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薌
【摘 要】有效性課堂教學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關注教學效益,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讓學生得到提高和發(fā)展。而當前高中政治課更加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淡化死記硬背,強調學生的體驗和探究,注重課堂上學生自己生成的東西。因此,政治教師應以實踐為根本,其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均需來源于實踐,以保證政治教學的真實性、新穎性、有效性,從而提高思想政治課堂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生活化;互動性;時政性;有效課堂
一、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陳舊
目前,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內容僅簡單羅列教材知識點,或者僅增添一點時政內容,遠離學生日常生活和社會熱點,導致政治課堂內容的枯燥死板,教學效果并不佳。因此,政治教師亟需將學生生活、社會熱點、國家新聞等要素融入思想政治課堂,以豐富教學內容,增加課堂趣味和實用性,從而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拓寬學生學習視野與思維,提高政治教學效果。
2.教學理念落后
現(xiàn)如今我們的政治課堂教學中還存在單純由教師傳授知識,把學生推到單純的被動的接收信息的教學模式。教師為考試而教,學生為考試而學習,重理論教學,輕教師與學生交流,這樣必然會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會不同程度地影響教學效果。
3.教學方法單一
當前政治課堂教學受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約束,仍然以教材為中心采用板書教學,或者過分依賴教學課件,照搬課件羅列的知識點。該種教學模式將知識點強塞給學生,學生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學習,嚴重阻礙了學生的思維,造成學生的興趣無法提高,無法達成有效的教學效果。因此,政治課堂教學方法需要重視與學生的互動,積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帶著問題學習知識點,采用多思考、多總結的學習方法,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吸收,且有利于其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
二、提高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新方式層出不窮,課堂上頻繁呈現(xiàn)“精彩”,常讓學生“應接不暇”。不管課堂呈現(xiàn)怎樣的“繁榮”景象,都不能違背教書育人的初心。
1.打造“生活化”課堂,增強學生的存在感
一般情況下,學生對于政治課教材的內容比較陌生。因此,教師需要將教材與學生生活相結合,如以學生已有的生活認知或經驗為例講解教材中晦澀難懂的知識點,即是將現(xiàn)實生活引入政治課堂,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幫助學生更好地吸收消化課堂知識,提高其學習效果,形成良好的學習循環(huán)。
在學習《經濟生活》中的“市場調節(jié)”和“宏觀調控”相關知識時,讓學生關注物價的網絡熱詞,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融入教材,根據(jù)情境創(chuàng)設問題,讓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問題一:為什么2016蔬菜價格上漲?為什么2017年的蔬菜價格下跌?讓學生周末到附近的菜市場或超市進行調查。學生調查結果一:攤販們反映"去年天氣不好,南方和東北都遭災了。蔬菜產量減少,價格高,今年天氣晴好,蔬菜產量多,價格低。學生調查結果二:業(yè)內人士表示,今年春節(jié)期間的全國蔬菜供應非常充足,甚至因蔬菜供大于求而出現(xiàn)滯銷現(xiàn)象。學生調查結果三:因為2016年蔬菜價格高,很多農民看好市場,紛紛擴大種植的規(guī)模,由于今年氣候暖和,很多地方的蔬菜產量增多,造成蔬菜的價格下滑。問題二:你如何看待市場經濟條件下,物價的上漲和下跌?請用經濟生活相關知識來回答。通過分析與引導,學生能運用“市場調節(jié)”和“宏觀調控”的知識點來分析物價上漲及下跌的原因,并提出解決對策,同時學生能舉一反三,運用教材第二課“影響價格的因素”的知識進行回答。通過對生活問題的設置和引導,為學生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提供了平臺,增加了學生的生活體驗和經驗,增強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存在感。
2.打造“互動性”課堂,增強學生的參與感
政治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幫助學生理解課本,而且更重要的是把教學內容提供給學生,千方百計的讓他們參與其中,引導學生對教材進行分析生成自己的認識。只有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共同參與,才能不斷增強學生的參與能力;才能發(fā)揮學生的潛力;才能激發(fā)課堂的活力;才能使教與學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學習《經濟生活》中的“價格影響供求”的相關知識時,我跟學生一起做糖果游戲,讓學生在糖果游戲中真正體悟到價格如何影響需求和供給的。在游戲中,首先是拍賣糖果,從高到低要價,學生拿手中隨機抽取的撲克牌(提前給撲克牌定價)當錢幣來使,用來購買糖果,最后生成一組數(shù)據(jù),從數(shù)據(jù)中可以直觀看到,當老師要價高的時候學生需求量很低,學生不愿意(有的是沒有能力)購買糖果,當要價較低時,都愿意來買,而這時可能會出現(xiàn)供不應求的局面。由此,學生可以從現(xiàn)場拍賣的數(shù)據(jù)中體會到“一般來說,當商品價格高時,需求量減少;當商品價格低時,需求量增加”這一知識點,同時可根據(jù)價格與需求數(shù)據(jù)讓學生自己畫出需求曲線。之后,老師要對棒棒糖進行回收,老師從低到高要價來收購學生手中擁有的棒棒糖。學生由商品消費者、需求者轉變?yōu)樯a經營者,在學生出賣糖果時,親身體悟到:當收購價格低時,學生作為生產經營者不愿意出售,當要價高時,學生才愿意出售糖果,而這時可能會出現(xiàn)供大于求的局面。這時,學生可以直觀看到價格與供給的數(shù)據(jù),并從中得出“一般來說,當商品價格高時,供給量增加;當商品價格低時,供給量減少”這一論斷,并從供給量與價格的函數(shù)關系中自己畫出供給曲線。
通過這一堂動起來的課,學生切身體會到了“價格影響需求,價格影響供給”對這一抽象的概念生活化,學生切實地理解了。
3.打造“時政性”課堂,增強學生的獲得感
將時事政治融入政治課堂教學是政治教學的本質要求,也是豐富課堂內容、增強課堂趣味的良好措施。教師在教學中摻入時政熱點,可引起學生的共鳴,增強學生民族使命感,從而改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習效果。這就要求教師打造“時政性”課堂。教師也可以引導他們閱讀更多的新聞,閱讀更多的報紙,在課堂前舉行政治評論,促進時事交流。時事述評是中學生展示自身魅力的舞臺、思維碰撞的舞臺。述評由青青澀澀的開始逐漸走向開放大方睿智成熟的課前演講,在講臺上的每一次精彩發(fā)言,都牽動著老師和同學的神經,在思維碰撞中產生出智慧的火花,在討論中加深了對事件的了解,鍛造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推動著高中政治課的進展。時事述評進高中政治課堂能讓學生密切聯(lián)系時事,并對所學知識活學活用,提升政治學科素養(yǎng)。學生在時事述評中展現(xiàn)了自己亮麗的風采。學生在聆聽中捕捉信息,進行分析,在幼小的心靈里裝入世界,融入中國,這一活動伴隨著中學生的成長與進步。教師精彩的點評和高屋建瓴的分析,提升了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教師應從學生看問題的視野中尋找最佳契入點進行點評和引導,分析國內時事,點評天下走勢,并鼓勵學生用已掌握的政治知識分析評價時政熱點,從而實現(xiàn)政治新聞與政治課堂的無縫對接,切實提高教學效果。
真水無香,真金不鍍,在政治課堂教學中打造“生活化、互動性、時政性”的課堂,增強學生在學習中的存在感、參與感、獲得感,需要政治教師以學生為中心,以實踐為教學之源,以學生生活、社會熱點、國家時事政治等為輔助教材,不斷地探索、反思、總結,打造學習氛圍濃厚、趣味無限的政治課堂,從而提高學生的政治學習效果,增強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胡文倩.如何打造優(yōu)質高效的高中政治課堂[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13):320.
[2]時興榮.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課堂中的實踐應用[J].教育界,2014(35):158-158
[3]禹瑾.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智慧型政治課堂構建[J].新課程學習·下旬,2014(10):121-121.
[4]徐國松.淺談構建生活化政治課堂的基本策略[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6(1):89-91.
[5]聶燕飛.“我”的課堂“我”做主——創(chuàng)設高效政治課堂的探索[J].新課程·下旬,2017(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