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蓮
摘 要:在新課程實施的十幾個年頭中,教學模式最大的轉變就是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與先進教學理念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教師應當革新教學觀念,課堂教學中貫徹“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思想,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
關鍵詞:初中語文;高效;策略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他們承擔著實現(xiàn)祖國偉大復興的艱巨任務。因此,語文教師應當明確自身的歷史使命,在語文教學中注重知識的教授,還應重視學生思維能力、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為把學生培育成綜合素質過關的全面型人才出一份力。
一、興趣入手,激活學生的參與意識
興趣是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的驅動力。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興趣,才會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因此,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構建高效語文課堂的前提。不少初中語文教師反映:現(xiàn)在的學生不愛學習,上課不注意聽講,起來回答問題支支吾吾蹦出幾個字。這種不負責任的怨言,顯然不是一個合格的初中語文教師應有的言論。初中語文教師應該發(fā)揮多媒體等現(xiàn)代教學工具的優(yōu)勢,多維度刺激學生的感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入課堂,這是構建高效課堂的第一步。例如,在教學《鄉(xiāng)愁》這首詩歌的時候,語文教師可以利用一張中國風的主題圖片進行情境導入,配上一首典雅的音樂烘托氣氛。吸引學生的眼球,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情緒,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另外,教師可以巧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教師:余光中先生詩歌中散發(fā)出的“愁”究竟有何寓意?接著,教師帶領學生通讀課文,講解余光中先生的生平,以及《鄉(xiāng)愁》的創(chuàng)作背景,讓學生思考并回答?!蔼氃诋悋l(xiāng),心中牽掛祖國母親,是對祖國的思念”“對親人的牽絆,對家人的思念以及已故母親的懷念”……這些都是學生頭腦風暴的成果。巧妙找到學生與知識的契合點,巧設問題情境,成功吸引學生的眼球,激活學生的參與意識。通過不斷的提問,將無形的鄉(xiāng)愁傳遞給課堂中的每一位學生,達成了構建高效課堂的第一步。
二、自主學習空間,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要求教師將學習空間交給學生,將課堂的話語權以及主動權交給學生。因此,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深度貫徹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思想。將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分配一定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自主思考、自主分析、自主解決問題,這對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有積極意義。例如,在教學《天凈沙·秋思》這首古詩的時候,語文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并且為每個小組配置一個有責任心的組長,保證小組合作成效。為每個小組分配一下學習任務:
1.將詩中不明白的字詞做好標記,在小組內跟其他成員一起討論。
2.仔細閱讀古詩,了解詩人的創(chuàng)作背景,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3.閱讀過后寫一篇讀后感,體裁不限,字數(shù)不限,由小組組長下節(jié)課收繳,呈報給老師。
讓學生帶著這些學習任務進行小組合作,有效避免了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學生在這個自主學習空間中,有充足的時間去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高效課堂應運而生。
三、情景模擬,讓感悟升華
語文教材中有言簡意賅的詩歌,引人深思的故事,以及針砭時弊的名著片段。作者將一個時代的縮影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作者以文字為載體,將深厚的情感蘊藏在其中,這是文人智慧的結晶,歷史的見證?!皫胨枷搿笔菐椭鷮W生進入作者情感世界的重要途徑。讓學生根據(jù)教學內容,在課堂上進行情景劇表演,將自身的情感帶入到教學內容中,有利于將學生對課文的感悟進行升華,這對構建高效課堂有促進作用。例如,在教學完《皇帝的新裝》時,語文教師可以將課堂交給學生,把課堂變成“劇場”,讓學生分角色飾演,再現(xiàn)故事場景。給學生一段時間進行準備,深度揣摩角色人物應有的神態(tài)、語言和動作,與故事人物進行結合,將他們的感悟進行升華。學生運用笨拙粗劣的表演,惹得滿堂歡笑。表演過程中,學生能夠深刻理解什么是真善美、假丑惡,濃濃的諷刺意味充斥整個課堂。學生鞏固知識的同時,也提升了感悟能力。
總之,構建高效課堂的方式多種多樣,需要教師結合先進的教學理念,課堂教學中貫徹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思想,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發(fā)揮多媒體等現(xiàn)代教學工具的教學優(yōu)勢,對學生進行多維化感官刺激。另外,順勢“讓位”,將課堂的話語權、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入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還可以讓學生進行情景劇表演,給學生施展才華的機會,既能夠提升學生的感悟能力,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
參考文獻:
[1]葉瀾.扎實 充實 豐實 平實 真實:“什么樣的課算一堂好課”[J].基礎教育,2004(7).
[2]陽雪琴.淺析初中語文情境教學法[A].2016年6月全國教育科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