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談話函詢
據(jù)中紀委網(wǎng)站報道,近日,教育部抽查核實18名局級干部函詢回復情況,發(fā)現(xiàn)部分領導干部對于組織函詢認識不到位,態(tài)度不端正;有的避重就輕、不如實說明問題;個別領導干部虛構事實、對抗組織審查。還發(fā)現(xiàn)個別黨委書記缺乏擔當,簽字背書走形式。8人因回復組織函詢不實受處理。
圖/視覺中國
早在2014年7月,中央紀委就對線索分類處置標準進行調(diào)整,去掉了“留存”環(huán)節(jié),增加了“談話函詢”,旨在對有輕微違紀的黨員干部“咬耳扯袖”,以期達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漸的目的,把紀律和規(guī)矩挺在前面。
作為紀檢機關處理問題線索的方式之一,“談話函詢”是什么?在實踐中該如何操作呢?談話函詢,其實包含了談話和函詢兩種方式,區(qū)別在于談話是面對面的,函詢則是書面的。談話和函詢可分別使用,也可疊加使用。談話和函詢也不是僅使用一次就完,如果談話函詢對象對反映問題的某些方面未作出明確說明或者說明不到位,可以責令其作出補充說明。
談話,應當由紀檢機關相關負責人或者承辦部門主要負責人進行,可以由被談話人所在黨委(黨組)或者紀委(紀檢組)主要負責人陪同;經(jīng)批準也可以委托被談話人所在黨委(黨組)主要負責人進行。談話過程應當形成工作記錄,談話后可視情況由被談話人寫出書面說明。
函詢,應當以紀檢機關辦公廳(室)名義發(fā)函給被反映人,并抄送其所在黨委(黨組)主要負責人。被函詢?nèi)藨斣谑盏胶?5個工作日內(nèi)寫出說明材料,由其所在黨委(黨組)主要負責人簽署意見后發(fā)函回復。被函詢?nèi)藶辄h委(黨組)主要負責人的,或者被函詢?nèi)怂髡f明涉及黨委(黨組)主要負責人的,應當直接回復發(fā)函紀檢機關。
談話函詢之前和之后都要履行嚴格的審批手續(xù),函詢結果要由函詢對象所在單位黨委書記簽字上交,并納入函詢對象廉政檔案。對反映不實的予以澄清;對如實說明且反映問題并不嚴重的給予了結;對與組織掌握的情況不一致的,要進一步核實,對不如實說明、欺騙組織的要嚴肅處理。
談話函詢是嚴肅的黨內(nèi)監(jiān)督工作,是組織行為,既不可亂用,也不可濫用。如果想用就用,不想用就不用,談話函詢就可能存在“高舉輕放”、徇私舞弊風險,甚至成為一些紀檢干部“吃線索”、謀私利的捷徑。
這就要求每次談話函詢前都要針對具體的人和事,結合相關情況,全面分析研判,摸清談話函詢對象的基本情況和性格特點,理清問題線索的具體內(nèi)容和脈絡,研究制定具有針對性、可行性的方案,并履行嚴格的審批手續(xù)。程序上的嚴密規(guī)范既防止小題大做,又防止跑風漏氣、線索流失,既最大程度減少談話函詢的主觀性和隨意性,又有助于解決一些紀檢干部對談話函詢不敢用、不愿用的顧慮。
據(jù)《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文章顯示,教育部抽查核實的18名局級干部中有部分領導干部在回復組織函詢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首先是認識不到位,態(tài)度不端正。有的直接以“純屬誣陷”或“不屬實”簡單予以否定;有的故意拖延回復時間;有的因組織函詢影響了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積極性。
其次是避重就輕、不如實說明問題。有的在接受組織函詢時,對重點問題和敏感問題避而不談;有的把問題推給歷史背景、客觀因素,不從自身查找問題和根源;還有的以集體決策、符合條件等為由,回避存在的問題;有的缺乏主動認錯悔改的態(tài)度,不珍惜組織給予的機會。更為嚴重的是,個別領導干部虛構事實、對抗組織審查。在回復函詢時向組織提供虛假情況,甚至在組織約談、調(diào)查過程中與相關人員串供或偽造、銷毀、轉移、隱匿證據(jù),嚴重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
教育部對18名局級領導干部的函詢回復情況抽查核實后進行了處理。其中,8人因未如實向組織說明情況和問題,甚至提供虛假情況、對抗組織審查,受到嚴肅處理,2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機關,1人被免去領導職務。
談話函詢問題一般都是從違反組織紀律角度認定,但是對那些經(jīng)組織多次談話函詢,仍隱瞞真相,欺騙組織的惡劣行為,可考慮轉化為違反政治紀律行為來認定。比如,一個市委書記在省紀委函詢后說假話,省紀委書記與其談話后繼續(xù)隱瞞真相,在省委書記與其談話后仍欺騙組織,甚至以辭職、提前退休等方式對抗組織,那么這個干部的行為可以考慮按違反政治紀律,對抗組織審查性質(zhì)認定。
圖/視覺中國
通過談話函詢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到,談話和函詢既是組織在了解情況,也是給有問題被反映的黨員、干部以機會,讓主動交代問題、知錯就改的放下包袱、輕裝前進,體現(xiàn)組織的關心愛護,從而有利于防止小問題變成大問題。
談話、約談是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有嚴肅性,又要有思想性,還要有藝術性。
談話前要做好充分準備,掌握相關政策,掌握談話對象特點,掌握其心理變化,提高談話的針對性。談話不能走過場,要談到心里去,出以公心,態(tài)度誠懇,起到“紅臉出汗”的效果。
談話時,可要求談話對象如實匯報思想和工作情況以及黨風廉潔建設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情況,允許其就有關問題作出解釋和提出不同意見,必要時可要求其就有關情況或整改的問題書面作出說明或報告。對反映不實的予以澄清,對如實說明且反映問題并不嚴重的給予了結,對與組織掌握的情況不一致的要進一步核實。談話記錄和函詢回復應當認真核實,存檔備查。
談話提醒、約談函詢政治性、政策性極強。要堅持關口前移,加強對問題線索的綜合研判,對職責范圍內(nèi)的要分類處置,對屬于地方和部門管理的干部問題線索要移交處置。要嚴格履行審批手續(xù),函詢結果要由本單位黨組織主要負責人簽字上交,有的還要讓其在民主生活會上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約談函詢內(nèi)容要嚴格保密,對失密泄密者,按照有關規(guī)定嚴肅處理。
被約談函詢的同志要相信組織、依靠組織,深刻認識到這是組織給的機會,嚴肅認真對待,誠心誠意和組織交心。要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tài)度,對群眾反映的問題逐條認真梳理,向組織講清楚。紀檢干部要本著對黨和人民事業(yè)高度負責、對黨員干部本人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做好談話提醒、約談函詢工作。要敢于擔當、善于擔當,用紀律這把尺子去約束、去衡量,發(fā)現(xiàn)干部有小問題就要及時拉一把,早提醒、早糾正,使管黨治黨從只盯少數(shù)人向管住大多數(shù)轉變,讓廣大黨員和群眾看得到、感受得到全面從嚴治黨的實際成效。(據(jù)人民網(wǎng)、《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責編:舒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