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
[摘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xiàn)閱讀素養(yǎng)、學習能力、情感教育的全面提升,是對語文教學更高層面的要求。教師只有在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教學能力上實現(xiàn)全面提高和有效運用,才能更好地完成這一目標,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深厚的基礎。
[關鍵詞]閱讀教學;綜合素質;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068(2017)18001102
閱讀能力是學生一切能力的核心,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是現(xiàn)代人的基本素養(yǎng)。小學階段是兒童閱讀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核心,是學生獲得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的最重要途徑。那么,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呢?
一、在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國際三大學生能力評估項目之一的經合組織PISA(國際學生評估項目),每三年都會對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數學素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進行評估??梢婇喿x素養(yǎng)在學生核心能力中的重要地位。如何在教學中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fā)其閱讀興趣,使其掌握閱讀方法,形成終身受益的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師的職業(yè)責任。
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互相促進,共生共存。習慣的養(yǎng)成別無他法,只有不斷地進行實踐鍛煉,而興趣的激發(fā)則顯得尤為重要。我在實際教學中,從教材課文輻射出去,認真分析每個學生在閱讀的內容、題材等方面的差別,為每個學生量身定制閱讀書目和閱讀計劃,按照閱讀時間和內容確定每天的閱讀任務。內容不在多,時間不在長,因人而異,重要的是每天堅持,并通過微信等互動平臺匯報閱讀進度,檢驗閱讀效果。這樣,學生在自己的閱讀興趣點中就能形成閱讀習慣,在習慣中又會生成新的興趣點。
學生在閱讀方法的指導下,養(yǎng)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關鍵句、重點詞的勾畫,對感興趣段落的批注,對喜歡和不喜歡的人物進行點評,記錄閱讀中產生的疑問等都展現(xiàn)在學生所閱讀的書本中。學生在這種有效閱讀的模式中,閱讀素養(yǎng)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二、在自主探究的閱讀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閱讀重在積累,需要理解、思考、感悟等能力的共同支持,而這些又體現(xiàn)在學習能力上。在課堂教學中,建立自主探究的閱讀氛圍,能夠有力地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能力。從小學生好奇、好問、好動的心理特點出發(fā),通過導學案,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回答和解決問題,使它們成為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就能夠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上,應充分實現(xiàn)學生的小組合作探究,通過探究性學習,解決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的問題,提出小組仍未解決的問題,再在教師的引導下全體學生共同探究,解決課文更深層次的問題,從而使學生真正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領悟讀寫技巧,逐步養(yǎng)成深度閱讀的意識。
語文教學要想真正實現(xiàn)閱讀學習能力的提高,單靠課內是不夠的,語文閱讀教學必須延伸到課外、校外、書本外,這樣才能實現(xiàn)閱讀教學目標。我充分發(fā)揮互動媒體對教育教學的輔助作用,建立讀書微信群,成立《草房子》《愛的教育》《三國演義》《水滸傳》等班級讀書會。學生在這里交流閱讀書目、心得體會、閱讀進度并推介好書,將自己閱讀中不理解的問題提出來讓大家討論。學生們在討論中就能實現(xiàn)觀察、理解、感悟能力的提高。同時教師、家長參與進來,了解學生看待問題的心理特點、思考問題的角度,和學生一起討論、交流,和他們一起成長。學生還可以把自己的閱讀計劃、閱讀日記、閱讀書目,心得體會等內容整理出來,建立自己的閱讀檔案,上傳到群空間,大家一起共享和交流。在討論中思考,在思考中討論,針對課文中的社會現(xiàn)象、人生命運、思想觀點進行深入思考和探討,學生的思考能力就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提高。背誦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博聞強記”是良好的語文學習品質。教師在教學中強調對名句、經典段落的背誦,這使得記憶發(fā)展最佳期的小學生的智能特點得到了發(fā)揮,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逐步實現(xiàn)了記憶能力和理解感悟能力的提高。
三、在閱讀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感
現(xiàn)行小學語文教材大多是名家名篇,題材廣泛、文質優(yōu)美、圖文并茂,字里行間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和審美情趣。因此,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語文知識,還需要進行情感傳遞和情感教育。
法國啟蒙思想家狄德羅說:“沒有情感這個因素,任何筆調都不能打動人心?!毙W語文教材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教育內容,如《豐碑》《錢學森》《誠實的孩子》等課文蘊含著道德感,《五彩池》《草原》《桂林山水》等課文體現(xiàn)著自然風光的美感,《新型玻璃》《太陽》等課文蘊藏著理智感。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教材特點,挖掘出情感因素,采用適當方法,讓學生捕捉到作者熔鑄在作品中的情和義,感知、感悟文章的內涵、作者的情感。這樣,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就能與作者同喜同悲,并感受到
不來。你說作文是讓我現(xiàn)在一字一句地教呢,還是我出個題目,教給你們方法,讓你們自己擴充里面的內容呢?”學生們回答:“那當然得自己寫。”“如果我教你們寫的這個題目,你們寫過了,這篇文章會寫了;那如果我沒教過這個題目,你們還會寫嗎?”許多學生回答說:“不會寫。”“那該怎么辦呢?這就需要大家在平時多看書、多積累。各種題目你們都曾看過、曾寫過,那么無論碰到什么題目,你們都會覺得得心應手。平時更要注意積累,只要積累多了,就不用再怕自己寫作的時候無話可說、無詞可用了。而且教作文更不應該是老師一字一句地教,而應該是老師提了個頭,你們就知道結尾了。”“而且你們寫的任何文章,讓老師來改,這對你們并沒有多大的好處。正確的做法是你們自己多讀幾遍,找出文章中的好詞、好句、好段。如果一篇文章當中沒有好詞,又沒有好句,更沒有好段,那么你們自己就要考慮一下哪些句子中可以加上四個字的成語,哪些句子中可以用上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哪些地方可以加上環(huán)境描寫、人物的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活動描寫等。如果你們的文章中這些要素都有了,那么就是一篇好文章。好的文章是自己改出來的。每一篇文章自己都要學會用修改符號來修改,字數要夠,否則就是不夠具體?!?
鑒于此,我常常檢查大家的作文,主要就是看學生們看了多少書,抄了多少文章,摘抄有多少篇,作文寫了多少篇。只要大家持之以恒,作文水平就會不斷提高。
一學年快過去了,開家長會時最開心的就是,有的家長跟我說,孩子到六年級了,覺得會寫作文了。
葉同學的家長說,在學了六年級的第一篇課文《山中訪友》之后,孩子回家跟家長說這篇文章寫得真美呀,以后他再也不怕寫作文了。我努力回憶,哦,原來這篇文章是教大家在寫作的時候用上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然后,我讓學生用這些修辭手法寫一寫《家鄉(xiāng)的來龍山》。學生們現(xiàn)學現(xiàn)用,自然而然就會寫作文了??梢姡n文的范例作用不容忽視。
艾同學的家長說,他的孩子現(xiàn)在再也不怕寫作文了,因為自從有一次我把他的作文在微博中發(fā)表之后,獲得的點擊率最高,他開心極了。家長也為這事激動了好幾天,而且在每一個親戚面前都表揚了他。孩子那幾天可高興了。還有一次,我在班級當中讀了他的作文,孩子回家就告訴了家長,覺得很自豪。幾次表揚下來,孩子對媽媽說她再也不擔心寫作文了??磥肀頁P與鼓勵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學方法。
另一個劉同學是個非常優(yōu)秀的孩子。我對他媽媽說:“您孩子那么優(yōu)秀,交流一下您是怎么教孩子的吧!”他的媽媽說:“我不會教,是老師教得好?!蔽艺f:“不是,同樣在班級里學習,有的孩子就沒有你孩子學得好,應該是你教得好?!薄八锌粘3?凑n外書,如外國名著等,而且都是他自己在網上購買的呢!”他媽媽說,“在買書這一塊上,我是無條件支持的?!蔽乙舶l(fā)現(xiàn),孩子在學校利用空余時間就會看很厚很厚的大本的書,一本一本看。那些是世界名著《紅與黑》《巴黎圣母院》等,難怪我總覺得他的作文水平簡直達到了一個質的飛躍。看來,多讀優(yōu)秀作品,多讀世界名著對于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也是功不可沒的。
三、認真觀察,提供作文活水
當然,僅僅靠看書是完全不夠的。如果只靠閱讀,那么寫出來的東西只是別人的東西,沒有自己真實的感受,習作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寫作文還需要學生運用自己的雙眼,去觀察自己身邊的生活。這樣既有了生活的積累,又有了文字的積累,那么寫作的時候就不怕無話可寫了。
例如,指導《給校長的建議書》的習作,這不能去作文書中抄,而要學生用自己的雙眼去觀察學校的不足之處。有的學生會寫一樓的廁所太臭,又漏水,要進行改建;有的學生會提體育課太少,都被數學老師用來上數學了……
在教學《難忘的同學》習作時,學生們都暢所欲言,因為這是寫真實的生活,大家都十分積極。例如,有學生會寫班里出現(xiàn)了一位“睡神”楊同學:“他睡覺的功夫可真是一流,無論是早上第一節(jié)課,還是下午最后一節(jié)課。只要老師一不注意,他就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口水流了一桌子。有一次老師讓他站起來,他站著站著竟然又睡了,還有一次老師讓他蹲到講臺前面去寫作文,結果他蹲著蹲著又睡著了。唉!老師對他還真是沒辦法。”
在指導《難忘的老師》習作時,講到老師的特點,學生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位任課老師的幽默。有的學生寫道:“有一次上書法課,楊同學問老師:‘書法課寫……寫……寫……寫什么字?語文老師說:‘黑……黑……黑……黑板上有?!边@件事學生們印象相當深刻,自然而然就成了他們作文中的題材。
學生們體會到了觀察的好處,自然而然就成了生活的有心人,也明白了生活就是一個大舞臺,只要認真觀察,生活處處是文章。
一學年快過去了,我問學生:“作文是老師教的,還是怎樣得來的?”學生們很響亮地回答說:“是自己看書看來的,是自己練筆練來的?!甭犃诉@句話,我倍感欣慰。
我終于可以很自豪地跟學生們說:“作文我是教不來的。這需要同學們自己去讀書,自己去積累,自己去觀察,自己去練筆,最后內化而來?!?/p>
(責編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