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光明
(河南省沁陽市人民醫(yī)院五官科,河南焦作454550)
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的臨床研究
秦光明
(河南省沁陽市人民醫(yī)院五官科,河南焦作454550)
目的給予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并分析其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河南省沁陽市人民醫(yī)院2014年7月~2016年2月收治的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79例,根據患者所選的治療方案不同分為觀察組(超聲乳化聯(lián)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n=38)和對照組(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n=41),統(tǒng)計并對比兩組患者術前、術后1周的眼壓、視力及并發(fā)癥情況。結果術前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眼壓、視力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術后8 d觀察組的視力(0.72±0.16)高于對照組(0.47±0.18),觀察組眼壓(9.99±4.03) mmHg低于對照組(14.68±3.31)mmHg,差異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26%(2/38),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1.70%(13/41),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療效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超聲乳化;急性閉角型青光眼;人工晶狀體植入術;白內障;小梁切除術閉角型青光眼是一種常見的青光眼類型,多發(fā)于40歲以上人群,分為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和繼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1]。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多表現為慢性病程,繼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多表現為急性病程[2]。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病情發(fā)展迅速,患者常伴有嘔吐、惡心、視力下降、脹痛、同側偏頭痛等癥狀,若未及時治療,將于短期內失明。本研究對比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和復合式小梁切除術的臨床效果,為手術治療白內障合并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提供指導,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收集河南省沁陽市人民醫(yī)院2014年7月~2016年2月的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79例,兩組均符合白內障合并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的診斷標準[3],無嚴重心、肝等嚴重器質性疾病,根據臨床癥狀和患者所選的治療方案分為觀察組(超聲乳化聯(lián)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n=38)和對照組(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n=41),其中觀察組男20例,女18例,年齡40~68歲,平均(51.22±2.64)歲,左側患病17例,右側患病21例;對照組男21例,女20例,年齡41~69歲,平均(51.99±2.41)歲,左側患病22例,右側患病19例。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灶位置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進行術前常規(guī)眼底檢查、視力、裂隙燈、房角鏡、眼壓檢查。給予醋氮酰胺片、甘露醇注射液等以控制眼壓,布比卡因、利多卡因行術前表明麻醉處理。觀察組:降眼壓后眼壓在25 mmHg以內,經角膜上方緣后2 mm行隧道式鞏膜切口,寬度為3 mm,隧道刀分離達角膜內1 mm,行3點位輔助切口,注入粘彈劑,以直徑4 mm左右,行連續(xù)環(huán)形撕囊,行水分離、分層并觀察是否充分,使用超聲乳化儀對晶狀體進行乳化,功率設為45%左右,負壓吸引為170 mmHg左右,采用原位法碎核并分塊吸除。再次注入粘彈劑于前房和囊袋,植入人工晶體,吸除粘彈劑,縮瞳,術后給予抗感染處理。對照組:降眼壓后眼壓高于30 mmHg,以角膜緣底為基層座結膜瓣,切除小梁和虹膜周邊,縫合鞏膜瓣并埋藏線結,連續(xù)縫合球結膜,術后給予抗感染處理。
1.3 觀察指標統(tǒng)計兩組患者術前、術后1周的眼壓、視力及并發(fā)癥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本研究數據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c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8d的視力和眼壓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術前的視力和眼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術后8d的視力高于對照組,眼壓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1周的眼壓、視力比較(x±s)
2.2 并發(fā)癥情況觀察組出現1例角膜水腫,1例切口感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26%(2/38),對照組出現7例角膜水腫,6例切口感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1.70%(13/41),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閉角型青光眼是由于前解剖結構異常,房角關閉,引發(fā)眼內房水排除困難,眼壓升高所造成[4]。關于白內障合并青光眼的手術治療方法存在較大爭議,部分學者建議先行青光眼手術,其他學者建議同時進行超聲乳化白內障和青光眼手術[5-6]。治療閉角型青光眼的傳統(tǒng)方法是切除虹膜周邊術或濾過術,但術后患者常伴有嚴重并發(fā)癥,如眼壓控制不良、淺前方、濾過泡瘢痕化等。隨著醫(yī)療器械的發(fā)展和相關技術的不斷進步,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由于療效較佳,被患者和醫(yī)師接受。
治療白內障合并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的關鍵在于解除晶體故障,降低眼壓[7]。前房是由虹膜、角膜、中心部晶狀體等構成的眼內腔,其深度可反映晶狀體在眼內的位置,閉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晶狀體前表區(qū)域位于虹膜根部附著點之前,前房深度大多低于2.5 mm,使閉角型青光眼的發(fā)生風險提高,且與房角閉塞的發(fā)生密切相關。較薄、彈性較差的虹膜組織結構易被后房壓力影響,產生膨隆現象,與房角的關閉密切相關,收縮瞳孔,可提高虹膜緊張度,有效解除房角阻塞。晶狀體厚度的增加和位置的前移可誘發(fā)瞳孔阻滯,是閉角型青光眼發(fā)生的潛在原因。本研究中,術前對照組和觀察組的眼壓、視力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術后8 d觀察組的視力、眼壓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可提高患者視力,有效降低患者眼壓。由于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術采用較薄人工晶狀體代替較厚的人眼晶狀體,可使晶狀體和瞳孔緣接觸平面后移,增加中央和周邊前房深度,解除瞳孔阻滯,消除晶體障礙;且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術中房水會釋放白細胞介素、前列腺素等介質,使炎性介質在房水中含量增加,可加快小梁網細胞外基質降解速度,提高房水流出度,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26%(2/38),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1.70%(13/41),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并發(fā)癥少,安全可靠。采用超聲乳化手術切口密閉性較佳,創(chuàng)傷小,有效保持高灌注狀態(tài),較少對患者眼功能的損害。相關學者指出[8],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后患者眼壓會有所升高,分析原因發(fā)現,術前麻醉、術中應用的粘彈劑、殘留的晶狀體皮質等炎癥反應與早期眼壓升高相關,但患者眼壓在12 h后逐漸恢復至正常水平,早期的眼壓升高普遍是暫時的。
綜上所述,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術能治療白內障,加深周邊和中央前房深度,降低眼壓,解除瞳孔阻滯狀態(tài),提高患者視力,值得推廣應用。
[1]常暉.兩種方法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療效[J].當代醫(yī)學,2016,22(4):25.
[2]賈飛.小梁切除術聯(lián)合白內障超聲乳化聯(lián)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8):73-74.
[3]楊洪波,楊向紅.超聲乳化術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伴發(fā)白內障[J].中華眼外傷職業(yè)眼病雜志,2015,37(10):767-769.
[4]王雪飛,覃冬菊,李明哲.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不同手術方式的療效比較[J].海南醫(yī)學,2015,26(2):263-265.
[5]廖文江,劉賢升,閆亞紅,等.超聲乳化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齡相關性白內障的療效分析[J].眼科新進展,2014,34(12):1184-1186.
[6]郭年波,鄧冬英,劉其生.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聯(lián)合房角分離術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臨床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4,35(20):4512.
[7]王莉,李鵬,高丹宇.超聲乳化聯(lián)合人工晶體植入術對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2):351-353.
[8]汪豐,葉漢元.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J].國際眼科雜志,2016,16(1):141-14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6.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