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林
摘 要:思想政治課教學具有對學生進行情感熏陶的功能。因此,在實際的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背景提示、材料編織、活動創(chuàng)設、音樂渲染等途徑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情感,以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情境創(chuàng)設;情境陶冶;情感升華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9-013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9.081
現(xiàn)代思想政治課是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常識教育的課程,是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和公民素質教育的課程。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材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育人的功能和情感陶冶的作用更為突出。教材的內容與社會生活聯(lián)系更為緊密,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更為接近。同時也一改枯燥的設計和純粹的說教,使學生更易于接受。對于教師來說,新的政治課程是一個挑戰(zhàn)。因此,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課的功能,讓學生容易接受,使政治課真正起到育人的功能。
思想政治課教學不僅僅是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更是對學生進行情感的熏陶。它既是純潔學生精神世界的活動,更是一種培養(yǎng)學生情感的活動。在新課程三維目標當中,情感是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一。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情感是學生理解和接受馬克思主義基本知識和觀點的內在動力,是對學生進行健康心理教育、培養(yǎng)學生高尚人格的重要依托,對學生優(yōu)秀品質、美好品德的形成的作用不容小覷。
新課程理念倡導設計特定的情景,教師要為學生提供真實的生活情境,要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引導學生采取積極磋商的形式獲取知識。中學生尚處于道德的發(fā)展階段,形象性的道德感尚還沒有擺脫,倫理性的道德感正在形成。其道德感的產生和發(fā)展都需要一定的具體情景。在一定的具體的情境中,學生的情感才能被調動起來。
興趣是學生學好政治課的前提,愉悅的情緒是學生學習好政治課的最佳背景。教師要充分利用政治課的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造適宜的學習情境,對學生動之以情,感化學生,感染學生,觸動學生的心靈深處,真正實現(xiàn)情感教育的功能,達到陶冶學生情操的目的。隨著學生對事物的認識范圍的擴大,學生的情感世界也日趨豐富;學生認識世界的逐步深刻,也促進了學生知識的內化。深刻而豐富的內心世界,憑借典型的知識情境的創(chuàng)設,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學習的效果,提高參政議政的認識,提高學生運用政治常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境陶冶教學,就是教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通過創(chuàng)設以形象為主體的帶有一定感情色彩的具體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當中加以情感體驗,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理解知識、參悟道理,以期達到陶冶情感、升華思想目的的課堂教學模式。其特點在于設立形象具體的情境,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感染學生,陶冶學生的心靈。
情境陶冶教學是操作性強的一種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按如下程序進行:(1)背景提示。教師通過背景提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對所創(chuàng)設情境的注意。(2)進入情境。在背景提示的前提下,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將學生帶進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將自己融入情境之中。(3)體驗情境。學生進入情境之中,教師可以通過具體的情境,讓學生體會境中之人,境中之事,體驗境中之情。體驗情感是教師教學的重中之重,學生可以通過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讓學生體會、品味情境之中所含人之情,事之理,情之趣,韻之味,可以彼此之間交流感受,引起共鳴。(4)升華情感。有了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生就會產生比較積極而又相對穩(wěn)定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并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升華為健康的人格,積極向上的情感。
明確了思想政治課創(chuàng)設情境的過程,教師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還要探索最適宜的手段,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具體來說,教師可采用以下幾種手段。
1.圖畫展示。圖畫是最為直觀、最為形象的再現(xiàn)教學情境的手段之一。它可以將抽象的教材內容形象化,將直觀的內容具體化,學生學習起來感到具體親切,形象。圖畫有助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將不同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在思想政治教材當中,根據(jù)教材內容,為有助于學生理解艱深的內容,配有不同數(shù)量的表格,穿插了不少漫畫,還配有一些新聞照片。這些圖畫豐富了教材的內涵,便于學生理解和想象。例如,漫畫極具幽默感,富有情趣,包含一定的哲理。教師運用漫畫的形式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學習“透過現(xiàn)象抓本質”一框時,我準備了一幅漫畫“拔蘿卜”。其內容如下:一塊地上長滿了高低不齊的蘿卜,讓兩個人跑過去拔,先到者專挑葉子肥大的拔,而后到者只能拔葉子瘦小的,可是先拔者得到的蘿卜小,后拔者得到的蘿卜大。通過教師創(chuàng)設的漫畫情境,使學生明白透過現(xiàn)象抓住本質去認識事物的道理。一幅漫畫揭示了深刻的道理,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2.材料編織。政治學科的時政材料較為豐富,它往往以文字的形式呈現(xiàn),還有一些材料中穿插著一些數(shù)據(jù),而很多材料則是生活中典型的實例。如果教師抓住這些材料,引導學生運用課本知識認識這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那么學生就會從對材料的初步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比如,在講“財政的作用”一框中的“財政是鞏固國家政權的物質保障”時,教師可展示這樣一段材料,其主要內容是每年國家對國防的支出數(shù)目以及2016年9540億元人民幣的國防預算。教師通過讓學生分析材料,使其感受國家財政對鞏固國家政權的巨大作用。
3.活動創(chuàng)設。青年學生活潑好動,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表演活動來活躍課堂氣氛,讓教材的內容與學生的表演活動有機結合在一起。學生成為活動的主體,成為活動的角色,他們就會真實的體驗角色的內心世界,就會在典型的環(huán)境之中領悟教材的內涵,就能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音樂渲染。音樂有著無窮的魅力,它可以令人陶醉,它可以令人神往。教師通過音樂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將學生帶進特定的意境中,學生就會沉浸其中,而盡享音樂與教材融匯所形成的藝術魅力。音樂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歌曲,可以是彈奏;可以是教師彈奏,可以是學生表演,這些形式都能夠傳遞音樂語言的微妙。教師在選取樂曲時注意與教材的內容要一致,情感氛圍要和諧。
總之,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多種多樣,都能夠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教師還必須牢牢把握教材,使教材與教學情境有機融合,就一定能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楊光慧.談情境陶冶式教學模式在政治課中的運用[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2):41.
[2] 劉業(yè)鳳.淺談思想政治課情境教學[J].山東教育(中學刊),2005(Z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