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徐曼娜
素心草堂—我心棲息的地方
文_徐曼娜
徐曼娜Xu Manna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陜西省青年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咸陽市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咸陽市青年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政協(xié)咸陽市第八屆委員會委員、咸陽市青聯(lián)副主席。書法作品曾入選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作品展、第八屆全國書法篆刻大展、第十一屆全國書法篆刻大展、第十一屆全國藝術(shù)節(jié)書法篆刻展、第三屆全國婦女書法篆刻展、第五屆全國婦女書法篆刻展、第四屆全國正書展等。曾獲第八屆全國交通運輸部書法大展一等獎。作品被中紀委紀檢監(jiān)察學(xué)院、軍事博物館、陸維釗紀念館、陜西美術(shù)博物館等收藏。2011年被陜西省書法家協(xié)會評為優(yōu)秀青年書法家,2012年被陜西省文史館、博物院、收藏研究院評為作品最具收藏潛力的十大青年書法家。
避開城市的喧囂,追求內(nèi)心的平靜,辟出一塊屬于我心靈的地方。那便是我的書房,那是我心棲息的地方—素心草堂。
堂前設(shè)一屏風(fēng),進堂中,一茶臺、一畫案,案上一本古法帖,幾種快意書,案前一池水,池中游魚攢動,四周綠植環(huán)繞,清香撲面。
在素心草堂之中,我有三寶:
其一是池邊那盆素心蘭,其葉狹長飄逸,其花潔白如雪,其蕊淡黃似蘇。隨我數(shù)載,或陰暗潮濕地下室,或空氣清新之小閣樓,相濡以沫,至今不離不棄。晉陶淵明愛菊,宋周敦頤愛蓮,然而我獨喜幽蘭。蘭出空谷,寂寞獨處,不因無人而不芳;我求書道,潛心臨池,不為煩擾困惑而懈怠。古人云:蘭以清為花之君子,蓮出淤泥而不染,梅之雅在雪前香。賞蘭之清幽,品蓮之不妖,崇梅之高潔,我一生之所愿也!
其二是門庭的茶臺,茶臺不大,一米見方。林語堂曾說:只要有一壺茶,中國人到哪兒都是快樂的。在繁忙或休閑時,獨自泡一杯清茶,看湯色的濃淡,芽葉的舒展,聞茶的清香,細細啜飲,茶香繚繞,追求的是心靈的物我兩忘。或與三五知己煮一壺涇陽茯茶,聽其如松濤陣陣的聲音,品其似烈酒濃濃的味道,觀展示墻上的新作,談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博大精深,論書法藝術(shù)之玄妙深奧,感悟著人生,享受著生活的樂趣!
其三是堂中央的畫案,這便是我與古人交流、宣泄情感的地方。
每每夜深人靜時,獨坐釣魚燈下,翻開古法帖,品讀先賢留給我們的經(jīng)典,字里行間清晰地傳遞著先哲們對自然、對社會的文化情懷和對生活的熱愛。每個線條無不表現(xiàn)著生命的律動,每一幅作品無不滲透著作者的心血和對儒、釋、道的闡釋。古人從自然界中得到了文字,而今又讓我們在文字中去感受自然界中陽舒陰慘,本乎天地之心的物象變化。看著他們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思想情感寄于點畫之間,將法理表現(xiàn)于尺牘之上。于是,懷著敬畏之心,不敢懈怠,朝臨暮寫,將這些信息領(lǐng)會于心,掌握于手。
書法之道,乃人生之道。技、藝、道的綜合體現(xiàn)才是書之大道。在體悟書法的同時享受著人生的快樂!在欣賞素心蘭的同時感受著書法的魅力!身處素心草堂之中,伏案臨習(xí)古人法帖,于古人的點畫運筆中還原其書寫過程。在練技的同時,理解規(guī)矩與自然的關(guān)系,從中尋找處理矛盾的方法和寄情的手段。
1.徐曼娜 節(jié)錄酈道元水經(jīng)注180cm×68cm2015
看慣燈紅酒綠,歷經(jīng)浮世喧囂,便古鼎焚香,研墨洗硯,臨習(xí)法帖。偶爾小倦,則啜香茗,于素心蘭旁,觀其形、嗅其香,頓覺爽凈沁脾,塵心被洗。茶中淡淡之苦香正是人生旅途中艱辛的歷練;蘭中淡淡之幽香使人有淡泊、寧靜、平和之心態(tài);硯池中淡淡之墨香更是給人以溫暖、激情和期望。
一顆靜心觀世界,半盞清茶悟人生。唯書房能使我心靈安頓,素心蘭能讓我清心寡欲,以書道為樂事,孜孜不倦。
約稿、責(zé)編:金前文、史春霖