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廟祭孔儀式 千古禮樂拜素王
演出類別:儀式表演
演出地點:曲阜明故城萬仞宮墻前、孔廟內(nèi)
總時長:約20分鐘
演出看點:祭孔儀式的縮演 /五千年中華文明積淀傳統(tǒng)文化的集中展現(xiàn) /舞姿音樂隆重莊嚴
“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譽全球,是與孔子的名字緊密相連的。1988年一批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匯聚法國巴黎時發(fā)表的一個宣言中說:“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首兩千五百年,從孔子那里尋找智慧。”于是,到曲阜拜謁文化教育的祖師爺——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成為很多人的愿望。
祭孔大典是華夏民族為了尊崇與懷念至圣先師孔子,而主要在孔(文)廟舉行的隆重祀典,兩千多年來從未間斷,祭孔大典在古代被稱作“國之大典”,成為世界祭祀史、人類文化節(jié)史上的一個奇跡。
祭孔活動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卒后第二年,魯哀公將孔子故宅辟為壽堂祭祀孔子,孔子故居成為世界上第一座孔廟。漢高祖劉邦過魯,以“太牢”祭祀孔子,開歷代帝王祭孔之先河。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各地紛紛建孔廟,直至縣縣有孔廟的盛況,孔廟逐漸演變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禮制廟宇。自唐玄宗于公元739年封孔子為“文宣王”后,祭祀孔子的活動開始升格。宋代后祭祀制度扶搖直上,明代已達到帝王規(guī)格,至清代,祭祀孔子更是隆重盛大,達到了頂峰。清朝僅乾隆皇帝一人就先后8次親臨曲阜拜謁孔子。歷代帝王或親臨主祭,或遣官代祭,或便道拜謁,總計達196次。
最初祭孔每年只有秋季一次,后增為春秋二次。后來,人們又在陰歷八月二十七日(相傳為孔子誕辰)舉行大祭。這一天的祭孔儀式隆重,連在私塾念書和在學堂里學習的學生也要放假一至三天,以示敬重。參加祭孔的人員,最初只限于孔氏直系子孫,祭孔被當作國家的大典后,“家祭”仍照常進行。國祭多由皇帝專門指定的大臣、地方官或皇帝自己親至闕里孔廟致祭。
如今的曲阜祭孔大典共分為明故城開城儀式、孔廟祭孔儀式等。
早上八點,開城儀式表演正式開始,城墻前面長長的神道上,古裝舞者用他們最誠摯的禮儀,抬著銅鑼從神道的盡頭走來,響亮的鑼鼓敲醒了沉睡的一切。
儀式分為入場儀式、開城儀式、入城儀式和迎賓表演四個部分。在迎賓音樂聲中,長號手、旗手、武士等演員隊列從神道南首兩側道路入場。八面戰(zhàn)鼓、十把長號配合渾厚的音樂聲,萬仞宮墻城門徐徐打開。開城司禮官在四名古裝仕女陪同下從城內(nèi)迎出,司禮官宣讀迎賓詞。接下來是入城儀式,武士儀仗隊在萬仞宮墻前小廣場表演。在音樂烘托下,武士隊列前導,隊伍依序入城。最后,30人鑼鼓隊在金聲玉振坊前廣場進行5分鐘迎賓鑼鼓表演。
在古代,文明的車輪滾滾的前進,人們不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晨鐘暮鼓”成為了古時人們重要的起居信號。高高的城墻上,大鐘被撞響,鐘鳴聲播四方,城門徐徐的開啟,萬戶活動。
接下來,在孔廟的主體建筑大成殿前,會有一場莊嚴肅穆、氣勢恢宏的祭孔大典,生動再現(xiàn)“千古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的歷史盛況。
隨著典儀齊唱“起戶”,鐘鼓齊鳴,肅穆的音樂響起來,祭孔大典正式開始。樂舞生、執(zhí)事者各就各位,“贊引”引領采訪團成員及游客到戟門下等候,伴隨著“樂舞生各就位、執(zhí)事者各司其事、配祭官各就位”的唱詞,主祭人、獻官、執(zhí)事等依次列隊來到祭壇。主祭人整衣冠、洗手后肅立孔子香案前上香鞠躬,并行三跪九叩之禮。
在古樸典雅的音樂聲中,身著傳統(tǒng)漢服的舞生右手執(zhí)羽,左手執(zhí)龠,在“金聲玉振”之中,按規(guī)定舞步縱橫進退。舞生們的舞姿凝重嫻靜,與大成殿渾然一體,動靜結合,形象生動地演繹出孔子的仁愛禮樂思想。整個祭孔大典秩序井然,氣氛莊嚴隆重。
此次表演的祭孔典禮只是一個篇章,只有20分鐘左右,完整的祭孔大典需要兩個小時?,F(xiàn)在除了每年一次的祭孔大典外,這種祭孔表演已成為常態(tài)化。
資訊站
門票:孔府60元,孔廟90元,孔林40元,“三孔”通票150元;活動時間: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jié)每年9月26日-10月15日;明故城開城儀式和祭孔表演每年4月至10月,每周六上午9時。
地址:濟寧曲阜市三孔景區(qū)
當?shù)孛朗常嚎赘恕⒀垢?、羊肉泡粥、煎餅、張記煎包、吊爐燒餅卷
周邊聯(lián)游:三孔、孟府孟廟、興隆文化園、臺兒莊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