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籽
青少年有能力應對一些網絡風險情境
對于青少年而言,網絡世界充滿了風險。對此,父母一般采取禁止的策略來幫青少年遠離網絡世界的風險。然而一項研究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在這項為期兩個月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監(jiān)測了68名青少年(年齡為13~17歲)網絡使用者的網絡日記,結果顯示,這組青少年報告自己遇到了207起危險事件,其中包括性引誘和網上騷擾。然而,在多數情況下,青少年能夠自己解決這些問題。雖然媒體可能繼續(xù)關注能夠產生悲劇性后果的網絡風險案例,但是日記記錄顯示,很多青少年經常自己處理一些危險情況。
原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yè)博士后學者,目前在佛羅里達大學擔任計算機科學專業(yè)的助理教授帕梅拉·維希涅夫斯基(Pamela Wisniewski)說:“可以著眼于更積極的互動來處理網絡風險,顛倒地翻轉這場辯論,并將談話推及試圖保證自己孩子安全的父母身上,等等,也許還有更多我們所能做的以教導青少年如何保護自己的安全。事實上,青少年并沒有看到網絡風險和他們在現(xiàn)實社會情境中遇到的風險之間有多大的差異。作為成年人,我們將這些在網絡情境中遇到的風險視為問題,視為消極風險經歷,而青少年卻將它們視為稀松平常的事情?!?/p>
父母要支持青少年自主形成應對網絡風險的策略
研究人員認為,與采用避免接觸到風險這種時至今日比較常用的策略相比,青少年采用逐漸適應網絡風險的方法,并通過克服較低危險情境(主要涉及網絡不良信息,如暴力、色情等信息的傳播)來建立復原能力可能會更好,即如果父母允許青少年逐漸形成自己的應對策略似乎更為有效,而父母和看護人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充當向導。
維希涅夫斯基說:“在過去,我們傾向于將關注點放在風險較高的網絡事件(主要指嚴重傷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網絡事件),而不是中等風險事件,但我認為這樣做可能會使青少年錯失學習如何應對較低風險的機會。如果他們曾成功地應對過較低風險的情況,面對較高風險時,可以運用一些已經學會的技能?!?/p>
她還補充說:“避開互聯(lián)網對于大多數青少年而言不是一個現(xiàn)實的選擇。根據2015年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92%的青少年每天都有機會接觸到網絡,89%的青少年至少有一個常用的社交媒體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