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鴻敏 張香云 高雪芬
浙江省溫嶺市中醫(yī)院 浙江 溫嶺 317500
艾灸治療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壓40例觀察
蔡鴻敏 張香云 高雪芬
浙江省溫嶺市中醫(yī)院 浙江 溫嶺 317500
血液透析 高血壓 艾灸 臨床觀察
據(jù)統(tǒng)計,在我國血液透析患者中約50%~60%合并高血壓,個別報有85%合并高血壓[1]。血壓長期不能控制會加速腎實質(zhì)損害,增加患者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甚至危及生命。近年來,筆者采用艾灸特定穴位治療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壓患者,療效較好?,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6年7~12月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壓的8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0例。治療組女11例,男29例,年齡44~65歲。對照組女9例,男31例,年齡43~6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①規(guī)則透析達6個月以上,1個月接受措施達10次以上,并符合下述三種條件之一者:一是透析前收縮壓≥160mmHg;二是透析前舒張壓≥100mmHg;三是有醫(yī)囑常規(guī)處方服用降血壓藥物。②中醫(yī)辨證屬于腎虛血瘀證[2]。③無皮膚對溫度的感覺缺失者。②愿意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兩組均常規(guī)給予常規(guī)治療。治療組每次于血液透析治療時施艾條灸于動靜脈瘺管對側(cè)前臂之內(nèi)關穴以及雙側(cè)腎俞穴,每周3次,每次20分鐘。共治療1個月。
3.1 降壓療效標準:顯效:舒張壓下降10mmHg以上,并達到正常范圍,或舒張壓雖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mmHg或以上,或收縮壓下降40mmHg以上。有效:舒張壓下降10mmHg,但未達到正常范圍,或舒張壓較治療前下降10~19mmHg,但未達到正常范圍,或收縮壓較治療前下降30mmHg以上。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者[2]。
3.2 患者臨床癥狀療效標準:腎虛血瘀證主要癥狀有眩暈、頭痛、腰膝酸軟,輕度記1分、中度記2分、重度記3分。顯效:積分較治療前減少≥2/3,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有效:積分較治療前減少≥1/3,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zhuǎn)。無效:積分較治療前減少≤1/ 3,治療后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
3.3 治療結果:分述如下。
3.3.1 兩組患者治療后降壓效果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降壓效果比較
3.3.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緩解療效比較:治療組患者中出現(xiàn)頭痛28例,腰膝酸軟38例;對照組頭痛30例,腰膝酸軟37例。治療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緩解療效比較
對于血液透析患者合并高血壓的治療,現(xiàn)代醫(yī)學在血壓控制和臟腑功能改善方面的療效有一定的局限性。中醫(yī)學認為,與高血壓關系密切的臟腑有心肝腎[3],筆者認為腎虛血瘀是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壓的主要類型之一。內(nèi)關穴有疏經(jīng)理血、鎮(zhèn)靜寧神之功效。對于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壓患者,選擇動靜脈瘺管對側(cè)的內(nèi)關穴,以免影響血液透析治療。腎俞穴具有調(diào)補腎氣、強筋壯骨之功效。兩穴聯(lián)合施灸,可以起到溫通經(jīng)絡、補腎壯陽的效果,臨床觀察表明,對透析合并高血壓的患者療效良好,且對患者臨床癥狀也有明顯改善,值得推廣。
[1]吳華.血液透析與高血壓[J].中國血液凈化,2008,7(1):12.
[2]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68-73.
[3]陳揚波,陳勇毅.陳勇毅論治老年高血壓病眩暈經(jīng)驗[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5,50(10):719-720.
2017-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