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敏
(安徽省濉溪縣第二中學)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現在的課堂教學更加注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背景下,理解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內涵,關注高考中思想政治課的具體能力要求,研究高考題型,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對教師而言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思想政治課;價值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現在的課堂教學更加注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往的教學改革在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成績,但高考壓力使課堂教學仍然表現出過多追求分數與升學率,學生的社會認同感和責任感較薄弱,創(chuàng)新精神和法制意識稍顯欠缺。把核心素養(yǎng)引入教學中,充分重視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現在的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是十分必要的。
一、學生核心素養(yǎng)簡析
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不是單一能力的體現,而是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余文森教授認為:“核心素養(yǎng)是最基礎、最具生長性的關鍵素養(yǎng)?!庇纱丝磥?,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在教育教學中非常重要。
我們認為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既包括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又包括學生分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展現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協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方面。從思想政治這門學科來看,它包括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公民意識、公共參與等方面。對應公民的培養(yǎng)目標,思想政治課實際上是要培養(yǎng)有信仰的中國公民、有思想的中國公民、有尊嚴的中國公民、有擔當的中國公民。
二、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滲透在具體的學科教學之中,思想政治課學科能力的培養(yǎng)是學生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前提。
1.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解讀高考考題
新高考改革正在進行,高考試題也出現了很多變化,在命題過程中,緊扣考試大綱,加大開放性試題考查力度,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如2016年全國卷中有一道題:“結合材料,運用價值觀的知識,對否認英雄的錯誤言論加以批駁?!鳖}目首先要求學生批駁他們錯誤的言論,堅定立場。再者要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分析錯誤言論產生的原因,并且進一步思考這種錯誤言論有可能產生的不良后果。這道題目就具有明顯的價值取向,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中的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和參與意識。再如2016年全國卷中選取的一道開放性試題:“班級召開‘我為英雄點個贊主題班會,請就如何學習英雄列出發(fā)言要點?!边@道題目取向也非常明顯,要求學生必須有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認同及公共參與意識等。
再如,綜合評價類試題,這類試題對學生論證問題的能力有極高的要求,學生既要有較強的學科知識綜合能力,又要有較強的邏輯性和層次性。如2016年北京卷“圍繞‘科技與人的關系這一主題,自選角度,自擬題目,運用生活與哲學相關知識,寫一篇200~300字的短文。”這道題要求考生在平時多關注社會生活,關注國內外大事,對社會熱點要善于思考,考查學生的理性精神、參與意識。
2.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關注能力要求
在高考考查中,思想政治學科有一系列具體的能力要求,這些能力要求跟核心素養(yǎng)密切相關。首先,注重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的考查。這要求學生能夠從材料中獲取相關信息,能夠準確、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獲取的信息。同時學生能對發(fā)現的問題進行思考,并且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而且要求學生的見解不能偏離主流價值觀。其次,注重學生能力的考查。這要求學生能夠調動和運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相關信息,做出理性判斷和推理。再者,注重學生描述和闡釋問題的能力及論證能力的考查。這要求學生能夠準確描述試題所涉及的概念、觀點和原理;能夠運用辯證的方法,理性分析有關社會現象,闡釋相關問題,認同社會主義制度、理論、道路等。
3.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注重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的培養(yǎng)
當前信息網絡技術發(fā)展非常迅速,社會上各種思潮交織,學生獨立意識日益強烈,價值追求更加多元化,學生個性更是多樣化。思想政治課教學更需要注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yǎng)。依據課程標準具體要求,利用學生身邊豐富的教學資源,使學生通過參與各種課堂情境活動,提高認知能力,培養(yǎng)學生三觀。例如,政治生活中涉及公民、政府、人大、政協、國際社會等不同主體,教師可以巧妙設計教學方案,在課堂教學中開展角色扮演,通過多種不同的形式,如模擬公民選舉、召開模擬新聞發(fā)布會、學校收費問題聽證會、我來說“兩會”等,增強學生的體驗,幫助學生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提高學生的政治認同感、理性精神和公共參與意識。必修四生活與哲學中更是有許多豐富的資源,引導學生學會用聯系、發(fā)展、矛盾的觀點看問題,辯證分析事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自覺遵守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考慮分析問題,處理問題。
真正的教育是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最終目的的教育,思想政治學科教學中貫徹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理念,是適應當前教學改革新形勢變化的。作為政治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認同感、擔當意識和奉獻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周健.高中思想政治學科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芻議[J].中學教學參考,2016(1).
[2]林巧渝.高考政治開放性試題的類型及解法[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6(8).
[3]張忠坡.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與培養(yǎng)策略[J].江蘇教育,2016(5).
編輯 趙飛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