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傳鳳
(安徽省蚌埠市懷遠實驗中學)
摘 要:眾所周知,在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理科的教學中,恰當?shù)厥褂霉綍菇忸}變得直接、容易。其實,在語文學科的閱讀教學中,也可以使用一些“公式”,幫助學生掌握解題思路,提高學生答題的準確性。
關鍵詞:語文教學;公式法;答題
在記敘類文章的閱讀題目中,最常出現(xiàn)的有兩類,即“概括題”和“賞析題”,這兩類題目分別考查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和欣賞分析能力。大多數(shù)學生在答題時抓不住要點,雖然寫了很多文字,但不著邊際,得分不高。對此,我采用“公式法”進行教學,效果很好。
我把“概括題”的“公式”歸納為“何人+何時+何地+何事”,即從文段中收集什么人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做了什么事情的相關信息,組成一個完整的句子,四個要素缺一不可。例如,我在教學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請學生概括文章第一大部分的內(nèi)容,我先讓學生明確什么人:“我”;什么時間:小時候;什么地方:百草園;做了什么事:開心玩耍。然后引導學生把上述內(nèi)容串聯(lián)成一個完整的句子,即“這部分內(nèi)容敘述了‘我小時候在百草園開心玩耍的情景”,答案準確又具體。
“賞析題”對初中生而言難度較大,學生往往看到“賞析”二字就心生膽怯,草草答題了事,失分較多。針對這種情況,我給學生歸納了一個“公式”,即“哪好”+“好哪”+“情感”。給學生解釋清楚,“哪好”就是通過閱讀文段,尋找文段中的“亮點”:先看看文段中有沒有使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如果沒有,再看看文段中有沒有使用“象征”“對比”“諷刺”等寫作手法;如果還沒有,就再看看文段中有沒有使用準確生動的詞語。初中階段的賞析一般考查的都是修辭手法或者準確生動的用詞,所以上述“公式”基本概括完畢。“好哪”就是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辭手法或者寫作手法或者準確生動的詞語所表達的效果。最后的“情感”就是指作者寓含在文字中的思想感情。為了讓學生更準確地答題,我還給學生歸納了答題三句話:第一句:本段文字使用了某某修辭手法(或寫作手法、準確生動的詞語),即“哪好”;第二句話:突出了(或強調了、體現(xiàn)了)什么,即“好哪”;第三句話:表達了什么情感。三句話連在一起,就形成了賞析題的正確答案。有了“公式”,學生不再害怕“賞析題”,且能運用“公式”熟練解答“賞析題”,既提高了分數(shù),也增強了自信。
例如,在教學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時,讓學生賞析作者描寫“春花”的一段文字:“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ɡ飵е鹞秲海婚]了眼,樹上仿佛已經(jīng)滿是桃兒、杏兒、梨兒?;ㄏ鲁汕С砂俚拿鄯湮宋说佤[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睂W生利用“公式”,很快能得出答案:本段文字使用了比喻、排比、擬人的修辭手法,描繪了春天百花競開的繁盛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無比喜愛和贊美之情。
“公式法”不僅可以用于記敘類文章,說明文也可以使用。
細數(shù)歷年來的安徽中考語文試題,說明文閱讀??純深愵}目,一是“某文段使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二是“某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能否刪去,為什么?”題目看似簡單,想得高分卻不容易。對此,我仍然采用“公式法”進行教學,學生反映很好。
對于第一類題目:“某文段使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學生能找出文段中所用的說明方法,難就難在分析作用。如何分析,學生往往不知所措。對此,我把“公式”歸納為:“說明方法+如何使用+強調特征”,讓學生明白,所謂“分析”,就是要看作者是怎樣使用這一說明方法的,使用這一說明方法意在強調說明對象的什么特征。這樣解剖開來,學生便不覺得難了。
如上學期期末我縣九年級統(tǒng)考語文試卷中有一道題目,學生按照我的“公式”整理成的答案為:本段文字使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把在紙上作畫和在瓷器上作畫進行對比,強調了在瓷器上作畫更難,瓷畫更有價值。幾乎和“標準答案”無異。
至于第二類??碱}目:“某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能否刪去,為什么?”,我給學生歸納的“公式”為:“不能刪去+解釋加點詞的意思+刪掉會怎么樣+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例如,題為:“原子核的本身十分微小,大約十萬個原子核排成一條直線才相當于一個原子的直徑。句中加點的詞語“大約”能否刪去,為什么?”按照“公式”,同學們很快形成答案:不能刪掉,因為“大約”是約數(shù),表示不肯定,如果刪掉,就變成了確定是十萬個原子核,與事實不符,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這樣的答案,基本上可以得滿分。
當然,語文閱讀內(nèi)容涉及面廣,答題的角度多,一個答案可以有多個不同的表述方式,死板地套用“公式”,有可能限制學生的思維。語文閱讀教學中“公式”的運用,只是起到疏通和拓展學生答題思路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優(yōu)等生可以發(fā)揮得更好,而中等生和學困生則可以利用“公式”提高答題的準確率。
參考文獻:
[1]曲君.初中作文序列化指導策略淺談[J].現(xiàn)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2(5).
[2]彭靜.論初中作文訓練序列化[J].新課程(中學),2013(7).
編輯 高 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