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劍霞
[摘 要]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各國都面臨高齡化社會的危機,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復合型、技能型醫(yī)護人才急劇短缺,在高職護理院校中開設涉外方向的護理專業(yè)成為必要。通過對我校高職護理專業(yè)日語教學現狀開展調研,深入剖析存在的弊端,積極探索改革教學模式,以培養(yǎng)符合崗位需求及適應社會發(fā)展、走向國際的復合型應用性醫(yī)護人才。
[關鍵詞]日語;護理;五年一貫制高職;教學模式;學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7)06-0070-04
一、專業(yè)發(fā)展背景及教學現狀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國與國之間在經濟、文化、教育以及醫(yī)療等領域的交流日益頻繁。而各國老齡化進程加劇,加上一些國家還存在“少子化”現象,造成世界范圍內的護理人力資源匱乏。而中國有著廣闊的人力資源市場,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趨勢,培養(yǎng)具有國際化視野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復合型、技能型護理人才,加速護理的國際化進程已然成為必要。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醫(yī)學類學校的涉外護理專業(yè)自然憑借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和市場需求應運而生。
我校作為一所辦學有近百年歷史的老校,走在了時代發(fā)展的前沿,從20世紀90年代起先后在全省率先開設英語、日語涉外方向的護理專業(yè)。英語護理方向班已不稀奇,但在當時開設日語護理專業(yè)在江蘇省開了先河。據了解,目前全省除了我校、蘇州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于2009年前后開設日語護理專業(yè)外,其他學校幾乎沒有日語護理專業(yè)。也正是因為這樣,日語護理專業(yè)在摸索發(fā)展中陷入了迷茫期,有外部大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也有自身發(fā)展日益暴露出來的問題,導致進入了發(fā)展的瓶頸期。我校是一所老牌的中專學校,后經過升格發(fā)展為職業(yè)學校,學生全部是初中畢業(yè)起點,實行五年一貫制教學。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弊端有以下幾點。
(一)課程的局限性
目前,日語方向的護理畢業(yè)生仍是以國內就業(yè)為主,國外市場的開拓還需要內外環(huán)境的共同作用才行。外部因素是因為學生在日本就業(yè)的話必須拿到2個通行證。第一個通行證是語言關,須通過國際日語能力等級考試(簡稱“JLPT”一級即N1水平),這個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只要學生有這個意愿和學習意志力,加上老師的指導,是完全可以實現的。第二個通行證則是資格證,即學生必須通過日本的國家護士資格考試。這個考試有國內學歷年限的硬指標,更重要的是考查學生語言和專業(yè)知識技能的綜合能力。而現有的日語教學只是通識教育,未能與專業(yè)有機融合。專業(yè)日語相關的教程國內幾乎沒有,對教師而言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
(二)課程設置
基礎日語主要由精讀與會話兩部分內容構成,精讀安排6個學期,每周6-8課時;會話安排6個學期,每周2課時,總課時896。如表1所示。課程教學訓練了學生日常生活場景下的語言技能,尚未與職業(yè)技能建立必然的聯系。同時,一般來講,口語會話由外教承擔教學,但外教的穩(wěn)定性與延續(xù)性均無法預估,如果出現了問題,以現有的師資數量無法滿足教學需求,甚至會出現取消會話課的問題。
(三)教材
采用了目前國內較權威的新編日語教程,內容規(guī)范,知識系統(tǒng)完整,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適合五年制高職學生使用,有助于學生掌握日常交流技能和滿足能力檢測的要求,但無法與專業(yè)學習銜接起來。目前國內并無現成的適合護理專業(yè)學生學習的護理日語教材,而進口教材成本太高,使得日語課程的內容與護理專業(yè)的臨床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課程內容與學生今后的工作崗位聯系不夠緊密。
(四)教學模式
由于受空間、師資等限制,教學模式單一。學生沒有知識儲備,從零起點開始學習,教師的講授偏多,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未能得到充分體現。這造成學生的學習方式被動機械,制約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
(五)其他
作為五年一貫制高職校的學生,入學時年齡偏小,對日語還沒有建立太多認識,所以如何激發(fā)和維持學生學習的動機,面對緊張繁重的專業(yè)學習時,如何看待日語學習是教師應該重視的問題。作為教師,有責任和義務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及學習現狀,調整和改進教學。
基于上述各種存在的問題,外部因素包括政策法規(guī)的問題,作為教師個人可能無法解決,但從教師的層面來講關注點應該放在如何在課堂上改變教學方式和手段,提高教學效果上。出于這樣的考量,筆者決定對我校在讀日語護理專業(yè)學生的學習現狀進行調查研究,分析現行的教學模式,努力探索能有效解決問題、可操作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奠定基礎。
二、調查方法、內容及情況分析
(一)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以在校日語護理專業(yè)所有學生為對象,開展“日語學習現狀”的問卷調查,統(tǒng)計分析數據,形成書面報告。目前在校3個年級,一個年級一個教學班,雖然樣本不大,但已經是可以提取的所有樣本量。本次調查共發(fā)出調查問卷135份,收回135份,有效調查問卷127份。
(二)調查情況及分析
如何提高日語教學質量,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快地掌握日語交流技能,這是日語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為了能詳細地了解我校學生在學習中的真實想法,有的放矢,筆者通過對學生日語學習態(tài)度、日語學習方法及教學模式的喜好等問題進行調查和研究,了解并解決以下兩個問題:一是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二是改進日語教學模式。
日語學習現狀調查數據及分析見表2。
主觀題:你覺得在日語學習上最大的困難是什么?會選擇繼續(xù)堅持學日語嗎?
表2為護理專業(yè)學生日語學習現狀調查表,有選擇題和主觀題。主觀題如上所示。根據統(tǒng)計數字顯示,(1)近31%的學生對日語學習感興趣,而有21%的學生對日語一點興趣都沒有,另外48%的學生則認為興趣一般。(2)對于自己的日語學習情況,只有24.41%的學生認為自己的水平良好,而51.97%的學生則認為自己的水平一般,另外23.62%的學生認為自己日語基礎差,這部分學生以新生為主,對自己很沒有信心。而感覺可以的則是中高年級學生。(3)對于日語學習方法,有80.31%的學生認為是死記硬背,小部分學生則是通過看漫畫或靠語感學習日語。(4)針對學習日語的目的,只有23.62%的學生是憑興趣學習。回答興趣一般的學生都是家長包辦型的,“父母命不可違”,另外一類學生是無所謂,父母讓上什么就上什么。(5)70.08%的學生不敢主動運用日語交流,而有29.92%的學生不顧忌犯錯敢于大膽開口用日語。這部分學生對學習感興趣,也經常看日語課外書。(6)對于課外學習,主動學習的學生占8.67%,這些學生幾乎都是班級里的“學霸”,學習目標很明確,不管將來在哪里就業(yè),每一門課都要學好。整體來說,對于這份問卷表,低年級學生的配合度最好,更為客觀,而高年級的學生思想變得復雜,回答得簡單而謹慎,但總體對日語學習熱情日趨平淡,甚至學習目的已經模糊,覺得沒有必要學習,還影響專業(yè)課的學習,找不到堅持學下去的理由。
這些數據反映出,護理專業(yè)學生學習日語存在著一定的被動性,對日語學習的動力普遍不足,因此,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成為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表3為傳統(tǒng)日語教學模式的調查,圖1為表3的數據圖。傳統(tǒng)日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角色被定格為“傳道、授業(yè)、解惑”,從表3和圖1中,我們不難看出“教師講得多,學生練得少”的這種課堂教學模式占據主導,而語言知識的傳遞只能讓學生學習到日語的基礎知識,而并沒有提高學生語言運用的技能。“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顯然已不利于學習者掌握日語學習技能。需要指出的是,在學習的初級階段,教師的示范與指導不可或缺,例如語言語調,需要教師反復示范帶讀,因為基礎不打好,會嚴重影響日后的學習效果。
從表4和圖2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創(chuàng)設真實的教學情境,可以使學生沉浸在豐富的、逼真的語言環(huán)境之中,運用類似的話語模式表達自己對社會、對客體的認知,并在表達中逐步建立起一種認知或情感上的聯絡,從而鞏固其掌握的話語模式。這才是學習者迫切需要的教學模式。因此,建立適合學生學習的“情境式”教學模式尤其重要。
在本次調查中,筆者了解到學生對日語學習還是有期待的,希望能夠多練習,發(fā)揮日語學習的實用性,提高運用日語的能力,但是學生難以找到持久學習日語的興趣點,因為日語學習與專業(yè)學習時間上有沖突,內容與專業(yè)沒有關聯,實際生活中真正用到的機會少等。由此可見,學生進入高年級后,如果能將日語學習其與專業(yè)融合,既能解決與專業(yè)課學習時間的矛盾,兼顧兩者的學習,同時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崗位能力要求相結合。
三、基于調查結果制訂教學策略
(一)教材
教材是根本。護理專業(yè)日語教材最好能夠體現護理專業(yè)的特點,以傳授實用性的護理專業(yè)知識為目的,并兼顧語言和護理技能兩方面。教師可以嘗試學習和了解醫(yī)學專業(yè)知識,利用在衛(wèi)校的便利條件,多向專業(yè)課教師請教,走進課堂多聽課多學習,積累相關的專業(yè)知識。同時嘗試上網搜索瀏覽日本圖書館、醫(yī)療衛(wèi)生網站,查閱資料,搜集護理醫(yī)學專業(yè)的專業(yè)術語。同時,借助學校、畢業(yè)生的資源,了解地區(qū)三甲醫(yī)院醫(yī)護人員赴日本進修的相關信息,請有進修經歷的專家提供資料,幫助共同編寫護理專業(yè)日語校本教材,開發(fā)校本課程,提高實際的語言交際能力,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活學活用。
(二)學習策略
踐行“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觀,把課堂的話語權交給學生。教師給學生營造輕松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把學習時間延伸到課前和課后。
1.記憶策略
單詞記憶難倒了不少學生,是因為學生沒有掌握單詞的記憶策略,如果掌握了漢字音讀和訓練的規(guī)則,觸類旁通,會發(fā)現學會了一個單詞,就可以學會2~3個單詞。因此應引導學生遵循記憶規(guī)律,借助聯想思維建立相關知識之間的聯系,提高記憶效果。例如思維導圖記憶法,即要求學生在學習新單詞前,除了預讀外,還需將單詞分為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等,再按相同屬性劃為一類進行聯想記憶。如:名詞里有水果名詞,把學過的和正在學的水果名稱匯總一起記憶,如:りんご、バナナ、スイカ、みかん等,能更加系統(tǒng)全面的記憶單詞。最后,教師例句的引用上應更加貼近生活實際,將單詞代入一定的句型中去記憶,讓學生既掌握了句式,又記住了單詞,以點帶面,提高記憶效果。如:戻る,教師可以以學生每周五回家,周日返校為例,讓學生用戻る造句,學生就很容易理解和記憶。
2.交際策略
要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教學,任務型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Sandwich教學法是小組合作的升級版,改變了學生定格在固定的位置上單一學習的模式,讓整個課堂活起來,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學習一定輕松,信息交互更加頻繁,開口說的機會自然就多了。課前演講,可以給學生充分展示的機會,給學生課前和課后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小組討論應確定主題,明確任務分工(資料收集、制作課件、演講練習、設置互動問題等),形式題材不限,給學生發(fā)揮想象力進行自我展示的空間。同時,引導學生要根據演講主題提出問題或觀點,與演講者進行互動。教師可以在最后進行總結之前,也參與其中交流。這種師生的共同參與交流,教師的點評指導可以讓學生找到被關注的存在感,有利于提高學習的自信心。再如,班級內部可進行配音競賽,劇本故事的分享等交流活動。配音者在配音過程中對角色的理解把握,現場的表現都可以吸引學生融入故事的情景中去,甚至促使學生回家后搜索感興趣的素材嘗試模仿練習。另外,分享交流好聽的日文歌、表演對話或小短劇的形式,也能讓學生開口表達,展示自我。
(三)教學場所
教學場所是所有教學活動得以實施的保障。人都會有視覺疲勞,同樣的道理,學生每天在同一個教室看到幾乎站在相同地方的老師,沒有了任何新鮮感,上課偶爾走神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除了固定的教室,那么學校的錄播室、視聽室是否可以為我們所用?學生偶爾進入這樣的教室,他們的新鮮好奇感,無疑會帶來高質量的配合度,上課的老師自然也就心情舒暢了。當然,教師需要控制好利用的頻率,方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在有了專業(yè)日語教材后,日語課完全也可以像專業(yè)課老師那樣把課堂搬到演示教室,采用情境教學法,充分利用護理實訓室與模擬病房,創(chuàng)設真實的臨床護理活動場景,通過醫(yī)患角色扮演、實物演示、護理操作、多媒體運用等方法來模擬醫(yī)護和患者對話情境,通過積極的情感體驗來培養(yǎng)學生學習護理日語的興趣與熱情。
(四)教學評價
注重平時的課前演講、參與互動、回答問題、背誦復述、考核測驗等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性評價,筆試與日語能力等級考試相結合,作為終結性的綜合評價。
通過此次問卷調查,筆者了解到高職護理專業(yè)學生的日語學習現狀,外部的因素會越來越好,更多的是從內因出發(fā),教師努力拓寬自己的專業(yè)知識結構,開辟新的研究領域,研究和了解學生,真正為學生的發(fā)展和職業(yè)需求考慮,有責任和義務改變教學現狀,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讓學生學有所成,學有所獲,學有所樂。我們在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同時,也能更好地為社會服務,為學生跨出國門而做出貢獻。
[ 參 考 文 獻 ]
[1] 張玉瑩.日語教學淺談 [J].科技資訊,2013(5):201.
[2] 葛一鵬.略談新生階段的日語教學策略[J].科技信息,2014(9):99.
[3] 劉佳.高校日語教學方法探究[J].科技資訊,2010(19):186-187.
[3] 王琪.日語學習心理與策略[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5.
[4] 戴運財,戴煒棟.從輸入到輸出的習得過程及其心理機制分析[J].外語界,2010(1):23-30.
[5] 陳要勤,張積家,王悅.認知風格對日語學習者口語能力的影響[J].日語學習與研究,2013(1):58-66.
[6] 劉佳.高校日語教學方法探究[J].科技資訊,2010(19):186-187.
[7] 陳要勤.日語學習者學習策略與口語能力關系的研究[J].日語學習與研究,2014(5):85-92.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