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
【摘要】針對作文無取舍、無精彩、無細節(jié)的現(xiàn)狀,應引導學生學會借用“美圖”工具處理圖片的技術思想,對作文進行加工:“放大鏡”放大細節(jié),“慢鏡頭”揣摩動作,“濾鏡”去蕪存菁,“廣角鏡”開闊視野,“拼圖”有機組合,自有序到有物、有情,成就精彩。
【關鍵詞】“美圖”;工具;作文加工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作為一個從教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師,最大的感受就是:現(xiàn)在的孩子們越來越聰明能干,能說會道,自有主張,善于探究,不論多么時尚、新穎的機器、軟件,他們稍加擺弄便融會貫通,運用熟練而自信。然而,與之相對的,是孩子們書面能力的不足,尤其是作文常常不盡如人意——明明是那么能言善辯的孩子,作文中卻總是出現(xiàn)言之無序、言之無物、言之無情的現(xiàn)象。對材料無取舍、無精彩、無細節(jié),導致作文慘不忍睹,每次批改之前總得深呼吸N次,才敢鼓起勇氣面對文字營造的一片荒野。這是怎么了?這讓我想到了一夕之間風靡全國的手機美圖軟件:美圖秀秀、海報工廠、美拍……方便實用,激活了缺乏拍攝技巧的“好攝之徒”,從朋友圈、微博、空間曬圖來看,極大地拯救了我們長期被荼毒的眼睛,實在是功德無量的事。竊以為,我們也應引導孩子們學會運用“美圖”工具,從技術上對作文進行初加工,方能漸漸呈現(xiàn)精彩,直至經(jīng)典。
工具一:“放大鏡”呈現(xiàn)精彩細節(jié)
學生作文之初,教師首先要求條理分明。然而也因此,學生作品常常寫成了流水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jīng)過結果皆全的同時,卻讓人如同面對一餐將每種作料均勻放入的餐點,徒有其型,色香味俱無,完全無法引發(fā)讀者的“食欲”??蜌庖稽c的老師,評語為“結構完整,希望有生動情節(jié)”,不客氣的會寫“趣在哪里?我沒有看見”??墒牵词谷绱?,拿到評語的學生仍是一臉茫然,手忙腳亂補充回答一番,卻似在剪裁拙劣的舊衣服上打的補丁,除了態(tài)度可嘉,為文而言,毫無長進。
學生困惑的“生動”,教師期待的“精彩”,究竟在哪里?
不妨學著用一用“放大鏡”吧??吹降模裁醋钗矍??放大了看仔細、寫清楚;聽到的,什么最引人入勝?放大了聽明白、寫詳細;心情變,什么最觸動自己?放大了想一想,寫具體……像拍攝中的特寫定格,領著孩子啟動感官,一步步去大千世界里“入微”地感受、體驗、記憶,再自記憶里調出儲藏,精選、裁剪并呈現(xiàn)于文,自然而然地,細節(jié)不就出來了嗎?
工具二:“慢鏡頭”回放動態(tài)情景
孩子的文章里,大多是能說會動的對象,新奇的世界在他們眼里首先是活動的、可參與的。運動、游戲、交談……變化的新鮮感頻頻激動著他們的內心,于是,忙于記錄這個流動過程的文字里,一筆而過,再豐富的經(jīng)歷仿佛也變得乏善可陳了?!拔议_始釣魚。不一會兒就釣到了一條小魚……”這樣通順卻又蒼白的語句是不是很眼熟?
那些親自參與過,親眼所見、親身所感的動態(tài)的精彩去了哪里?
還是切換回記憶里,用一用“慢鏡頭”吧。試著放慢節(jié)奏,問一問——首先做了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接下來做了什么?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注意到什么旁人難以察覺的?后來呢?……每個細微的動作都會有感受,每種微妙的變化都會有特點,細細揣摩,慢慢還原,才能“動”得精彩。
工具三:“濾鏡”篩選重點內容
記憶里的精彩紛呈,形諸筆端時卻往往因紛繁而雜亂,場景的多而瑣碎、事件的因果糾纏、感受的瞬息萬變似乎都在筆下各自為政,難以形成完整而清爽的個體。由此,很多孩子的作文成了大雜燴,耗費筆墨之余卻缺乏鮮明的主題。假如這是一份盆植,就應給它修枝剪葉;倘若以圖為喻,則應斟酌取景,使用好“濾鏡?!?/p>
種類繁多的濾鏡在攝影及圖片處理中有非常特殊的作用,可以通過不同的濾鏡營造不同的效果:有的使畫面顏色更加準確,有的消除物體表面的反光,有的過濾掉一些不需要的顏色……這同我們寫文章多么相似。一篇好文章,一定會相對集中地呈現(xiàn)清晰的對象,除了極少數(shù)文章因為特殊目的的需要,絕不會隨時出現(xiàn)一些影響主題的枝節(jié)內容。然而,假如這些“枝節(jié)”就在視野之中時,怎么辦呢?除了運用前文所述的“放大鏡”有意識地放大主體,避開枝節(jié)之外,最為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濾鏡”,通過對主體的有效處理和強化,弱化枝節(jié),從而實現(xiàn)畫面的整體和諧以及主題鮮明。
工具四:“廣角鏡”展開想象翅膀
可是一篇文章不可能總是單一視角。比如寫一朵花,就算用“放大鏡”看到了纖毫之細,用“慢鏡頭”品出了動態(tài)之妍,用“濾鏡”彰顯了主題之美,它也只是一朵花,在視覺的審美中單薄而單一。此時,就要用到最考驗功力的“廣角鏡”——聯(lián)想與想象了。
調動人的全部感官去覺知、去描摹,只是寫作的第一步。一幅妙手偶得的好圖,只是好圖。只有當它與或巧妙或深邃的思想相遇時,它才會成為藝術。要成就具有個人風格與特色的藝術作品,最重要的是思想的表達。
工具五:“拼圖”搭建精美亭臺
寫單一事物時,若能將之前所述的四種工具運用得當,就可完成一篇可圈可點的佳作。但當一篇文章要寫更多事物時,我們便需要借助“拼圖”了。美圖軟件“海報工廠”中,“拼圖”工具專為同時呈現(xiàn)多個畫面設計:將多張圖片進行剪裁、組合,拼接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畫面。學生作文中常見的活動場景、游記場景等,就可使用這一工具。
有趣的“美圖”軟件美化了生活記憶,如果孩子們能巧用“美圖”思想來“美化”作文,對原材料進行初加工,有重點、有方法,既考慮結構的完整勻稱,又考慮語言的精益求精,想必作文定能從凌亂無章中理出一條脈絡,自有序到有物、有情,漸入佳境,讓作文的漸次精彩激發(fā)生命的漸次精彩,以感受的豐富絢爛成就文章的生動美好,生活與創(chuàng)作相伴相生、比翼翱翔。
(編輯:鐘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