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秋紅
摘 要:多媒體技術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其實現(xiàn)了對視頻、圖像、文字以及音頻等各類信息媒介的綜合呈現(xiàn),因此對于高中歷史課程教學而言,教師應用此種教育技術手段的最大功用在于:能夠實現(xiàn)將以往不易為學生展示的歷史教學知識點的有效呈現(xiàn),從而使學生能夠在通過感官實現(xiàn)對相關歷史知識了解的同時,使其實現(xiàn)對相關知識內容更為準確、更為扎實的理解與記憶。為此,教師應積極探究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的方法,以提高歷史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中歷史;多媒體技術;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7-016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7.104
歷史課程常常被一些學生誤認為是一門需要死記硬背的課程,在這種錯誤思想的影響下,學生往往滿足于對相關歷史知識的機械記憶,而罔顧對這些歷史事件背后原因以及對后世影響的分析,從而導致學生的歷史知識學習處于長期的低效階段。新課改強調,歷史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在歷史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強化對歷史問題的溯源性分析,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應當依托以多媒體技術為代表的教育技術手段實現(xiàn)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為此,本文將從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應用多媒體技術入手,對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多媒體需要注意的事項展開研究,以供參考。
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應用多媒體技術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該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來激發(fā)學生求知欲,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應用多媒體技術激發(fā)學生求知欲
從學生歷史知識的學習熱情以及學習狀況來看,相當一部分學生因自身未能形成對歷史知識學習的濃厚興趣,因而表現(xiàn)出對歷史課程的排斥,使其無論是在日常的課上學習階段,還是課余時間內,均不會去主動研習一些歷史事件,也不會去關注歷史人物的功績與表現(xiàn)。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既有這些學生自身的問題,同時亦是任課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式過于老套,無法獲得網(wǎng)絡時代的高中生的認同所引起的這一狀況。有鑒于此,高中歷史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這一教育技術手段為歷史課程教學提供幫助,如通過多媒體手段為學生展示一些歷史文物、人物活動經(jīng)歷以及重大歷史事件的發(fā)展梗概等,將使學生在精美的圖片與視頻的吸引下,開始關注教師所教授的歷史知識,進而使其逐步走進歷史的世界,有意識地對不同的歷史人物、不同的歷史事件進行思考,從而改善其學習狀況。
例如《拉丁美洲的獨立》這段教材,如果按照傳統(tǒng)教學方式講述背景、經(jīng)過、影響,學生肯定會覺得枯燥無味。而結合多媒體課件,可以利用視聽互動的功能,通過大量的文字圖片、聲音、影視資料等素材和豐富的轉場效果,創(chuàng)設一種與課堂內容相適應的氣氛,能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任何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對于當下的社會而言均是過去式,因此,高中生往往會因為歷史事件以及歷史人物所處的時代同其今天的生活場景相去過遠,而對一些歷史事件的發(fā)生以及一些歷史人物的行為難以理解。而這樣的問題同樣會增大教師的授課難度,如若教師未能合理的設計教學內容以及遴選正確的教學方式,則將造成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索然,使其習慣于對歷史知識學習敷衍了事、不求甚解和得過且過。正如前文所指出的那樣,多媒體手段幫助歷史教師實現(xiàn)了對歷史事件發(fā)生發(fā)展過程、歷史人物活動經(jīng)歷得以重現(xiàn)的契機,特別是各類豐富的線上資源,如DISCOVERY等歷史紀實類節(jié)目,為高中歷史教師提供了可用于教學之中的豐富素材。經(jīng)過教師對這些素材的挖掘與整理,將使以往在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得以有效地解決。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多媒體需要注意的事項
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用多媒體技術,需要注意把握多媒體教學時間,把握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側重點,正確處理師生與多媒體之間的關系。
(一)把握多媒體教學時間
課堂40分鐘,每一分鐘都是十分寶貴的,如果教師把握不好教學時間,則會影響課堂有效性。例如,多媒體上《羅馬法的起源與發(fā)展》這節(jié)課中,我認為那一節(jié)課最大的缺陷是對課堂教學時間上把握的不足,主要是在課堂導入中,費時約8分鐘左右,有拖沓冗長之感,這樣必然會沖擊其他教學內容時間,致使在講述本節(jié)的最后關于羅馬法對后世影響方面時,只能草草收場。因此,教師在利用多媒體展開教學過程中,需要把握多媒體的時間,切勿因為多媒體占據(jù)學生學習和思考的時間。
(二)把握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側重點
多媒體雖然蘊含了豐富的內容,但是課件并非越豐富越好,很多時候,教師為了傳授給學生更多的知識,在課件的制作上煞費苦心,搜集了大量的資料,使學生難以應對。尤其是教學的重難點,更是難以把握。為此,教師在設計多媒體課件的過程中,一定要有所側重,本著科學適用的原則,符合課程標準,遵循教學規(guī)律,能夠切實表現(xiàn)教學內容,嚴格篩選資料,根據(jù)自己的思維邏輯和教學對策,精心設計、合理編排資料,靈活地組織教學。
(三)正確處理師生與多媒體之間的關系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的一切努力最終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在多媒體教學中同樣如此。因此,多媒體只是輔助教學的工具。多媒體的運用不但要滿足適應教師的需要,更要符合學生的心理認知規(guī)律,盡量做到以學生為本,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結語
多媒體是輔助教學的一大工具,其可以使學科教學更具有效性。為此,教師應該積極利用多媒體技術,探索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策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提高歷史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歷史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 王福芹.談多媒體技術與高中歷史教學的整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25):134-135.
[2] 丘繼業(y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高中歷史教學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J].教育導刊,2006(8):48-49.
[3] 侯海鵬.高中歷史教學現(xiàn)狀及改進措施[J].現(xiàn)代農村科技.2015(17):67.
[4] 馬雅平.淺析新課標下的高中歷史教學[J].學周刊.2014(3):51.
[5] 劉學海.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優(yōu)化高中歷史教學效益[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4(2):137.
[6] 王勝群.新課程背景下提高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7] 王云霞.如何提高學生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參與性[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責任編輯 馮紅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