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賢嵐
(河南省老干部康復醫(yī)院 河南 鄭州 450000)
運動康復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護理中的應用
尹賢嵐
(河南省老干部康復醫(yī)院 河南 鄭州 450000)
目的 探討運動康復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河南省老干部康復醫(yī)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應用運動康復護理,對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進行比較。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心率、平均動脈壓及射血分數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給予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運動康復護理措施能夠有效改善身體狀態(tài), 加快心功能的好轉與恢復。
運動康復;慢性心力衰竭;護理
慢性心力衰竭屬于當前醫(yī)學臨床常見疾病之一[1]。其發(fā)病人群主要以老年人為主,老年患者在患病后運動耐受力逐漸降低,給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嚴重影響[2]。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治療期間采取一定的運動康復護理措施能夠有效加快肢體功能障礙的恢復速度,且對患者的心功能指標有改善作用[3]。本文將運動康復作為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臨床護理方案,分析該護理方法的應用效果,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河南省老干部康復醫(yī)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中男性17例,女13例,年齡為62~80歲,平均年齡(69.36±8.38)歲;觀察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為63~82歲,平均年齡(70.02±8.6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進行護理,在入院后對患者進行作息安排、飲食護理、環(huán)境護理以及對癥護理等,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應用運動康復護理,根據每位患者的心功能等級開展針對性護理。心功能Ⅱ級患者:在患者入院后,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安排規(guī)律的作息時間,并指導患者每日進行適量的室外運動,運動內容可包括慢跑、散步、爬樓梯等,步行距離需控制在1 000 m內,樓層高度控制在2層以內,并提倡和鼓勵患者自主完成日常洗漱與穿衣活動,使患者自主生活能力盡早恢復。心功能Ⅲ級患者:為患者安排合理的作息時間,根據患者的治療狀況和身體恢復狀況安排適量的室內運動,可讓患者先從床邊簡單的站立開始練習,再逐步移動腳步,協助患者進行緩慢的移動腳步練習,每日運動次數以3次為主,每次運動時間為15 min。在患者進行適量運動后,可逐漸讓患者自主完成床邊行走,再到室內自主完成行走,鼓勵患者自主完成大小便,并完成自主飲食過程。心功能Ⅳ級患者:督促和叮囑患者加強臥床休息,幫助患者完成翻身動作,并定時為患者進行關節(jié)和肌肉的按摩,讓患者嘗試進行肢體抬高動作,運動頻率控制在每天2次,每次10 min,在伴隨患者身體好轉后,提倡患者適當進行床上屈膝運動,并在護理人員的協助下逐步下床運動,循序漸進。
1.3 療效評析標準 顯效:心功能恢復至Ⅰ~Ⅱ級,日常生活能夠自理;有效:心功能部分改善,日常生活能夠部分自理;無效:患者心功能無改善無好轉。并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率指標、血壓指標及射血分數指標進行對比。
2.1 治療效果 觀察組顯效26例,有效3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顯效18例,有效4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73.33%。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2.2 各項指標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心率、平均動脈壓及射血分數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心率、平均動脈壓及射血分數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在近幾年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fā)展趨勢下,慢性心衰的發(fā)病率正在逐年上升,這使得老年人群的生活質量逐漸下降,同時也給老年人群的身體健康帶來了嚴重危害[4]。慢性心衰的病發(fā)與心肌負荷過大或者心肌病變等因素有關,患病者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運動功能下降,使得老年患者日常生活無法自理[5]。在隨著年齡的增長,患者心臟泵血功能會開始降低,這點在老年患者身上尤為明顯,使得臨床治療常常面臨許多挑戰(zhàn)[6]。當前,慢性心衰疾病在臨床中的主要治療方法仍然以藥物為主,但扔需合理的護理措施相配合[7]。常規(guī)護理一般是以對癥護理為主,護理過程雖然能夠及時發(fā)現與杜絕患者的各種疾病問題,但在治療后期無法對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肢體功能進行針對性護理[8]。這使得患者的肢體功能康復較慢,同時心功能的恢復效率也較低,無法給患者的生活質量帶來保障。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指標對比
為解決這一問題,本文對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實施了運動康復護理措施,根據心功能分級給予患者針對性的臨床護理。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心率、平均動脈壓及射血分數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由此可見,給予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運動康復護理措施能夠有效改善身體狀態(tài), 加快心功能的好轉與恢復。
[1] 謝澤娟,鐘曉珊,陳嘉迪.運動康復護理對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6(3):236-238.
[2] 李穎杰.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應用運動康復護理的觀察[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25):109-110.
[3] 葛丹,姜紅,劉桂芳,等.運動康復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質量的研究[J].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16,39(3):15-16.[4] 熊麗麗,張穎,蘇增鋒,等.心踝血管指數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運動康復效果中的評價與應用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16):1444-1446.
[5] 梁月琨.運動康復護理對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24(3):162-163.
[6] 張瑜.“雙心護理”模式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負性情緒中的應用研究[D].長春:長春中醫(yī)藥大學,2015.
[7] 黃超.太極抱球云手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NYHA Ⅲ級)患者心功能康復的研究[D].福州:福建中醫(yī)藥大學,2014.
[8] 王崢崢.“由瘀至虛”證慢性心衰大鼠表征與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相關性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4.
R 473.5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9.113
2017-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