡[2]介紹歐普藝術風格與服裝歷史,并且根據20世紀60年代歐普藝術的服裝特征分為四種典型的風格形式,而其中一種是“幾何線條和色塊的歐普藝術風格”;章甌雁[3]主要闡述了點、線、面、體及綜合等多方面的設計元素。鑒于這些文獻中缺乏機織方法獲得歐普圖案的介紹,本文通過織造實踐來對此進行補充。
歐普風格圖案屬于這類可以吸引年輕人眼球的紡織品裝飾紋樣。為了滿足消費者心理,迎合市場需求,設計師就直接把歐普繪畫藝術圖案運用到面料設計中,隨著歐普圖案紡織品廣被市場接受,逐漸演變?yōu)橐环N紡織品裝飾風格和流行時尚。歐普風格圖案擺脫歐普繪畫藝術的繁復構圖形式,設計師只提取了歐普藝術的基本視覺特征如點、線、面等基本幾何元素,將其簡單地排列重組,創(chuàng)作出新的圖案運用到面料的設計中。而其中與“面”元素相關的圖案設計的表現樣式繁多,最具代表性的要數格紋圖案,格紋圖案以簡潔的線條、豐富的色彩變化等特征成為現代面料圖案設計的重要元素之一[4]。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格紋圖案也在悄悄地發(fā)生著變化,在保持格紋圖案自身的獨特魅力之外,還跟現代的美學與時尚潮流融合、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并在現代服用面料設計的舞臺上占有一席之地。格紋具有繁復的格紋線條,簡單的幾種顏色就可以在面料上通過色彩空間混合原理創(chuàng)造出繁多的色彩。所以本文通過小樣試織,總結出歐普風格格紋圖案織物設計的原則與方法。
2.1 單層組織與色紗的共同配合
2.1.1 利用三原組織和色紗的共同配合織造
只采用平紋、斜紋或者緞紋組織,而采用兩種及以上有所差異的色經色緯形成分割的格紋圖案,利用這種方法織造的格型織物比較普遍,織物的紋路簡單一致,織物呈現的格紋效應完全取決于由經緯紗的顏色選擇。二上二下右斜紋組織結構,如圖1所示。經紗排列(8藍8黃)×4,(8藍8紫)×4;緯紗排列(2白4黑2白)時,其織物效果如圖2所示。當經紗排列(8藍8黃)×4,(8藍8紫)×4;緯紗排列(2綠4橙2綠)時,其織造效果如圖3所示。由于選用的組織為斜紋,因此色織格紋織物的表面呈現斜向的紋路,但色紗的排列阻隔了一種紗線紋路的連續(xù)性,造成了紋路上色紗的多彩效果,視覺效果豐富,閃爍之感強烈。
圖1 2/2斜紋組織結構Fig.1 2/2 twill weave
圖2 黃黑紅格紋織物Fig.2 Yellow-black-red checkered fabric
圖3 黃紅藍格紋織物Fig.3 Yellow-red-blue checkered fabric
2.1.2 利用格紋組織和色紗的共同配合織造
格紋組織包括方形格紋和矩形格紋,當沿著織物表面的縱向、橫向兩個方向并列配置兩種或者幾種不同的組織,正是由于這些不同組織的的縱向、橫向交錯,從而形成了方形或者矩形的格紋效果。當采用聯(lián)合組織形成方格花紋效果時,要想使方格花紋的紋路清晰明了而不混亂,在格紋組織交界地的兩根經緯組織點成“底片”法,并且需要保證對角線的組織點起始相同。如縱橫凸條組織聯(lián)合組織如圖4所示,采用照圖穿。當經紗為綠色,緯紗為紅色時,其織造效果如圖5所示。當經紗排列(2白4黑2白)×3,(2綠4橙2綠)×3;緯紗為綠色時,其織物效果如圖6所示。
圖4 凸條方格組織結構Fig.4 Weave of checkered fabric with ridges
圖5 紅凸條格織物Fig.5 Red checkered fabric with ridges
圖6 黑凸條格織物Fig.6 Black checkered fabric with ridges
2.1.3 利用蜂巢組織和色紗的共同配合織造
在織物表面具有四周高、中間低的方形、菱形或者其他幾何形如同蜂巢狀外觀的組織,稱為蜂巢組織[5]。對于織造肌理效果的菱形歐普風格圖案織物,可通過以下兩個方面來達到預設效果:一是可采用蜂巢組織的設計,在經緯紗線的選擇上采用加捻紗線、彈力紗線或者膨體紗,通過增加紗線的收縮性使織物的凹凸肌理效果凸顯;二是通過經緯紗線色彩的搭配組合,對比的色彩可使織物的凹凸效果更加凸顯。圖7為蜂巢組織結構圖,采用9片綜框照圖穿。當經紗為綠色,緯紗為紅色時,其織物效果如圖8所示,紅綠菱形方塊對比效果強烈,閃爍感強。當經紗排列18紅18藍18紅18淺黃18紅18藍,緯紗為紅色時,其織物效果如圖9所示,經緯紗橫豎向的菱形方塊反射光的程度不同,呈現出有立體飽滿之感的菱形冰花視覺效果。
圖7 蜂巢組織結構Fig.7 Honeycomb weave
圖8 紅綠菱形格織物Fig.8 Red-green diamond-shaped checkered fabric
圖9 立體菱形格織物Fig.9 Three-dimensional diamond-shaped checkered fabric
2.1.4 菱形斜紋組織和色紗的共同配合織造
將經山形斜紋與緯山形斜紋聯(lián)合起來,構成具有菱形斜紋圖案外觀的組織稱為菱形斜紋[6]。在設計菱形斜紋組織結構時,可運用任何飛數不變的規(guī)則斜紋組織作為基礎組織。在色紗的排列選擇上,遵循色彩的原理及空間混合原理??刹捎靡簧浥c一色緯交織,并經緯紗線為對比色或互補色,其織造的織物視覺沖擊力大。菱形斜紋組織結構如圖10所示,采用7片綜框照圖穿。當經紗為綠色,緯紗為紅色時,其織造效果如圖11所示。當經紗排列為2綠色14白色2綠色,緯紗為紅色時,其織造效果如圖12所示。
圖10 菱形斜紋組織結構Fig.10 Diamond twill weave
圖11 紅綠菱形格織物Fig.11 Red-green diamond-shaped checkered fabric
圖12 紅白綠菱形格織物Fig.12 Red-white-green diamond-shaped checkered fabric
2.1.5 千鳥格型歐普風格圖案織物的形成
千鳥格圖案在織物表面呈現出千鳥沿正方形斜向飛翔的格紋效果,是面料設計中經典的圖案,可通過印花或機織手法獲得。機織的千鳥格面料通常會采用簡單的組織結構與色紗的共同配合,構成經典色織素織物,織物的表面呈現出圖底反轉的效果,不規(guī)則的幾何形有規(guī)律地排列。通常所說的千鳥格,一般是由2/2、3/3、4/4等基礎斜紋組織配以4A4B、6A6B、8A8B等不同的紗線排列,在織物表面形成千鳥齊飛的外觀效果[7]。組織結構如圖13所示,采用四片綜框順穿。當經紗排列(2白4黑2白),緯紗排列(2白4黑2白)時,其織造效果如圖14所示。當經紗排列(2綠4橙2綠),緯紗排列(2綠4橙2綠)時,其織造效果如圖15所示。
圖13 2/2右斜紋組織Fig.13 2/2 right twill weave
圖14 黑白千鳥格Fig.14 Black-white houndstooth
圖15 橙綠千鳥格Fig.15 Orange-green houndstooth
2.2 重組織結構與色紗的配合
由兩組或兩組以上的經紗與一組緯紗交織,或由兩組或兩組以上的緯紗與一組經紗交織,形成二重或二重以上的經重疊或緯重疊組織稱為重組織[5]。重組織可分為重經組織和重緯組織兩大類,其中根據經緯紗重疊數可將重經、重緯組織分為經(緯)二重、三重或者多重組織,但由于經(緯)三重及多重組織受到織造條件限制而較少采用。表組織采用2/2右斜紋組織,里組織采用背襯里經浮長的變化組織,重經組織結構如圖16所示,采用八片綜框順穿。當經紗排列順序(1橙1藍)×8,(1藍1藍)×8,(1橙1藍)×8,(1藍1藍)×8,(1橙1綠)×8,(1藍1綠)×8,(1橙1綠)×8,(1藍1綠)×8;緯紗排列順序(8橙8藍)依次投入,其織造效果如圖17所示。正是表組織經組織點能夠很好地覆蓋里組織點,由于表組織為同面組織,經緯組織點出現的概率完全相同,此時配以色經色緯,則表層能呈現格紋效果。
圖17 重經格紋織物Fig.17 Double warp checkered fabric
2.3 雙層組織與色紗的共同配合
2.3.1 棋盤格織造
表里換層雙層組織是指通過沿著設計花紋的輪廓處調換經緯紗線的位置,達到將表層與里層連接在一起,從而形成一個整體。利用表里換層組織設計歐普風格格紋圖案時需要注意:一是表層和里層基礎組織的選擇;二是表里經緯紗線的材質及其色彩的選擇。因此,若表里換層組織和紗線配合恰當,可以織造出種類繁多、絢麗多彩的織物。如表里組織均采用平紋組織,表里換層雙層織物組織結構如圖18所示,采用照圖穿法。當經紗排列(1天藍1白),(1粉紅1白);緯紗排列(1黃1白)時,其織物效果如圖19所示。當緯紗排列(1花式紗1白)時,其織物效果如圖20所示。棋盤格視覺效果由“十”字形不斷擴散,視覺感迷離,最初出現的黑白棋盤格是歐普風格時代的典型代表,而如今色彩變得更加多樣。同等面積的格型由于方塊內色彩的差異會造成視覺感受到面積的不等,主要原因在于色彩給人的不同視覺心理感受。
圖18 表里換層雙層棋盤格組織結構Fig.18 Weave of double-layer face-back-changing checkerboard fabric
圖19 棋盤格織物Fig.19 Checkerboard fabric
圖20 花式紗棋盤格織物Fig.20 Fancy yarn checkerboard fabric
2.3.2 不等面積格紋織造
采用不等面積的方格漸變而達到一種視幻歐普效果,表里組織均采用平紋組織,如表里換層雙層歐普風格格紋圖案組織結構(圖21),采用照圖穿法。當經紗順序為1綠1橙,緯紗1橙1綠時,其織物效果如圖22所示。當經紗為1黑1白,緯紗為1橙1綠時,其織造效果如圖23所示。當經紗為1黑1白,緯紗為1白1黑時,其織造效果如圖24所示。不等面積的黑白或彩色方塊,構成由中間向四周擴散視覺感的歐普風格格紋圖案。
3.1 設計原則
圖21 表里換層雙層歐普風格格紋圖案組織結構Fig.21 Weave of OP style double-layer face-back-changing checkered fabric
圖22 橙綠格紋織物Fig.22 Orange-green checkered fabric
圖23 黑綠格紋織物Fig.23 Black-green checkered fabric
圖24 黑白格紋織物Fig.24 Black-white checkered fabric
現代漢語詞典中將格紋解釋為“隔成的方形空欄或框子”[8]。格紋布的種類繁多,其中有被大家熟知的傳統(tǒng)格紋布、各式各樣的格紋呢及能夠呈現格紋效果的布料等。而歐普風格格紋圖案是指具有運動感、空間感或閃爍感的格紋效果的圖案。格紋圖案中格紋的大小與格紋布的外觀色彩搭配都是影響視覺的關鍵要素,也是在設計圖案時需遵循的原則[9]。
3.1.1 從格紋大小上分析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格紋的種類也越來越多樣化。從格紋的大小形態(tài)方面分,主要有田子格、菱形格紋及比較特殊變形的格紋,如千鳥格等。
田字格是格紋圖案中最為簡潔的一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數棋盤格(圖25),棋盤格中每個格紋是等大的正方形構成。如圖26所示,不等面積的黑白方塊構成由中間向四周擴散視覺感的歐普風格圖案。因此可通過幾種不同色彩的組合而構成,通過田子格的格與格之間的間隔比例,以及色塊與色塊間的面積大小的恰當配置,來呈現出視幻之感。菱形格紋是一組鄰邊相等且底角呈45°的四邊形[10],如圖27所示為菱形格紋圖案,設計人員可改變菱形格紋四邊的比例及菱形格紋的色塊顏色。在組織結構設計上,一般采用菱形組織,將菱形組織與色紗共同配合形成?!扒B格”原是飛鳥的圖形通過斜切對分一個正方形單元格,然后重復排列,在織物上形成“千鳥翱翔”的格紋效果[11],如圖28所示。千鳥格這樣經典的圖形,以黑白正負形交叉線的設計帶來秩序感、韻律感,以重復的形式增加畫面、面料的復雜性,給人以豐富的視覺美感。
圖25 黑白棋盤格Fig.25 Black-white checkerboard
圖26 方塊歐普風格圖案Fig.26 OP block style pattern
圖27 菱形格紋圖案Fig.27 Diamond checkered pattern
圖28 千鳥格圖案Fig.28 Houndstooth pattern
3.1.2 從格紋的顏色搭配上分析
同樣的結構由于色彩的填充就讓原本單調的圖形產生了新的“形式的和諧”[12]。設計人員僅從形狀的方面考慮設計格型圖案遠遠不夠滿足人們的視覺需求,要想達到將簡單的幾何圖形呈現出一種視錯感、空間感、或是運動感和閃爍感的目的,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對色彩的合理把控。相同的圖形,運用不同的色彩配置,則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如黑白棋盤格中,通過同等面積的黑白色塊間隔排列而形成簡單的視覺節(jié)奏之感;而對于彩色格紋是由色經色緯的排列組合而形成的節(jié)奏感與韻律感,其中當格與格之間的面積是等大的,由于色塊色彩的不同也會引起人的視覺錯感,從而格紋顏色的搭配可以呈現出豐富的視覺效果,節(jié)奏感也會隨之增強。通過色彩的明度對比與色彩的冷暖對比,來達到歐普風格格紋圖案的空間立體感與閃爍效果。在明度上,利用明亮色與深暗色對比,明亮色具有搶先的視覺效果,而深暗色具有退后的視覺效果,兩者之間的搶先與退后就構成了空間的差異,從而達到立體視覺感。因此,合理的色彩組合,利用色彩明度的對比及色彩心理的冷暖對比,來呈現歐普風格格紋圖案的視覺效果。
3.2 設計方法
3.2.1 面的設計方法
面與面可運用色相對比或冷暖對比來形成前進與后退的空間視覺感,而僅針對單個面的設計時,可在色彩的使用上通過色彩的漸變方式,使得單個的畫面呈現立體的三維的視覺效果。面與面之間形成的多層次、變幻莫測的效果,賦予面的圖案強烈的視錯感和視閃爍感的光效應藝術。面元素相關的圖案設計的表現樣式繁多,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數格紋圖案。它主要是通過不同線條的分割,形成具有一定規(guī)律的面的造型,變動線條的寬窄、角度、疏密、色彩等及與其他元素的組合,而被普遍地運用到各種服飾面料圖案設計之中。
3.2.2 組織結構的設計方法
歐普風格圖案的構成形式具有多樣性,但都以表現圖案的立體、閃爍及視錯感為目的。在組織結構設計上可采用三原組織、聯(lián)合組織、蜂巢組織、重經組織及雙層組織等來呈現織物表面的肌理。三原組織中的平紋織物表面平整緊密結實,斜紋織物具有斜向紋路,緞紋組織長浮長線決定了織物光滑柔軟的效果;聯(lián)合組織中的條格聯(lián)合是構成格紋效果的常用方法之一,在采用不同組織進行聯(lián)合時織物表面的格紋肌理感會有所差異;蜂巢組織形成的織物呈現菱形凹凸肌理紋效果;重經組織和雙層組織結構增加了織物的厚度。
3.2.3 色彩的設計方法
歐普風格格紋圖案織物可通過對織物組織結構設計和經緯紗線共同配合形成。在歐普風格格紋圖案織物配色設計中,設計人員通過對色彩的空間混色效果,以及色彩學中的空間對比和色彩的視覺心理效應的把握來提高織物外觀的配色效果。有研究表明[13]:互補色或接近互補色會產生消色的效果;類似色的混合會得到兩種色的中間色;近似色的對比不強烈,常運用其漸變色設計織物以達到理想的視覺效果。色彩的配置對織物的外觀效果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在設計此類格紋織物時需合理地選擇色紗及排列組合,從而達到預設的織物外觀效果。
歐普風格圖案作為歐普藝術風格流派的衍生物,成為紡織品時尚紋樣,并在近年的多個流行周期中被表達。因此,本文主要是通過對歐普風格格紋圖案的研究分析,抓住了歐普風格格紋圖案的基本特征。在利用多臂織機織造田子格、菱形格及特殊的千鳥格等歐普風格織物小樣時得出,織物的外觀效果不僅是由色彩的配置決定的,同時還受到組織結構的影響。不同的組織結構表面所呈現的經緯組織點的數量及分布規(guī)律的不同,使得形成的色織格紋布格型大小相同,但由于組織結構表面的經緯浮點的差異而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以及視覺心理感受。因此,需要同時考慮色紗的組合及組織結構的設計,兩者共同的配合有利于歐普風格格紋圖案的視覺美感的表達。
[1]李曉軍.淺析視幻圖案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價值[J].山東紡織經濟,2014(4):36-39. LI Xiaojun. Analysis on the value of visual illusion in apparel design[J]. Shandong Textile Economy,2014(4):36-39.
[2]金晨怡.歐普藝術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J].絲綢,2010(2):38-42. JIN Chenyi. Application of optical art in modern clothing design[J]. Journal of Silk,2010(2):38-42.
[3]章甌雁,邢旭佳.歐普藝術文化對現代面料及服裝設計的影響[J].絲綢,2011,48(9):39-42. ZHANG Ouyan, XING Xujia. Influence of optical art on modern fabric and fashion design[J]. Journal of Silk,2011,48(9):39-42.
[4]王東,韓梅.服裝設計中格紋圖案的應用[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7(31):165-166. WANG Dong, HAN Mei. Application of lattice pattern in costume design[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2007(31):165-166.
[5]顧平.織物組織與結構學[M].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09:54. GU Ping. Weave Fabric and Structure[M]. Shanghai: Donghua University Press,2009:54.
[6]蔡陛霞.織物結構與設計[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8:45. CAI Bixia. Fabric Structure and Design[M]. Beijing: China Textile Press,2008:45.
[7]翟長波,王慶林.粗紡千鳥格產品的設計[J].毛紡科技,2009,37(5):36-38. ZHAI Changbo, WANG Qinglin. Design of swallow gird fabric[J]. Wool Textile Journal,2009,37(5):36-38.
[8]朱旭云.格紋結構與幾何風格化圖案設計的關聯(lián)[J].現代紡織技術,2009(3):63-65. ZHU Xuyun. Association between lattice structure and geometric stylized pattern design[J]. Advanced Textile Technology,2009(3):63-65.
[9]袁慧芬,王旭.格紋布效果圖的電腦輔助設計[J].安徽工程科技學院學報,2003,18(2):72-74. YUAN Huifen, WANG Xu. The application of CAD to plaid-design[J].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2003,18(2):72-74.
[10]陳曉英.現代服裝設計中格紋元素的應用探索[D].北京:北京服裝學院,2010:56. CHEN Xiaoying. Application of Lattice Element in Modern Costume Design[D]. Beij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Clothing,2010:56.
[11]陳思,蔣彥.“千鳥格”圖形元素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J].現代裝飾(理論),2015(10):115. CHEN Si, JIANG Ya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Houndstooth” graphic element in fashion design application[J]. Modern Decoration(Theory),2015(10):115.
[12]貢布里希.秩序感:裝飾藝術的心理學研究[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32. GOMBRICH E H. Sense of Order Psychological Research: Decorative Arts[M]. Changsha: Hu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shing House,1999:32.
[13]張亞瑩.色彩學在色織物設計配色中的應用[J].紡織學報,1988,9(3):43-44. ZHANG Yaying. Application Colors in the color of the dyed fabric design[J].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1988,9(3):43-44.
Weave structure design of OP style checkered pattern
CHEN Nengjuan, ZHANG Yi, YI Qinqin
(College of Textiles and Clothing,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 China)
The typical OP style checkered patterns are mainly the variants of combination of checkered pattern and colors based on research and analysis, This study developed a series of patterns posing different visual psychological feelings, such as change, rhythm, innervation and optical illusion.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popularity of OP style checkered fabrics in the market, design was made based on basic weave structure and dyed yarn, and samples were made with dobby.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OP style checkered fabric design have been worked out based on analysis and sample making, which will be used to guide design practice. The style of fabrics has been enriched, and a new basis is provided for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fabric pattern design of modern clothing.
checkered pattern; OP style pattern; weave structure; colored yarn; space mixing
10.3969/j.issn.1001-7003.2017.06.010
2016-07-27;
2017-05-08
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點項目(15AG004)
陳能娟(1992—),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服裝色彩和織物面料。 通信作者:張毅,教授,zy519@hot mail.com。
TS105.11
B
1001-7003(2017)06-0056-07 引用頁碼: 06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