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劍
(江蘇省邗江中學)
摘 要:所謂的接受美學指的就是以讀者為中心,利用其自身的開放性思維理解和感知作品,使其能夠重新構建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模式。接受美學非常注重發(fā)揮讀者的主觀能動性,將其運用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則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但當前在運用接受美學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以此為基礎著重圍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接受美學的應用進行簡要分析研究。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接受美學
一、現(xiàn)階段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接受美學的問題
(一)閱讀傾向功利化
雖然現(xiàn)階段在教育改革當中提倡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但實際上學生仍然需要面臨高考,在較大的升學壓力下,教師被迫轉移閱讀教學目標,將幫助學生盡快提升閱讀成績,明確閱讀中可能出現(xiàn)的考點作為最重要的教學目標,忽略了學生的閱讀體驗與閱讀能力的提升。越來越功利化的閱讀教學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接受美學的靈活運用。
(二)忽略學生主體性
筆者根據(jù)觀察發(fā)現(xiàn),在當前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當中,利用概念性詞匯劃分文章段落,強調高度概括全文中心思想以及總結藝術特色等現(xiàn)象依然比較明顯。此種僵化的教學模式非但沒能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對閱讀美感造成極大破壞,嚴重影響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
(三)過度解讀文本
在接受美學當中,將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的解讀能力以及多元解讀文本的能力作為最重要的閱讀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夠在充分發(fā)揮自身主體地位的同時嘗試從多個角度解讀文本,進而全面感知和體會文本內(nèi)容。但實際上部分教師過于強調多元解讀文本,不僅未能深刻理解文本含義,同時將學生的個性化解讀看做是隨意解讀,甚至對某些牽強附會的文本解讀表示贊同,這也使得閱讀教學喪失其應有的意義,接受美學也無法充分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接受美學的合理應用策略
(一)充分培養(yǎng)閱讀期待
所謂的閱讀期待即為讀者在面對全新讀物時的情緒與體驗,教師通過培養(yǎng)和運用學生的閱讀期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與閱讀積極性,進而更好地開展閱讀教學。在接受美學當中認為學生差異化的閱歷以及閱讀量等將直接導致其閱讀期待呈現(xiàn)差異化,而考慮到高中生已經(jīng)具備較高的認知能力,教師可以加強自身的引導作用,積極引導學生從全新的角度出發(fā)解讀文本。比如說在《林黛玉進賈府》的閱讀教學當中,大部分高中生習慣從王熙鳳出場入手解讀文本,極少關注賈寶玉,因此教師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通過引導學生尋找作者設計賈寶玉出場的表現(xiàn)手法,進而加深其對作品的理解與認知。
(二)引導學生體驗閱讀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當中,教師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需求,通過積極鼓勵學生結合作品以及自身的理解,加深自己的閱讀體驗并有效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意識,完成對文學作品的多元化解讀。比方說在《雷雨》的閱讀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談談自己對“雷雨”一詞的理解,此時會有學生表示作品取名“雷雨”是因為故事正好發(fā)生在雷雨天;還會有學生表示雷雨是作者的美好寄托,希望能夠在當下沉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環(huán)境下來一場“雷雨”般的大刀闊斧的改革,而在此過程中教師則需要對學生的表現(xiàn)給予肯定,以有效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其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學習當中。
(三)帶領學生反思閱讀
讀者閱讀的過程也是對作品進行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初讀階段學生將在腦海中以畫面的形式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出純文本內(nèi)容,此時也是審美體驗的初始過程。通過積極思考和回答教師按照邏輯順序提出的問題,此時學生將進行反思性閱讀,進而在與自身的情感體驗相融合之后得出最終結論。因此,教師需要帶領學生立足于文學作品的整體結構,用全局的眼光把握閱讀作品,在經(jīng)過深思熟慮和細細品味之后再得出結論和閱讀感悟。
(四)利用文本召喚結構
所謂的文本召喚結構指的就是作品當中的空白之處,即未明確指出的部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需要積極引導學生利用自身實際經(jīng)驗填補文中“空白”,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比如說在魯迅《祝福》的閱讀教學當中,祥林嫂最后在新年的祝福聲中孤獨地死去,魯迅先生用大量筆墨描寫了祥林嫂之前的遭遇,但是始終沒有說明到底是何人害死了祥林嫂。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空白之處”將其作為閱讀教學著手點,鼓勵學生從文本當中尋找答案,最終明確作者對黑暗的半封建社會的批判。
總而言之,結合當前新課改開展素質教育的要求,將接受美學運用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效提升學生在閱讀學習方面的內(nèi)在動機,并進一步活躍課堂氣氛。與此同時,教師在有意識培養(yǎng)學生閱讀期待,引導其體驗創(chuàng)造性和反思閱讀的過程中也能夠加深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與認知,提高其閱讀質量。
參考文獻:
[1]賈文娟.接受美學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
[2]鄧雄魁,李秀梅.基于接受美學理論的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探析[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6(3):86-87.
[3]尚雪妮.淺談接受美學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A]. 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2015第一屆世紀之星創(chuàng)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2015:1.
編輯 孫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