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資源教室建立背景
1.學校概況
北京市海淀區(qū)花園村第二小學(以下簡稱花園村二小)創(chuàng)建于1967年,1997年與海淀區(qū)潘莊小學合并,形成一校兩址辦學格局,是一所典型的社區(qū)學校。作為一所全日制公辦小學,近年來學生數量在穩(wěn)步上升。目前,全校共有40個教學班,1570名學生,生源結構多樣且較均衡,隨班就讀的特殊學生也隨之有小幅變化,至2016年度2名隨班就讀學生順利畢業(yè)后,目前學校還有4名隨班就讀學生,分布在四、五年級,障礙類型分別為自閉癥、智力障礙。
2.教育理念
一直以來,學校以“萬物并育 百花齊放”為核心價值觀,以“多彩成長教育”為辦學特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學校多彩文化包括高雅的藝術情趣、濃厚的學習氛圍、豐富的社會實踐、科學的人文精神、和諧的家校關系、優(yōu)良的學風校風,形成了催人奮進的學校精神,通過關愛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征與成長需求,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多彩文化旨在讓每一個人的每一天,都充滿絢麗的色彩;讓每一個人的每一天,都充滿陽光、充滿自信。學校教師肩負著這樣的教育使命:幫助學生樹立優(yōu)秀的品德,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建構學生喜歡的課程,幫助他們學會學習;指導學生學會一種或多種方法,并有終生學習的愿望,使他們無論在為人處事還是在思維行動上都能日漸成熟。
誠然,面向全體學生,為所有學生提供均等、有效的教育機會,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是廣大教師的共同追求,而且越來越多的教師已經更加關注那些有各種成長障礙的特殊兒童的教育。在花園村二小教師們的心中都揣著一個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的天平,他們把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融入教學實踐。學習溝通交往的技能,對于許多特殊學生來說比什么都重要,這是他們融入社會,繼續(xù)學習的入門課。為此,學校通過分析觀察,找到這些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設定一整套動靜結合的方法,對其進行個性化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資源教室建設
花園村二小始終以關愛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己任。如早在1998年就開設了心理咨詢室;2002年優(yōu)先發(fā)展健康教育走進課堂;2003年提出“健康推動”校本課程理念……在海淀區(qū)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學校借助校安工程的建設于2010年申請到了資源教室建設經費,在校內建立了資源教室,為特殊學生們提供了一個集康復、補償訓練為一體的場所,為學校開展隨班就讀工作奠定了必要的物質基礎。新建成的資源教室重新規(guī)劃了布局,類別劃分更加清晰,與衛(wèi)生室形成獨立區(qū)域,與校展廳相鄰,為特需生個性化學習提供了足夠的學習時空、豐富的學習資源以及康復訓練的特殊基地,成為了學生們幸福、溫馨的“心靈港灣”。
二、資源教室的區(qū)域劃分
為有特殊需求的學生營造一個舒適的學習區(qū)域,愉悅的活動空間,安全的環(huán)境氛圍,讓每一個走進“心靈港灣”的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發(fā)展的場所成為學校劃分資源教室區(qū)域的重要依據。為此,學校將80余平方米的資源教室劃分為四個區(qū)域,即學習輔導區(qū)、康復訓練區(qū)、接待交流區(qū)和游戲觀察區(qū),為特殊學生提供學習、生活、游戲、鍛煉的場所。
在進行系統規(guī)劃、整體設計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個體情況對家長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為每一個學生建立跟蹤教育檔案,以專題講座、個別訪談、經驗交流等方式,組織學生回顧家長對自己的眷顧和呵護,傾聽家長對自己的評價與期待,研究創(chuàng)新針對特殊學生的教育方法。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fā)展,讓每一個學生的每一天都充滿陽光、充滿自信,在健康向上的美好環(huán)境中編織夢想,是學校教師們最大的快樂和幸福。
三、資源教室設施設備
學校的資源教室根據功能區(qū)的劃分與需求,添置了一些室內的專用設備。這些專用的室內設備有網上自測工具和康復訓練、感統訓練等器材,還有評估使用的量表,以及閱讀、書寫等輔助用具;常用的基礎設備有音樂減壓椅、沙盤、發(fā)泄設備等。另外,添置了一些專業(yè)的書籍和音像資料,墻上貼有相關的法規(guī)、政策、標準等文件。這主要是為了便于教師辦公、接待學生咨詢、特殊學生個訓以及資料的存儲與整理。
室內所有的設備都是根據學生學習活動的需要來配備的。同時,學校將資源教室與心理咨詢室的功能相結合,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進行“一對一”個性化的輔導,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四、資源教室環(huán)境建設
為了使資源教室成為學生的“心靈港灣”,讓每一個走進這里的學生都能緩解壓力、調節(jié)情緒、進行學習,學校結合不同的區(qū)域特點,創(chuàng)設了典雅、溫馨、舒適、安全而富有童趣的康復訓練環(huán)境。
鑒于有成長障礙的特殊學生需要教師或助學伙伴陪同進入資源教室,因此教室入口要寬敞;作為進入室內的第一序列空間,背景顏色宜用淺黃色、淺米色等暖色調,以消除特殊學生緊張恐懼的心理,增強他們康復的信心。入口有明顯的指引標志,咨詢區(qū)色彩明亮、形象突出,引導學生進入各種相應的功能空間,幫助學生快速獲得方向感。資源教室各功能空間使用不同色調,如針對孤獨癥學生使用暖色調,營造出活潑的空間氛圍,讓學生感到溫馨、安全。
環(huán)境色彩本身是一種物理現象,但學生們卻能感受到色彩的情感,這是因為他們長期生活在一個有色彩的世界中,積累了許多視覺經驗,一旦知覺被外來顏色刺激就會在心理上引發(fā)某種情緒上的反應。所以,首先資源教室內部要選擇色調清新,精心設計的綠色噴繪、簡約圖案和精巧裝飾,營造出大自然清新唯美的氣息,并以淡綠色窗簾和淡紫色紗簾自然分割成四個區(qū)域;教室內部要有半開放性和半隱蔽性的合理布局,既有相對安靜、色彩淡雅的精細動作訓練區(qū),又要有多彩自然的感統運動區(qū),這樣當學生在進行大運動訓練時,就會有進入大森林的感覺,并在愉悅的游戲活動中實現康復目的。
五、隨班就讀教研組建設
學校指定的專職資源教師——劉惠來老師,曾經做過班主任,教過數學、音樂,對兒童心理學有著濃厚的興趣,是一名復合型人才。劉老師已取得國家級心理咨詢師三級證書,帶著自身積淀和專家資源指導學校隨班就讀工作的開展。
為了讓教師將教育教學更細致、更周到地服務于特殊學生,學校專門成立了由副校長任組長,資源教師任副組長,隨班就讀學生所在班級的任課教師為組員的隨班就讀教研組,實行個性化動態(tài)管理。副組長組織并指導隨班就讀工作的教師研究與制訂隨班就讀工作計劃。針對每一個特殊學生,每學期都會為其制訂個別化教育計劃,均由任課教師、家長、資源教師共同參與實行分層教學和分層作業(yè)。同時,開展“關鍵性課程”“微課堂”“微教研”等合作式教研活動,從宏觀上把握方向,從微觀上落實發(fā)展。專職資源教師還經常到有隨班就讀學生及有特殊教育需求學生的班級里聽課,課后與學生談話,與班主任及任課教師及時溝通,共同探討個別化教學、行為管理等問題。以上舉措極大地提高了隨班就讀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另外,學校從各個方面加強對家長的培訓與指導,努力緩解家長的精神壓力,樹立家長對孩子的信心,并在培訓中教給家長們一些教育方法,讓他們協同學校一起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六、全納教育共享資源
對于隨班就讀學生,學校主要采取全納教育加抽離式教學。把學生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安排在自然班級中,通過教育前測,將隨班就讀學生適應起來比較困難的課程或內容抽離出來,替換為在資源教室的支持性教育教學。因此,在排課時,通常只用每周一節(jié)課時讓學生在資源教室上課。學校為了能給每個隨班就讀學生以及普通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教學服務,資源教室的物品向全校教師和學生開放。
隨班就讀學生,特別是自閉癥學生,他們不善于與人交往,在生活與活動中的融合成為他們面臨的最大的障礙。在各個含隨班就讀學生的教學班級中,對于障礙程度輕一些的隨班就讀學生,教師就安排全班輪換制“一幫一”活動,這既增加了隨班就讀學生與更多同學交流的頻率,又培養(yǎng)了其他學生的愛心;對于程度重一些的,主要采用家長陪讀和固定助學伙伴的方式,幫助其更好地與人交往。同時,在班隊會、家長進課堂等活動中,請來隨班就讀學生及其家長,甚至其他學生的家長進行交流,從整體上幫助隨班就讀學生有效融入。在班級的各項活動中,隨班就讀學生也有均等的參與機會,這讓他們體驗到來自集體的尊重和關愛。
對于隨班就讀學生的教育,學校一直遵循“學生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學生能學會什么,就教什么;學生怎樣能學會,就怎樣教”的教育理念,并進行了教學內容的改革,讓他們感受成功,得到滿足,提高生活的技能和本領。
什么樣的教育真正面向每一個學生?什么樣的活動真正適合每一個學生?資源教室的建設,讓學校領導和教師們再次反思自己的教育,反思自己是不是真正用溫柔而靈巧的“教育之手”去觸摸每一個學生成長的心靈。
資源教室的出現,對教育進行了再次解讀:教育是一種心靈的喚醒,喚醒是生命與生命的交融,是心靈與心靈的溝通。教師們以一種燦爛的光輝,去喚醒每一個學生享受幸福的人生。
資源教室的價值,是一種全納教育的實施與體現,教育的內涵在于更加關注個體的學習或發(fā)展過程,更加關注學生的差異性。學校建設資源教室只是剛剛邁出了一小步,未來任重而道遠,還有許多困難需要去克服,但是學校愿意去迎接任何可能的挑戰(zhàn),促進全納教育的順利開展。特教事業(yè)艱巨而曲折,同時也偉大而充滿希望!學校將繼續(xù)以堅定的信念,為全體學生建造一個安全、舒適的“心靈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